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5.0
本书分范本篇、体裁篇、报道方式篇、新技术篇、规范篇,讲解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怎样写出好的新闻。本教材敏锐地捕捉到新媒体技术对新闻写作领域产生的深刻影响,详细讲述了新媒体技术如何作用于新闻写作,展现了新媒体技术与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写作发展的新趋势,介绍了新闻网站、手机报、微博三种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写作技法。
第一部分 范本篇
第一章 优秀新闻稿件的一般构成要素
第一节 准确与完整
一、优秀新闻稿件首先要做到准确
二、新闻真实还要求具体真实基础上的完整
三、如何确保新闻的准确与完整
第二节 客观与独立
一、新闻客观性理念的演变
二、新闻客观性的操作技巧
第三节 简洁与清晰
一、简洁与清晰是新闻工作基本规律的体现
二、新闻如何做到简洁与清晰
第四节 人情味
一、优秀新闻稿件离不开人情味
二、纠正对新闻报道的人情味的认识误区
第一部分 范本篇
第一章 优秀新闻稿件的一般构成要素
第一节 准确与完整
一、优秀新闻稿件首先要做到准确
二、新闻真实还要求具体真实基础上的完整
三、如何确保新闻的准确与完整
第二节 客观与独立
一、新闻客观性理念的演变
二、新闻客观性的操作技巧
第三节 简洁与清晰
一、简洁与清晰是新闻工作基本规律的体现
二、新闻如何做到简洁与清晰
第四节 人情味
一、优秀新闻稿件离不开人情味
二、纠正对新闻报道的人情味的认识误区
三、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情味
第二章 中、西优秀新闻作品评判标准解读
第一节 中国新闻奖评奖细则解读
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二、正面宣传为主,强调舆论导向
三、突出重大主题,彰显时代精神
四、业务层面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普利策新闻奖评奖标准解读
一、秉承、坚守新闻业的公共服务性
二、揭丑传统与负面报道
三、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
第二部分 体裁篇
第三章 消息
第一节 消息的标题与消息头
一、消息标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消息标题的构成
三、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
四、消息头的基本形式及作用
第二节 消息的导语
一、导语的定义
二、导语的产生和发展
三、导语的基本任务
四、导语的分类
五、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消息的主体
一、消息主体的界定
二、消息主体的作用
三、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
第四节 消息的结尾
一、消息结尾的重要性
二、常见的消息结尾方式
三、消息结尾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消息的结构
一、常见的消息结构形式
二、消息结构的基本原则
第六节 消息的新闻背景
一、新闻背景的界定
二、新闻背景的作用
三、运用背景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特稿
第一节 特稿概述
一、特稿的由来及嬗变
二、特稿概念辨析
三、特稿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特稿选材
一、特稿的题材范围与功能分类
二、特稿选材的途径与思维方法
第三节 特稿结构
一、特稿的导语
二、特稿的正文
三、特稿的结尾
第三部分 报道方式篇
第五章 连续报道
第一节 连续报道的界定与特征
一、连续报道的界定
二、连续报道的特征
第二节 连续报道的优势
一、信息呈现全面、完整、系统
二、报道过程充满悬念
三、信息传播时效性强
四、舆论监督的利器
五、强化新闻的真实性
第三节 连续报道的写作
一、精选题材
二、写好首发报道
三、后续报道要保持新鲜感
四、善于设置悬念
五、连续报道的收束
六、写作连续报道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 系列报道
第一节 系列报道的界定与特征
一、系列报道的界定
二、系列报道的特征
三、系列报道的分类
第二节 系列报道的优势
一、立意彰显深度
二、独家视角与观点
三、形式的审美意味
第三节 系列报道的写作
一、精选报道题材
二、精炼报道主题
三、切分报道视角
四、做好素材的归类
五、选择报道形式
六、设计写作结构
第七章 组合报道
第一节 组合报道的界定与特征
一、组合报道的界定
二、组合报道的特征
第二节 组合报道的优势
一、有限时空里的信息大幅增值
二、简洁明快的深度信息传播
三、多元高效的背景材料运用
第三节 组合报道的写作
一、由不同来源的新闻稿件整合而成的组合报道
二、由单一媒体独立采写刊发的组合报道
第四部分 新媒体篇
第八章 新媒体技术视域下的新闻写作
第一节 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分类
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征
第二节 新媒体技术对新闻写作的影响
一、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新闻业
二、新媒体技术发展对新闻写作的影响
第九章 新媒体新闻写作
第一节 网络新闻专题制作
一、网络新闻专题概述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三、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及制作
第二节 新闻博客与博客新闻写作
一、新闻博客的起源及发展
二、新闻博客的文本范式
三、新闻博客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四、博客新闻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 手机报新闻的制作
一、我国手机报发展概况
二、当前手机报新闻制作中的缺陷
三、提升手机报新闻写作品质的方法
第四节 微博新闻写作
一、微博概述
二、微博新闻的文本特征
三、微博新闻的写作技巧
第五部分 规范篇
第十章 新闻写作的法制规范
第一节 新闻写作与维护国家安全
一、新闻写作应与维护国家安全相统一
二、新闻写作与煽动罪
三、新闻写作与保守国家秘密
四、特殊领域的新闻写作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新闻写作与维护社会秩序
一、禁止传播淫秽色情内容
二、禁止传播凶杀暴力内容
三、禁止宣扬封建迷信和邪教
四、新闻写作中的民族、宗教问题
第三节 新闻写作与侵权
一、新闻写作与名誉权
二、新闻写作与隐私权
三、新闻写作与姓名权
四、新闻写作与著作权
第十一章 新闻写作的伦理规范
第一节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一、西方:从报刊自由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论
二、中国:传媒具体而实际的责任承担
第二节 新闻写作中的职业伦理规范
一、新闻职业伦理规范的建设历程
二、新闻写作中的媒体职业道德失范
三、净化新闻写作中的道德失范现象
参考文献
后 记
与其他同类新闻写作教材相比,本教材具有如下特色:
一、学理性和实用性兼备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应用文体知识体系,新闻写作学有着自身独特的运作规律与精神内涵。然而,以往的教材往往侧重于新闻写作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新闻写作原理的传授。不难想见,在基本理念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通过形式的装点来解决精神内涵的深层次困境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这也可以说是我国新闻写作学长期以来无法形成实质性突破的重要原因。本教材敏锐地捕捉到了以往教材中新闻写作理念不明的关键问题,不仅充分详实地介绍了“怎样写新闻”,还着力于阐释“写什么样的新闻”,形成了双管齐下、道器并举的新
型教学思维模式。具体说来,本书在范本篇中开宗明义地将新闻专业主义中的部分核心操
作理念融贯其中———如准确与完整、客观与独立、简洁与清晰、人情味等构成要素———通
过解剖麻雀式的详尽论述,使读者在正式接触新闻写作的相关技法之前能够先行明确何为优秀新闻作品,其文本写作的特殊性、追求旨趣及内在标尺究竟该如何实现。可以说,这种
章节与内容上的设计编排,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新闻写作教材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授业模式,既能在新闻写作理论上进行良好的观照,又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强调特稿写作的重要性
在西方的新闻写作教材中,人们习惯于把新闻分成两大类:纯新闻报道和特稿。特稿因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人情味、故事性———而成为了西方新闻界的宠儿。在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中,自1979年《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乔恩·富兰克林发表的一篇名为《凯利太太的妖怪》的医学报道得到评委会的高度认可之后,特稿报道便长期占据着牢固的专属地位与稳定的评选数量级。在我国传统的新闻写作教材中,新闻报道体裁往往被习惯性地划分为消息和通讯,特
稿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文体并没有得到我国新闻学者的广泛接受与认同。然而,通过
对国内新闻报道实践的长期观察与研究,本教材认为传统意义上的通讯写作已经不能充分
适应和满足当今新闻事业的发展需要,其传播方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常常使得报道对象的
固有信息内涵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和消解。鉴于上述情况,本教材在总体框架设计方面作出了探索性尝试,着力突破传统新闻体裁模式的惯性束缚,舍弃了通讯写作的相关内容,将特稿作为与消息相对应的新闻报道体裁纳入其中。这种探索和尝试的初衷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量:首先,传统新闻写作教材对通讯写作的关注与研究已基本达到了饱和状态,无论是院校师生或媒体从业人员对该内容都已十分熟悉,如果盲目地沿袭既有体裁模式则只能是无谓地原地徘徊,无法使读者在阅
读与学习过程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增值;其次,将特稿列入其中的体裁分类不仅符合当下
国际新闻报道的惯例,而且这一文体所彰显的很多新闻理念也有助于实现国内新闻报道实
践与国际新闻报道标准的接轨,为我国新闻业务改革的纵深化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因此,在特稿写作这一章节,本书的传授内容没有停留在对特稿定义、特征、分类等基本常识的讲解与介绍上,而是以一种更为开阔的历时性思维梳理了特稿文体在西方新闻界的发展演变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从而使读者对特稿有一种由宏观至微观的全方位认知。另外,在特稿写作的具体操作环节,教材遴选了国内近年来特稿报道领域的优秀成果,从题材选取、结构设计、要素构成等多方面向读者详细讲解了特稿文章的基本操作技巧与成文规范,在详解优秀特稿成功要素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特稿文体的思想内核及价值取向。
三、注重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
在报道方式篇中,本教材将研讨目光投注于当前基础新闻写作教材所忽略的一个领域,首次系统描绘了新闻报道方式领域的最新变化。在过往的新闻报道活动与新闻教学实践中,每当提到采用何种方式报道某一新闻事实时,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报道体裁,而忽略了报道方式的存在,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认知误区。实际上,就新闻报道的功能广度而言,报道方式的外延要远远大于报道体裁,它涵盖了报道体裁所能容纳的全部表现内容。换言之,报道方式不仅包括了新闻稿件所选用的体裁形式,也包括了结构稿件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可以说,它是新闻工作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更深层次思维活动的体现。事实上,1988年全国好新闻奖对深度报道奖的标定,已经宣告了涵盖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组合报道的深度报道方式的崛起,只是此后除了几部专著之外,基础性新闻写作教材对深度报道的关注明显不够。为此,本书认真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写作在报道方式领域的最新进展,以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三种主要报道方式为研究蓝本,分别从它们各自的定义、特征、优势、写作技巧与报道策划等环节入手,向读者展现
我国新闻报道实践领域的这一重要嬗变,对于指导当下的新闻写作实践无疑有着重要的 现实意义。
四、关注新媒体技术视域下的新闻写作
今日的世界,伴随着信息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各种新型电子终端产品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的整体传播方式与思维模式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如同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一样,天性敏锐的媒体又一次走在了时代变局的前列,在接受技术之光惠泽的同时,
也积极引领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思潮。媒体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无疑对传统新闻写作领域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传统新闻报道的写作思维、写作模式、写作结构、语言风格与传阅途径等诸多成文元素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出一种颠覆与解构的发展变化趋势。在网络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思维模式的非线性、信息元素的动态性、写作过程的交互性等网络传播特征使得许多具有鲜明技术特质的新闻报道文体应运而生。作为对新媒体时代的回应,本教材在撰写中紧紧把握住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新闻实务的影响,并专门辟出两章内容对该议题予以阐释,在论述角度切入抑或平台类型选取方面均有了较大突破。我们改变了以网络新闻媒体为单一研究蓝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反映了我国媒介传播技术与传播方式的最新变革成果,拓展了新媒体写作的常用方法和渠道,并使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例如,在第八章中,我们首先从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视角对新媒体发展的历史轨迹、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征、新媒体技术发展对新闻写作的影响等问题做了梳理,深入探讨了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新闻报道样态及其思维方式的内在变化过程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第九章中分别以网络新闻专题、博客新闻、手机报新闻、微博新闻等新媒体平台上四种最为常见的新兴传播文体为具体对象,针对不同的类别,从策划、编辑、改写等不同流程入手,为读者呈现了新媒体文本编写的思维方式与相关技法。文虽有止,思则未央。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特别感谢那些已经身在新闻界或未来有志于从事新闻行业的读者,你们对本书的阅读、探讨与评介既是对本土新闻教育的积极参
与,也是真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传播实践,是对我国新闻学发展建设的最好支持和帮助。
与其他同类新闻写作教材相比,本教材具有如下特色:
一、学理性和实用性兼备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应用文体知识体系,新闻写作学有着自身独特的运作规律与精神内涵。然而,以往的教材往往侧重于新闻写作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新闻写作原理的传授。不难想见,在基本理念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通过形式的装点来解决精神内涵的深层次困境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这也可以说是我国新闻写作学长期以来无法形成实质性突破的重要原因。本教材敏锐地捕捉到了以往教材中新闻写作理念不明的关键问题,不仅充分详实地介绍了“怎样写新闻”,还着力于阐释“写什么样的新闻”,形成了双管齐下、道器并举的新
型教学思维模式。具体说来,本书在范本篇中开宗明义地将新闻专业主义中的部分核心操
作理念融贯其中———如准确与完整、客观与独立、简洁与清晰、人情味等构成要素———通
过解剖麻雀式的详尽论述,使读者在正式接触新闻写作的相关技法之前能够先行明确何为优秀新闻作品,其文本写作的特殊性、追求旨趣及内在标尺究竟该如何实现。可以说,这种
章节与内容上的设计编排,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新闻写作教材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授业模式,既能在新闻写作理论上进行良好的观照,又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强调特稿写作的重要性
在西方的新闻写作教材中,人们习惯于把新闻分成两大类:纯新闻报道和特稿。特稿因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人情味、故事性———而成为了西方新闻界的宠儿。在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中,自1979年《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乔恩·富兰克林发表的一篇名为《凯利太太的妖怪》的医学报道得到评委会的高度认可之后,特稿报道便长期占据着牢固的专属地位与稳定的评选数量级。在我国传统的新闻写作教材中,新闻报道体裁往往被习惯性地划分为消息和通讯,特
稿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文体并没有得到我国新闻学者的广泛接受与认同。然而,通过
对国内新闻报道实践的长期观察与研究,本教材认为传统意义上的通讯写作已经不能充分
适应和满足当今新闻事业的发展需要,其传播方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常常使得报道对象的
固有信息内涵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和消解。鉴于上述情况,本教材在总体框架设计方面作出了探索性尝试,着力突破传统新闻体裁模式的惯性束缚,舍弃了通讯写作的相关内容,将特稿作为与消息相对应的新闻报道体裁纳入其中。这种探索和尝试的初衷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量:首先,传统新闻写作教材对通讯写作的关注与研究已基本达到了饱和状态,无论是院校师生或媒体从业人员对该内容都已十分熟悉,如果盲目地沿袭既有体裁模式则只能是无谓地原地徘徊,无法使读者在阅
读与学习过程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增值;其次,将特稿列入其中的体裁分类不仅符合当下
国际新闻报道的惯例,而且这一文体所彰显的很多新闻理念也有助于实现国内新闻报道实
践与国际新闻报道标准的接轨,为我国新闻业务改革的纵深化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因此,在特稿写作这一章节,本书的传授内容没有停留在对特稿定义、特征、分类等基本常识的讲解与介绍上,而是以一种更为开阔的历时性思维梳理了特稿文体在西方新闻界的发展演变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从而使读者对特稿有一种由宏观至微观的全方位认知。另外,在特稿写作的具体操作环节,教材遴选了国内近年来特稿报道领域的优秀成果,从题材选取、结构设计、要素构成等多方面向读者详细讲解了特稿文章的基本操作技巧与成文规范,在详解优秀特稿成功要素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特稿文体的思想内核及价值取向。
三、注重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
在报道方式篇中,本教材将研讨目光投注于当前基础新闻写作教材所忽略的一个领域,首次系统描绘了新闻报道方式领域的最新变化。在过往的新闻报道活动与新闻教学实践中,每当提到采用何种方式报道某一新闻事实时,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报道体裁,而忽略了报道方式的存在,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认知误区。实际上,就新闻报道的功能广度而言,报道方式的外延要远远大于报道体裁,它涵盖了报道体裁所能容纳的全部表现内容。换言之,报道方式不仅包括了新闻稿件所选用的体裁形式,也包括了结构稿件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可以说,它是新闻工作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更深层次思维活动的体现。事实上,1988年全国好新闻奖对深度报道奖的标定,已经宣告了涵盖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组合报道的深度报道方式的崛起,只是此后除了几部专著之外,基础性新闻写作教材对深度报道的关注明显不够。为此,本书认真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写作在报道方式领域的最新进展,以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三种主要报道方式为研究蓝本,分别从它们各自的定义、特征、优势、写作技巧与报道策划等环节入手,向读者展现
我国新闻报道实践领域的这一重要嬗变,对于指导当下的新闻写作实践无疑有着重要的 现实意义。
四、关注新媒体技术视域下的新闻写作
今日的世界,伴随着信息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各种新型电子终端产品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的整体传播方式与思维模式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如同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一样,天性敏锐的媒体又一次走在了时代变局的前列,在接受技术之光惠泽的同时,
也积极引领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思潮。媒体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无疑对传统新闻写作领域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传统新闻报道的写作思维、写作模式、写作结构、语言风格与传阅途径等诸多成文元素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出一种颠覆与解构的发展变化趋势。在网络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思维模式的非线性、信息元素的动态性、写作过程的交互性等网络传播特征使得许多具有鲜明技术特质的新闻报道文体应运而生。作为对新媒体时代的回应,本教材在撰写中紧紧把握住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新闻实务的影响,并专门辟出两章内容对该议题予以阐释,在论述角度切入抑或平台类型选取方面均有了较大突破。我们改变了以网络新闻媒体为单一研究蓝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反映了我国媒介传播技术与传播方式的最新变革成果,拓展了新媒体写作的常用方法和渠道,并使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例如,在第八章中,我们首先从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视角对新媒体发展的历史轨迹、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征、新媒体技术发展对新闻写作的影响等问题做了梳理,深入探讨了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新闻报道样态及其思维方式的内在变化过程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第九章中分别以网络新闻专题、博客新闻、手机报新闻、微博新闻等新媒体平台上四种最为常见的新兴传播文体为具体对象,针对不同的类别,从策划、编辑、改写等不同流程入手,为读者呈现了新媒体文本编写的思维方式与相关技法。文虽有止,思则未央。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特别感谢那些已经身在新闻界或未来有志于从事新闻行业的读者,你们对本书的阅读、探讨与评介既是对本土新闻教育的积极参
与,也是真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传播实践,是对我国新闻学发展建设的最好支持和帮助。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当代新闻写作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0174969 如需购买下载《当代新闻写作》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当代新闻写作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3.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12.2 的主题关于 新闻写作-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