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编年

中国学术编年

梅新林, 等主持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反映中国学术发展演变轨迹的大型工具书,主要研究中国学术史的宏观发展演变历程,学术流派的源起、形成及解体历程,学术中心的迁移规律以及跨文化的学术传通规律等内容。

作者介绍:

梅新林,浙江工业大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兼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学遗产》、浙江省社联副主席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著有《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红楼梦哲学精神》、《辛亥日志》等8部学术著作,主编《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与三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奖各1项,浙江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俞樟华,浙江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中国文献学》、《王学编年》、《辛亥日志》,主编《中国学术编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桐城派编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研究》中的《浙东学派编年史》。在《文学评论》、《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三等奖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社科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项,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其成果在美国、日本、韩国等有一定影响和好评。

书籍目录:

隋代

(581-617)

隋文帝开皇元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辛丑581年

隋开皇二年(陈太建十四年)壬寅582年

隋开皇三年(陈后主至德元年)癸卯583年

隋开皇四年(陈至德二年)甲辰584年

隋开皇五年(陈至德三年)乙巳585年

隋开皇六年(陈至德四年)丙午586年

隋开皇七年(陈后主祯明元年)丁未587年

隋开皇八年(陈祯明二年)戊申588年

开皇九年己酉589年

开皇十年庚戌590年

开皇十一年辛亥591年

开皇十二年壬子592年

开皇十三年癸丑593年

开皇十四年甲寅594年

开皇十五年乙卯595年

开皇十六年丙辰596年

开皇十七年丁巳597年

开皇十八年戊午598年

开皇十九年已未599年

开皇二十年庚申600年

隋文帝仁寿元年辛酉601年

仁寿二年壬戌602年

仁寿三年癸亥603年

仁寿四年甲子604年

隋炀帝大业元年乙丑605年

大业二年丙寅606年

大业三年丁卯607年

大业四年戊辰608年

大业五年己巳609年

大业六年庚午610年

大业七年辛未611年

大业八年壬申612年

大业九年癸酉613年

大业十年甲戌614年

大业十一年乙亥615年

大业十二年丙子616年

大业十三年隋恭帝义宁元年丁丑617年

唐代

(618-906)

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618年

武德二年己卯619年

武德三年庚辰620年

武德四年辛巳621年

武德五年壬午622年

武德六年癸未623年

武德七年甲申624年

武德八年乙酉625年

武德九年丙戌626年

唐太宗贞观元年丁亥627年

贞观二年戊子628年

贞观三年已丑629年

贞观四年庚寅630年

贞观五年辛卯631年

贞观六年壬辰632年

贞观七年癸巳633年

贞观八年甲午634年

贞观九年乙未635年

贞观十年丙申636年

贞观十一年丁酉637年

贞观十二年戊戌638年

贞观十三年己亥639年

贞观十四年庚子640年

贞观十五年辛丑641年

贞观十六年壬寅642年

贞观十七年癸卯643年

贞观十八年甲辰644年

贞观十九年乙巳645年

贞观二十年丙午646年

贞观二十一年丁未647年

贞观二十二年戊申648年

贞观二十三年己酉649年

唐高宗永徽元年庚戌650年

永徽二年辛亥651年

永徽三年壬子652年

永徽四年癸丑653年

永徽五年甲寅654年

永徽六年乙卯655年

唐高宗显庆元年丙辰656年

显庆二年丁巳657年

显庆三年戊午658年

显庆四年已未659年

显庆五年庚申660年

显庆六年唐高宗龙朔元年辛酉661年

龙朔二年壬戌662年

龙朔三年癸亥663年

唐高宗麟德元年甲子664年

麟德二年乙丑665年

唐高宗乾封元年丙寅666年

乾封二年丁卯667年

乾封三年唐高宗总章元年戊辰668年

总章二年己巳669年

总章三年唐高宗咸亨元年庚午670年

咸亨二年辛未671年

咸亨三年壬申672年

咸亨四年癸酉673年

咸亨五年唐高宗上元元年甲戌674年

上元二年乙亥675年

上元三年唐高宗仪凤元年丙子676年

仪凤二年丁丑677年

仪凤三年戊寅678年

仪凤四年唐高宗调露元年己卯679年

调露二年唐高宗永隆元年庚辰680年

永隆二年唐高宗开耀元年辛巳681年

开耀二年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午682年

永淳二年唐高宗弘道元年癸未683年

唐中宗嗣圣元年唐睿宗文明元年武则天光宅元年甲申684年

武则天垂拱元年乙酉685年

垂拱二年丙戌686年

垂拱三年丁亥687年

垂拱四年戊子688年

武则天永昌元年载初元年己丑689年

周天授元年庚寅690年

周天授二年辛卯691年

周天授三年如意元年长寿元年壬辰692年

周长寿二年癸巳693年

周长寿三年延载元年甲午694年

周证圣元年天册万岁元年乙未695年

周天册万岁二年万岁登封元年万岁通天元年丙申696年

周万岁通天二年神功元年丁酉697年

周圣历元年戊戌698年

周圣历二年己亥699年

周圣历三年久视元年庚子700年

周久视二年大足元年长安元年辛丑701年

周长安二年壬寅702年

周长安三年癸卯703年

周长安四年甲辰704年

唐中宗神龙元年乙巳705年

神龙二年丙午706年

神龙三年唐中宗景龙元年丁未707年

景龙二年戊申708年

景龙三年己酉709年

景龙四年唐睿宗景云元年庚戌710年

景云二年辛亥711年

唐睿宗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唐玄宗先天元年壬子712年

先天二年唐玄宗开元元年癸丑713年

开元二年甲寅714年

开元三年乙卯715年

开元四年丙辰716年

开元五年丁巳717年

开元六年戊午718年

……

内容摘要:

《中国学术编年:隋唐五代卷》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首次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第一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最新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为不同的主流形态与演变轨迹。而中国学术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也就在于其同时兼具自我更新与吸纳异质学术文化资源的双重能力,在纵横交汇、融合中吐故纳新,衰而复盛。因此,《编年》开辟了从"文化-学术"、"传统-现代"、"本土-世界"这样三个维度,重新审视中国学术史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规律,大致重新划分为华夏之融合、东方之融合与世界之融合三个历史时段,并在这个背景下,梳理了中国学术史在这三个历史时段中的主导形态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的依次变化,即分别从华夏之中国到东方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这完全不同于其他所有的学术史的写作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历史叙述语言。以如此之眼界,《编年》终得以开拓出中国学术通史的新境界。

编辑推荐:

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历时29载编撰,学术界首次以编年形式对中国通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梳理,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
  《编年》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凡二十八载,第一次全面、详实、系统、深入地对原有的学术史进行历史还原和重建,由此而在中国学术、中国学术史、中国学术史研究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关键环节上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突破。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学术编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793831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学术编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学术编年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2.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 的主题关于 学术思想-思想史-中国-隋唐时代 ,学术思想-思想史-中国-五代(907~960)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