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9.0
学界对于满族虽不乏研究,但本书另辟新径。作者在近代社会变动,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广阔视野下,以有清建立在“旗、民分治”基础上的满汉关系的变化为核心,对辛亥革命与满汉关系、民族认同,以及民初的满族社会与满汉文化融合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对以往学界关注不够的一些问题,也作了新的探究。本书的出版,将进一步丰富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也有助于人们从一个新的侧面,深化对近代满族社会变迁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解。
序 郑师渠
绪 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资料及思路
第一章 清代满族的地位与角色
一 满族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根本地位
二 “旗、民分治”与满汉畛域
第二章 近代社会变动与满汉关系
一 清王朝危机与满汉权力格局的变动
二 “旗、民分治”的困境
三 晚清改革视野下的满汉关系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满汉关系
一 革命期间的满汉关系
二 满族人民对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参与
三 清帝逊位与《清室优待条件》的签订
第四章 辛亥革命与民族认同
一 近代民族主义文本的二元化:“革命排满”与“满汉一体”
二 文本的对立与趋同
三 文本突破:从“五族共和”到“中华民族”
第五章 民初的满族社会与满汉文化交融
一 民初的满族人口及其流动
二 民国政府与八旗生计
三 八旗团体与集会
四 满族的社会分层与职业分布
五 满汉文化的交融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学界对于满族虽不乏研究,但本书《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以满汉关系为中心》另辟新径。作者常书红在近代社会变动,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广阔视野下,以有清建立在“旗、民分治”基础上的满汉关系的变化为核心,对辛亥革命与满汉关系、民族认同,以及民初的满族社会与满汉文化融合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对以往学界关注不够的一些问题,也作了新的探究。《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以满汉关系为中心》的出版,将进一步丰富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也有助于人们从一个新的侧面,深化对近代满族社会变迁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解。
常书红同志的这本专著《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以满汉关系为中心》,以满族的变迁为视角,以满汉关系的变化为中心,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为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且有助于我们从社会发展与民族融合两个维度,更加深入地把握中国近代史的脉络,同时获得对深厚、宽容而大度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更为深刻的认识。本书的主旨,即在于考察辛亥革命前后(1898~1924年),随着清朝统治的衰落、崩溃,以及八旗体系的松动、瓦解,满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并以“旗”、“民”社会的一体化作为切入点,透视剖析这一时期围绕满族地位的变迁,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习俗风尚诸领域发生的种种移易,进而从民族融合的视角,揭示辛亥鼎革背景下社会得以平稳过渡和发展的深层原因。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 | ||
9787509722510 如需购买下载《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1.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82.1 的主题关于 满族-民族历史-研究-中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