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自述

名人自述

朱正, 编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20世纪上半叶9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孙中山、梁启超、章炳麟、蔡元培、胡汉民、鲁迅、陈独秀、瞿秋白、胡适)的自述。正如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所说的,“局中可愤可痛之情形,非局外人所能知也”,比起史书上后人撰写的传记,从上述9人对自己的悲欢、教养等等个人经历的叙述中,人们往往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他们的人格和立身之道,这正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书籍目录: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

孙文学说(节录)

中国革命史(节录)

梁启超

我之为童子时

三十自述

戊戌政变记(节录)

清代学术概论(节录)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节录)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

国体战争躬历谈

护国之役回顾谈

章炳麟

菿汉微言(节录)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

蔡元培

简历

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辛亥那一年

蔡孑民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胡汉民

胡汉民自传

鲁迅

著者自叙传略

自传

《呐嘁》自序

《自选集》自序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陈独秀

实庵自传

告全党同志书

瞿秋白

《瞿秋白论文集》自序

多馀的话

胡适

四十自述

逼上梁山

前言

从太史公作《史记》开例,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主要是通过人物传记来反映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既然是人们的活动创造了历史,那么起过重要作用的、最引入注目的活动家的传记,当然也就构成了史籍最重要的内容。就说这本书吧,九位作者都是二十世纪前半叶的重要活动家,通过他们的传记材料,人们岂不是可以看到这一段历史的若干重要侧面吗?

本书所收都是本人的自述。比起史书上那些后人撰写的传记来,有它独特的价值。正如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所说的,“局中可愤可痛之情形,非局外人所能知也”,躬与其事,有切肤之痛。甘辛冷暖,感受自深,自能言他人之所不能言,并且能够提供史书上最可珍视的生动细节。从对自己的悲欢、教养等个人经历的叙述中,人们往往可以更清晰地看见他们的人格和立身之道,这正是读者最希望从传记作品中看到的。不过问题也有它的另一方面。例如梁启超本人在谈到他的《戊戌政变记》时就说过,因为“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难称信史。“盖局中人为剧烈之感情所蔽,极易失其真相。即不尔者,或缠绵于枝叶事项,而对于史迹全体,反不能得要领。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中国历史研究法》)这说法当然也是有道理的。只是我们要求于信史的,是如实地反映事变的本来面目,而并不要求具有冷漠的态度。爱憎之心更热烈,不但不足为病,甚至应该赞许。写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事件而无动于衷,不是好的历史家;读这些而无动于衷,不是好读者。怎么能够要求一个人在美好和邪恶二者之间严守中立呢?

人们看历史人物,通常已经是事变过去之后若干年乃至若干世纪之后了。当时许多偶然的、琐碎的言谈、行为和冲突,都逐渐被时间之流冲洗干净,留下来的,只是主要倾向主要活动的大节,是非功罪了了分明。如果是在历史事变发生的当时,却是不容易看得分明的。因为这时候必定有许多偶然的琐碎的因素跟历史发展的主线纠结在一起。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的序言中称赞马克思过人的睿智,“即在伟大历史事变还在我们眼前展开或者刚刚终结时,就能正确地把握住这些事变的性质、意义及其必然后果。”在事变的当时,人们不容易看清楚,还不一定是一个智愚的问题,更重要的,在那时,许多人,甚至每一个人,都是事变进程积极的至少是消极的参与者,这就同事变带来的利害得失密切相关了。“利令智昏”,在这里利害之异是比智愚之差更起作用的因素。人在进行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总是在改变些什么,创造些什么,毁坏些什么,总是在使一些人受益,一些人受损,因而总会得到一些人的拥护一些人的反对。要抛开自己的利害得失去观察眼前的事变是不容易的事,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利益来确定对事变的爱憎迎拒。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正在发生的事变,不论我们是爱是憎,欲迎欲拒,我希望最好都不要忘记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不要忘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每一个活动家,都只不过是一种潮流,一种趋势,一种力量,一种意志的代表者。如果他不是这种代表,他将无所作为;如果没有他来代表,就会出现另外的代表人物,历史的趋势不断在寻找也必定会找到自己的表现形式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从一己的爱憎、好恶、得失、利害出发来评价从古代直到当代的历史人物,不会因为自己的喜爱而将发生的一切归功于他,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厌恶而将发生的一切归罪于他,而懂得他们都不过是历史的工具。而且,不要以为他们享有多大的自由,他们做了的正好是他们想要做的,正好是他们想要如此做的。这样看就大谬不然了。马克思说得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更多地受环境的支配,而不是受自己的意志的支配。”(1868年10月13日致施韦泽的信)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他说,人们创造历史,“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的条件下创造。”

本书的九位作者,他们的活动,就其主观愿望来说,大约都可以说是为了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的福祉吧。可是他们的信念、主张、方向等,却是大不相同。例如在书中就可以看到,胡汉民对梁启超就表示了强烈的敌意和轻蔑。现在,所有这一切都已经成了历史的陈迹。但不论怎么说,这曾经是历史上有声有色的一页,正如胡汉民在谈到惨烈的黄花岗起义时说的,“时移代易,犹足使人感念不忘”。当我们看到他们怎样出生入死去尽自己的使命的时候,总还是深受鼓舞的吧。

临末要说的是,书中的九个人,是按生年加卒年之和的次序排列,以兼顾出现的先后和活动的久暂,似乎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一九九一年岁尽之夜朱正于长沙

内容摘要:

  二十世纪的中国充满了悲哀、痛苦、抗争与崛起,一百年来在压迫与反压迫、分裂与反分裂、专制与民主、封闭与开放、贫穷与强盛的风云兴迭之中,古老的中华民族经历了凤凰涅磐般的沧桑巨变。  本书是20世纪上半叶9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孙中山、梁启超、章炳麟、蔡元培、胡汉民、鲁迅、陈独秀、瞿秋白、胡适)的自述。从他们的叙述中,我们往往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他们的人格和立身之道,这正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本书是20世纪上半叶9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孙中山、梁启超、章炳麟、蔡元培、胡汉民、鲁迅、陈独秀、瞿秋白、胡适)的自述。正如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所说的,“局中可愤可痛之情形,非局外人所能知也”,比起史书上后人撰写的传记,从上述9人对自己的悲欢、教养等等个人经历的叙述中,人们往往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他们的人格和立身之道,这正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名人自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6033374
如需购买下载《名人自述》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东方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名人自述是东方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0.5 的主题关于 名人-生平事迹-中国-20世纪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