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

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

蔡振豐,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为台湾大学蔡振丰,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将丁若镛四书学置于东亚儒学的视野中进行比较研究;二是厘清了丁氏四书学的基本性质与天主教义的差距;三是将丁氏思想放在东亚社会转型过程中去衡量。

作者介绍:

蔡振丰,1962年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以魏晋玄学、佛学及儒、道两家思想为研究领域,兼及东亚儒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王弼的言意理论与玄学方法》、《魏晋名士与玄学清谈》、《魏晋佛学格义问题的考察--以道安为中心的研究》、《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一一以东亚为视野的讨论))等。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 四书学的方法概念

第二节 时代的转折与朱熹四书学在东亚的变化

第三节 丁若镛在东亚学术上的意义及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丁若镛与朱熹四书诠释取向之异

第一节 注解的内容与诠释的路径

第二节 朱熹与丁若镛的诠释之异:以《论语》中对管仲的评价为例

第三节 义理取向的诠释系统与意义取向的诠释系统

第四节 四书的文本结构内含两类诠释的系统

第三章 丁若镛人性论与洙泗学、朱子学及西学间的距离

第一节 对丁若镛学术定位的两种看法

第二节 丁若镛性嗜好说的来源及特色

第三节 丁若镛的心性论及其上帝一词的使用

第四节 性三品说在丁若镛四书学中的理论位置

第五节 丁若镛的人性论为对孟子心性论的回归

第四章 人性论的延伸--丁若镛四书诠释中“仁”、“心”、“性”、“天”的理论意义

第一节 围绕在孔子“仁”说中的重要概念

第二节 丁若镛“仁”说中“交互主体”的动、静二态义

第三节 由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嗜好之性”与“可仁之理”

第四节 “性、道、教”解释架构下的“天”、“人”关系与“天”在丁若镛思想中的理论地位

第五节 “仁说”及“事天说”为对主体性、交互主体性与超越性的追求

第五章 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的开展--丁若镛的文质论

第一节 以王者的礼乐刑政为主之儒学解释与丁若镛论说的倾向

第二节 朝鲜学者对文质问题的三种解释倾向

第三节 星湖李瀵对“忠、质、文”的考辨及其影响

第四节 丁若镛文质论的要义

第五节 丁若镛文质论的价值

第六章 丁若镛《中庸》诠释之特色--与日本古学派的对比

第一节 对《中庸》的质疑及定位

第二节 日本古学派对《中庸》的诠释

第三节 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中庸》诠释的思想史意涵

第四节 从比较的观点论丁若镛的《中庸》诠释

第五节 丁若镛与日本古学派在诠释上的差异

第六节 丁若镛对日本古学派的态度

第七章 丁若镛的《大学》诠释及其四书学架构

第八章 结论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内容摘要: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第2辑)·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以东亚为视野的讨论》,本书作者为台湾大学蔡振丰,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将丁若镛四书学置于东亚儒学的视野中进行比较研究;二是厘清了丁氏四书学的基本性质与天主教义的差距;三是将丁氏思想放在东亚社会转型过程中去衡量。

编辑推荐:

蔡振丰编著的《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第2辑)·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以东亚为视野的讨论》以第一手的文本研究为主,深入进行丁若镛(茶山,1762-1836)四书学的细部诠释,及其整体理论架构的讨论。为了使研究具有东亚的宽阔视野,除了将丁若镛的四书诠释与中国学者作对比研究外,亦以日本古学派伊藤仁斋(1627-1705)及荻生徂徕(1666-1728)的四书解释作为对照,以突显丁若镛意见的特殊之处。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9787561784679
如需购买下载《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1.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2.15 的主题关于 四书-研究-朝鲜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