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5.0
中国和法国都是文化大国,分别代表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在两国关系中,文化关系始终占有特殊地位。从1912年到1949年的民国时代,世俗教育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其影响盖过历史上任何形式的中法文化交流。本书以此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里昂中法大学和北京中法大学、上海中法工学院、巴黎中国学院和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等学校和机构等合作事业,并对20世纪中法教育合作事业做出系统的总结和反思。书中大量引用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比较全面真实地再现当年中法文化交流原貌,为学术界进一步开展20世纪中法文化教育合作事业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引言
第一章 一场特殊的留法教育运动
第一节 早期留法教育追溯
第二节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
第三节 法方的态度和支持
第四节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夭折
第五节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文教意义及其教训
第二章 里昂中法大学
第一节 里大的创办及沿革
第二节 校务组织和管理问题
第三节 里大的经费状况及使用
第四节 学生的培养
第五节 沟通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
第六节 里大与勤工俭学之关系
第三章 北京中法大学
第一节 创办与沿革
第二节 校务组织与管理
第三节 校风、办学条件与课程设置
第四节 学生的培养及学术研究
第五节 致力于中法学术文化交流
第六节 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上海中法工学院
第一节 一战的“礼物
第二节 开办初期概况
第三节 1923年的学潮及改组
第四节 1927年的学潮及改组
第五节 中法国立工学院时代
第六节 停办与校产的处置
第七节 问题探析
第五章 巴黎中国学院
第一节 学院缘起
第二节 汉学家主导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学院的组织管理、经费及使用
第四节 培养汉学人才
第五节 图书馆建设及出版工作
第六章 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
第一节 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的创办
第二节 学术研究
第三节 图书馆建设与出版工作
第四节 学术普及与推广活动
第五节 改组及停办
第六节 对中法学术的贡献
第七章 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
第一节 法国退还庚款的经过
第二节 中法教育基金的构成及其数额
第三节 基金会组织沿革及基金管理
第四节 经办事业
第五节 问题探析
结语20世纪中法教育合作事业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中法教育合作事业研究(1912-1949)》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中法教育合作事业研究(1912-1949)》内容简介:中国和法国都是文化大国,分别代表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在两国关系中,文化关系始终占有特殊地位。诚若蔡元培所说:“西洋各国,在文化上与中国最有关系的是法国。只看从余廉(Julien)以来,中国的经书都有法文译本。从沙万(sha Vanne)以来,中国最伟大的古物美术品,都有法国的照印本。”就近代来说,当19世纪法国挟持武力,要求发展与中国关系的时候,就将文化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今天,中法两国早已消除了近代两国之间曾经存在的不平等关系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新时期里,文化交流仍然在中法关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不但满足了两国人民对对方文化的好奇心,认识了对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21世纪初举办的“中法文化年”,即是一个很好的见证。然而,在不同时代,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形式、内容和特色,是不尽相同的。从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渠道和形式、内容和特色来看,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之前,中法两国的文化关系主要通过传教士的渠道;19世纪至1912年清朝帝制覆灭是一个过渡时代,传教士和世俗教育共同扮演重要角色;民国时代,世俗教育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作者简介】葛夫平,女,浙江宁波人,1965年4月生。198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199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同年7月到该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2000年被评为副研究员,研究专长为近现代中外关系史。曾在瑞士洛桑大学、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法兰西学院等科研机构访学,至今已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法教育合作事业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5803709 《中法教育合作事业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7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00 | 印数 |
中法教育合作事业研究是上海书店出版社于2011.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529.6 ,G556.59 的主题关于 教育事业-国际合作-教育史-研究-中国、法国-1912~1949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