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新探

《荀子》新探

廖名春,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68.0

书籍简介:

《荀子》是中国哲学的经典,千百年来研究著作不少。本书作者采用新方法、新材料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在荀子生平事迹的研究上有新的突破,对《荀子》的成书年代及其真伪的分析独具特色。对荀子的人性论、法后王说、民本思想、虚一而静说、兵论、思孟五行说等重大问题在广泛汲取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深入的重新论证,提出了迥异于前修时贤的新看法,获得了海内外学界的广泛肯定,代表了近年来荀学研究的水平。同时也奠定了作者荀学专家的地位。本书1994年在台湾出版。此次修订作者将增加十几年来的新的研究成果与心得,为喧嚣的国学热增添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作者介绍:

廖名春,男,1956年3月生,湖南武冈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大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文学硕士(武汉大学,1988)、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1992)、中国思想史博士后(西北大学,1995~1997)。主要从事出土简帛和先秦秦汉学术的研究。著有《周易研究史》(与康学伟、梁韦弦合作,湖南出版社,1991)、《荀子新探》(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帛书易传初探》(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8)、《新出楚简试论》(台湾古籍出版公司,2001)、《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齐鲁书社,2001)、《郭店楚简老子校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出土简帛丛考》(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周易经传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等书,在《历史研究》、《文史》、《哲学研究》、《汉学研究》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生平和时代 第一节 姓氏字号考 第二节 主要事迹考 第三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第二章 著作考辨 第一节 著作的存佚 第二节 《荀子》书的真伪 第三节 各篇的写作年代第三章 人性论 第一节 《正名》篇性定义发微 第二节 “人之性恶”的再认识 第三节 荀子性中无善辨 第四节 荀子“性”概念的意义结构 第五节 “化性起伪”析

绪论第一章 生平和时代 第一节 姓氏字号考 第二节 主要事迹考 第三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第二章 著作考辨 第一节 著作的存佚 第二节 《荀子》书的真伪 第三节 各篇的写作年代第三章 人性论 第一节 《正名》篇性定义发微 第二节 “人之性恶”的再认识 第三节 荀子性中无善辨 第四节 荀子“性”概念的意义结构 第五节 “化性起伪”析 第六节 余论第四章 群论 第一节 明分使群说 第二节 隆礼重法说 第三节 君民关系说 第四节 法后王说 第五节 荀子大儒“法先王”证第五章 天人论 第一节 自然之天 第二节 明于天人之分 第三节 制天命而用之 第四节 不求知天第六章 解蔽论 第一节 “凡以知”与“可以知” 第二节 “意物”与“征知” 第三节 “虚壹而静” 第四节 “知”与“行”第七章 正名论 第一节 名、辞、辨说 第二节 制名之枢要 第三节 辨“三惑” 第四节 以类度类第八章 富国裕民论 第一节 人生而有欲 第二节 斩而齐 第三节 富国裕民第九章 兵论 第一节 以禁暴除恶为目的的战争观 第二节 以壹民、附民为本的强兵论 第三节 以为将之道、王者之军制为内容的治军术第十章 思孟五行说新解结语附录一 荀子“虚壹而静”说新释附录二 荀子与六经关系新考附录三 20世纪后期大陆的荀子文献整理研究附录四 上博楚竹书《鲁司寇寄言游于逡楚》篇考辨后记修订本跋

内容摘要:

荀子思想是以儒学为本,博采百家之说为用,为适应封建大一统形势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开放性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具有认知精神的务实型的新儒学。近世荀子研究著述如林,不过精当杰出的作品还不能说是很多。这本廖名春的《荀子新探》对荀子学说的各个方面逐一探索,如书中章目所示,包括人性论、群论、天人论、解蔽论、正名论、富国裕民论、兵论等,条分缕析,可谓是全面的研究。本书不但对于荀子研究多有贡献,对于儒学以及整个中国学术史的研究也有不小意义,非空泛之说可比。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荀子》新探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国学研究文库
9787300185521
如需购买下载《《荀子》新探》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荀子》新探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3.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2.65 的主题关于 儒家 ,《荀子》-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