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耻心的心理学研究

荣耻心的心理学研究

汪凤炎, 郑红,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0.0

书籍简介:

本书以人类文明演进史为背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荣耻心的基本内涵、荣耻心的产生与发展、中国人荣耻心特点以及个体荣耻心形成等内容,揭示当代中国荣辱观变迁的本质、特征、方向、任务与路径,对个体荣辱观的形成作出了动态考察和精辟解读,为荣辱观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作者介绍:

汪凤炎,江西景德镇人。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中国文化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合著论著2部(均是第一作者),主编教材1部。在国内外权威与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郑红,江西上饶人。心理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攻教育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心理学。已出版合著2部(均是第二作者);在国内权威与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含第二作者)。

书籍目录:

导论理论准备

一、理论意义

(一)弘扬传统尚荣知耻文化的精髓,发挥其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揭示中国人荣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提高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提高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深度,促进中国特色心理学的建设

二、研究路径与方法

(一)技术路线

(二)具体研究方法

三、良心:研究荣耻心时无法回避的一个概念

(一)从何种视角使用“良心”概念

(二)对“良心”概念的新界定

第一章 荣耻心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一、“恥”的含义与特点

(一)“恥”、“羞”、“辱”辨析

(二)“恥”的含义

(三)“恥”的特点

二、“荣”的含义与特点

(一)“荣”的含义

(二)“荣”的特点

三、尚荣知耻心理的功能

(一)“‘成人’之本”

(二)规范功能

(三)导善功能

(四)激励功能

(五)适应功能

第二章 荣耻心的产生与发展

一、荣耻心的来源

(一)天赋说与外铄说

(二)外铄说的困境及破解策略

(三)善端与恶端的两个解释维度

二、荣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

(一)羞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

(二)荣誉心产生的心理机制

三、荣耻心的发展阶段

(一)羞耻心的发展阶段

(二)荣誉心的发展阶段

四、影响荣耻心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外在文化教育环境

(二)个体自身因素

第三章 荣耻心态的日常样式

一、多姿多彩的荣誉心或荣誉感

(一)伦理道德领域的荣誉心和非伦理道德领域的荣誉心

(二)“义荣”与“势荣”

(三)个体荣誉心与集体荣誉心

(四)错误的荣誉心与正确的荣誉心

(五)他律之荣与自律之荣

(六)一般性的荣誉感与无比光荣

(七)自我引发型荣誉心与他人引发型荣誉心

(八)多维视野下的荣誉心类型

二、五花八门的羞耻心或羞耻感

(一)伦理道德领域的羞耻心和非伦理道德领域的羞耻心

(二)“义辱”与“势辱”

(三)错误的羞耻心与正确的羞耻心

(四)奇耻大辱与一般性耻辱

(五)个体羞耻心与集体羞耻心

(六)多维视野下的羞耻心类型

第四章 荣耻心的培育

一、家庭、学校与社会齐努力

(一)家长做好“第一任教师”

(二)教师接好“接力棒”

(三)社会营造好大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

(二)将主要德性与次要德性作适当区分

(三)循序渐进

(四)“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防微杜渐

(五)知行合

三、具体方法

(一)学会避免耻感产生的正确策略,消除避免耻感产生的错误策略

(二)学会妥当的赢取荣誉心的策略,避免用错误策略来谋取荣誉心

(三)用适当方法提高个体的知耻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荣耻心的心理学研究》深入探讨了荣耻心的含义、特点与功能;荣耻心的产生与发展;荣耻心的日常样式与荣耻心的培育。《荣耻心的心理学研究》综合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两个维度,妥善运用语义分析法、深度比较法、文本分析法、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使得《荣耻心的心理学研究》具有视角新、观点新与结构新等特点,并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荣耻心的心理学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荣辱文丛
9787010088556
如需购买下载《荣耻心的心理学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 300 印数 4000

书籍信息归属:

荣耻心的心理学研究是人民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054 的主题关于 道德心理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