致知与致思

致知与致思

潘洪建, 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44.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项对课程改革政策过程进行系统的理论抽象和意义建构的研究。全书重在阐发一种整合性、多维性和发展性的政策过程观,着力发展指向课程改革政策内在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扎根具化的时空条件,抽象课程改革政策运作的中国经验与意义,对课程政策研究的拓展具有理论深化和实践启发的重要意义。

作者介绍:

潘洪建,1964年生,四川苍溪人。200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7年在浙江大学完成教育学博士后研究。现为扬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已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调查报告1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10余部。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

书籍目录:

总序

引论

第一章 课程流派的知识论基础

第一节 美国教育思潮中的知识理论与课程理论

一、永恒主义教育思潮中的知识观与课程观

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中的知识观与课程观

三、要素主义教育思潮中的知识观与课程观

四、结构主义教育思潮中的知识观与课程观

五、后现代思潮与课程理论

第二节 中西学之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课程论

一、中学西学之辩与课程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课程论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知识论审视

第一节 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及其知识论基础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历史演进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历史发展

三、美国课程改革的知识论透析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及其知识论基础

一、清末民初课程改革及其知识论透析

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课程改革及其知识论透析

三、共和国课程改革及其知识论分析

第三章 科学知识与课程改革

第一节 科学知识的性质与课程

一、科学知识对象

二、科学知识内容

三、科学知识的性质与科学课程改革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形式与课程

一、科学知识的探究形式

二、科学知识的表达形式

三、科学知识的检验形式

四、科学知识的形式与科学课程改革

第三节 科学知识的意义与课程

一、科学知识的旨趣

二、科学知识的价值

三、科学知识的价值与科学课程改革

第四章 人文社会知识与课程编制

第一节 人文社会知识性质与课程

一、人文社会知识对象

二、人文社会知识内容

三、人文社会知识的性质与人文课程改革

第二节 人文社会知识的形式与课程

一、人文社会知识的探究形式

二、人文社会知识的表达形式

三、人文社会知识的检验形式

四、人文社会知识的形式与人文课程改革

第三节 人文社会知识的意义与课程

一、人文社会知识的旨趣

二、人文社会知识的功能

三、人文社会知识的价值与人文课程改革

第五章 地方知识与课程改革

第一节 地方知识的性质

一、多学科视野中的地方知识

二、地方知识的含义

三、地方知识的性质

第二节 地方知识的形式

一、地方知识的探究形式

二、地方知识的表达形式

三、地方知识的检验形式

第三节 地方知识的意义

一、地方知识的旨趣

二、地方知识的功能

第四节 地方知识与课程改革

一、关于地方知识的争论

二、地方知识与课程设计

三、地方知识与课程实施

四、地方知识与课程评价

第六章 个人知识与课程改革

第一节 个人知识的性质

一、个人知识的概念

二、个人知识的对象

三、个人知识的内容

第二节 个人知识的形式

一、个人知识的探究形式

二、个人知识的表达形式

三、个人知识的检验形式

第三节 个人知识的意义

一、个人知识的旨趣

二、个人知识的功能

第四节 个人知识与课程改革

一、个人知识与课程设计

二、个人知识与课程实施

三、个人知识与课程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致知与致思:课程改革的知识论透视》以知识论分析为依据为课程开发所确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从不同向度拓展了课程研究的领域空间和认识视域,联结了课程理论与实践,打通了课程变迁的历史与现实,展望了课程发展的未来可能与趋向。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致知与致思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2888009
如需购买下载《致知与致思》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济南出版单位山东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致知与致思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于201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2.3 的主题关于 课程改革-教学研究-中小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