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与网络传播

风险社会与网络传播

张燕,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9.0

书籍简介:

本书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风险社会视阈下的网络传播——技术 利益 伦理》(09YJC860035)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流媒体的责任伦理对策:化解微博传播风险》的研究成果。本书作者敏锐地把握住风险社会理论所描述的的现实背景之下,社会风险与媒介化社会的重叠,指出:当风险社会和媒介化社会的特征在现代社会并存和叠加的时候,媒介化风险就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作者介绍:

张燕,197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集中于传播社会学和新媒体传播,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等资助项目和二等资助项目的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媒介发展与风险社会理论

第一节 风险的概念

第二节 风险社会

第三节 风险的社会建构

第四节 媒介与风险社会

第二章 互联网技术概论

第一节 互联网技术史

第二节 互联网技术特征

第三节 互联网技术的意义

第三章 互联网技术与风险社会

第一节 互联网技术对风险社会的贡献点

第二节 互联网技术风险隐患

第三节 互联网与社会风险的关系模式

第四节 互联网解构社会风险的技术作用机制

第五节 解构与重构:互联网技术与社会风险的主体间性

第四章 网络社会与风险社会的利益框架

第一节 风险的分配逻辑

第二节 风险的社会建构过程中的利益框架

第三节 网络社会重构社会权力

第五章 互联网与专家系统的风险界定

第一节 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专家系统风险界定的利益框架

第二节 风险沟通中公众与专家系统的信任危机

第三节 公众对专家系统信任的重建:平等对话

第四节 互联网打破社会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垄断格局

第六章 互联网与传统大众传媒的风险传播

第一节 风险传播中传统大众传媒的权力逻辑

第二节 传统大众传媒对风险的主观建构

第三节 互联网在风险传播互向博弈中的角色和功能

第七章 互联网与多元利益表达

第一节 新技术条件下网络表达的新特征

第二节 微博与多元利益表达

第三节 社交网络与多元利益表达

第八章 互联网与风险社会的公共领域

第一节 公共领域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公共领域对风险治理的积极意义

第三节 我国公共领域发育的社会条件

第四节 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

第五节 互联网与公共领域

第六节 多数暴政——网络民主的风险

第九章 风险社会的伦理建构

第一节 风险社会的技术伦理

第二节 风险社会的责任伦理

第十章 互联网与风险社会的伦理构建

第一节 聚合社会力量改变“强国家-弱社会”的对比模式

第二节 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新传媒机制有助于构建全球共生的安全机制

第三节 “共景监狱”:有依托的社会信任

第十一章 互联网技术自身的伦理困境

第一节 网络谣言泛滥

第二节 网络暴力

第三节 网络极端民族主义

第四节 协同过滤与群体极化

第五节 网络霸权的存在威胁话语表达自由

第十二章 困境中的希望:技术的演进与素养的提升

第一节 网络理性重建的技术可能

第二节 公众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互联网作为新兴传播技术的代表,首先对旧有媒介生态提出了挑战,伴随着传统媒介生产和传播惯例的打破,媒介系统内部的既有利益格局也面临解构和重组。在风险传播和风险沟通的媒介格局中,互联网的加入,必然会带来整个社会的风险应对和风险决策的重要变革。《风险社会与网络传播:技术·利益·伦理》的主旨即在传媒引发和解构社会风险的双重框架下,专门探讨互联网作为新的传媒成员将带来哪些变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风险社会与网络传播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9756225
如需购买下载《风险社会与网络传播》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风险社会与网络传播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4.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06.2 ,TP393 ,C912.63 的主题关于 计算机网络-传播学-社会管理-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