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4.0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两大文化思潮的对立、影响,得出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即:第一,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经济学是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的统一;第二,经济学是“两种文化”——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新途径;经济学不仅要应用科学方法,而且要应用人文方法;应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济学。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经济学: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1.1.1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1.1.2 “两种文化”在经济学中的表现
1.2 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的统一
1.2.1 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之争:科学抑或人文?
1.2.2 经济学: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的统一
1.3 马克思的经济学观
1.3.1 科学:“人的科学”
1.3.2 马克思的人文经济学观: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第2章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其出路
2.1 作为科学的经济学
2.1.1 科学标准的演化
2.1.2 经济学正走向科学
2.2 经济学“科学困境”的种种表现
2.2.1 对象问题
2.2.2 价值问题
2.2.3 假定问题
2.2.4 实验问题
2.2.5 过度的数学化问题
2.2.6 理论体系问题
2.2.7 预测问题
2.2.8 检验问题
2.3 经济学的科学特质是单方面的
2.3.1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
2.3.2 作为科学经济学的人文转向
第3章 作为人文的经济学
3.1 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反思
3.1.1 “稀缺规律”的自身矛盾
3.1.2 人力资源稀缺是一切经济问题的总根源
3.1.3 解决资源稀缺的根本点在于人类自身
3.2 经济学的入学本质
3.2.1 “经济学是关于人的学说”的逻辑分析
3.2.2 “经济学是关于人的学说”的历史分析
3.3 经济学的道德特质
3.3.1 西方经济学伦理道德观的发展
3.3.2 利他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3.4 经济学的价值分析
3.4.1 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
3.4.2 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理论
3.4.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3.4.4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5 经济学的境界
3.5.1 人生四大境界
3.5.2 不同人生境界中的经济学问题
3.5.3 走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功利困境
3.6 人文经济学如何可能?
3.6.1 “经济人”和“道德人”框架
3.6.2 “理性人”和“非理性人”框架
3.6.3 经济学的最高指标:人文指标
第4章 语言、文化传统和经济学
4.1 经济学的语言哲学反思
4.1.1 经济学中“语言转向”的根据
4.1.2 “语言转向”在经济学中的表现
4.2 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济学
4.2.1 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管理经济学的启发
4.2.2 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经济学的设想
4.2.3 西方经济学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4.2.4 中国传统哲学的意象语言与经济学
第5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经济学是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学学科性质及其理论建设的重大问题。经济学中几乎所有重大的争论、困惑和危机都会上升到这一问题及对其的回答上。
经济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科学偏重真,人文偏重善和美;科学被称为“工具理性”,人文被称为“价值理性”。科学与人文都是对人或人类社会最高境界“真、善、美”的追求。
经济学具有科学性,这是因为从科学的划界标准来看,经济学有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检验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或解释世界,以至于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当代经济前沿文库 | ||
9787811220414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大连 | 出版单位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4.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20 | 印数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