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0.0
吴忠信(1884~1959年),字礼卿,合肥(今长丰县)人,在中华民国史和边疆民族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他是孙中山爱将,蒋介石近臣,达赖喇嘛坐床的主持人,“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的克星,但长期以来,读者对其了解很少,本书忠实记录了吴忠信的一生经历,颂扬了他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
一首悲壮的战歌
第一章投笔从戎
第一节家乡合肥
第二节吴氏家世
第三节报考军校
第二章参加辛亥革命
第一节军旅磨砺
第二节策反南京光复
第三节宁、沪两地情未了
第三章戮力讨袁赴国难
第一节加入中华革命党
第二节袁世凯要当皇帝
第三节范鸿仙之死
第四节肇和战役始末
第五节陈其美遇害
第四章孙中山之爱将
第一节组建护法军政府
第二节闽南捷报
第三节征战两广
第五章蒋介石之密友
第一节结拜为“金兰兄弟”
第二节为蒋看家抚子
第三节帮助安置陈洁如
第六章蒋介石之近臣
第一节再次出山受舛
第二节为蒋奔走说项
第三节出任安徽地方长官
第四节出任贵州地方长官
第七章关注西藏问题
第一节主持边政
第二节大英帝国的侵略方针
第三节晚清政府错误的民族政策
第四节民国初期英帝国主义侵藏罪行
第五节调整与西藏地方关系
第八章寻访灵童
第一节惊闻班禅圆寂
第二节西藏地方政府来电
第三节严防灵童秘密出走
第四节“诚恳接受”中央意见
第五节马步芳勒索钱财“三部曲”
第六节中央代西藏地方付款
第九章赴藏筹措
第一节呈送“8.4报告”
第二节英国刁难
第三节筹措经费
第四节组织行辕
第十章向“圣城”拉萨进行
第一节殊途同归
第二节出师不利
第三节印度遇事
第四节一路风尘走来
第五节冠盖满山迎嘉宾
第十一章“收拾人心”
第一节巡视拉萨
第二节熬茶布施
第三节分赠礼品
第四节册封热振
第十二章主持达赖坐床大典
第一节“三为一”之真相
第二节热振请求免于掣签
第三节察看风波
第四节座位之争
第五节主持坐床大典
第六节向达赖喇嘛颁赠礼品
第十三章梳理后续事
第一节促成班禅灵榇回藏
第二节成立驻藏办事处
第三节交通问题受阻的背后
第四节结识藏事故人
第五节惜别拉萨
第六节归途风光无限
第七节情满《恕庵礼佛图》
第十四章情系大西北
第一节考察大西北
第二节打通河西走廊
第三节新疆之行
第十五章主政新疆
第一节受命之初并不乐观
第二节治新方略
第三节清理监狱
第四节安抚地方
第五节推进全省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六节“双肩挑乱局”
第七节张治中来新和平谈判
第八节临别赠诗
第十六章去台前的大亮相
第一节聘为总统府资政
第二节出任总统府秘书长
第三节拉李宗仁“上轿”
第四节南京政府垮台
第五节劳燕分飞
第六节蒋介石复任“总统”
第十七章在水一方
第一节一腔故国情
第二节“八皖领袖”
第三节他看到了西藏的春天
第四节至死不忘边政事
主要参考书目
跋
前言
一首悲壮的战歌
王鹤鸣
1944年,吴忠信已是花甲之年,在“坚辞不予”的情况下,还是奉命西行。
在他主政新疆之初,又逢伊犁、塔城、阿山“三区暴动”。革命乍起,泥沙俱下,从一开始就受到狭隘民族主义和反动宗教势力的影响,加上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渗透和介入,将本来的革命群众反对盛世才的暴政和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却别有用心地贴上分裂祖国的标签。同年11月7日,他们攻占伊宁,12日宣称“脱离中国”,成立了一个“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并大肆叫嚣“东突厥斯坦是我们的祖国”等谰言。随之在苏联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不断向新疆全境发动攻势。
国家的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作为新疆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的大员和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的吴忠信,自然要奉命于中央,效命于全体中国人民、捍卫祖国每一寸土地。对于他们分裂祖国和脱离中央的行为,更不能容忍和迁就退让,于是双方展开一阵又一阵,一场又一场的殊死战斗。
尽管当时内外大军压境,四面楚歌,力量悬殊(当时国民党军队不足5万人,而三区民族军和游击队,竟有50万众),但他临危不惧,坚决抗战。当玛纳斯河失守,战火迫近迪化时,有人建议将省会迁至哈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辈受命中央,守土有责,即使殉职边陲,亦分所应当,且属光荣之事!”并“以死殉国”的精神,鼓舞着前线将士们英勇战斗。
炮火连天,血肉横飞,战争异常惨烈。经过数次战斗,几乎全军覆没,近5万人血洗沙场,壮烈牺牲(这大概是我国现代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边境战事),最后连中央军校一个学生营在内,剩下不到6个营的兵力。即使如此,他们仍严阵以待,顽强战斗,用意志,用鲜血,谱写出一首悲壮的战歌,成为“东土”的劲敌与克星。
正是由于他们苦苦的战斗,终于为中央处理新疆问题赢得宝贵的时间,为保卫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赢得人们的爱戴与尊敬。
后来,张治中来新坚持不与“东土”代表见面和谈判的原则立场,这不仅是吴忠信不屈不挠战斗精神的继续,而且也代表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共同的心愿。
这种不妥协,不后退的战斗精神和威慑力量,同时也促进了三区暴动领导人内部的大分化、大改组,经过激烈的阵痛,使他们最终作出最理智的选择彻底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反动的宗教势力下挣扎、解放出来重新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回顾以上两地(西藏及新疆)两种不同形式(一文一武)的斗争,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国外侵略势力的煽动和支持下,一个妄图搞“西藏独立”,一个要成立什么“共和国”。而吴忠信与他们之间的斗争就是侵略与反侵略,分裂与反分裂,倒退与反倒退的斗争。原则是非,冰炭不容。在极其艰难险恶的条件下,吴忠信坚持这样做了,不愧为人民的功臣;为守卫祖国边疆而献身的将士们,不愧为大无畏的英雄。为使他们的英名长存,鲜血不致自流,其事可大书,其人可大颂矣!
今天,硝烟早已散去,祖国的天空一片晴朗。但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挡不住阴霾的吹来;天山南北再辽阔,也能听到“东突”磨牙的声音。而读《吴忠信传》,不仅使我们了解到西藏、新疆的以往的历史,而且它第一次向世人披露一个事实:今天我们与达赖集团之间的斗争,乃是昨天吴忠信斗争的继续;今天我们与新疆“东突”(或“东土”)恐怖分子之间的斗争,乃是昨天吴忠信斗争的继续。树欲静而风不止,故旧日的往事仍要续写下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09年12月16日,为国民党元老、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主持人吴忠信逝世50周年,同时又是我国西藏实现民主改革50周年(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时逢今日,推出此书,别有纪念意义!
后记
一、丁剑先生从事地方志工作多年,后又被省政府聘为省政府参事,对安徽省情颇有研究,硕果累累。《安徽大辞典》可盖皖春秋。后来又把目光聚焦在吴忠信身上,动意为其作传。我与他曾共事多年,相知有素,并早有《王稼祥传》问世,故向我来“取经”,咨询意见。我听了他的介绍,认为吴忠信一生经历丰富,干了许多常人难遇,常人难书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书之彰显”,不论过去或现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只要做了对国家对民族有益有功的事,都可以列传。后来我又致书与他,提出一些具体意见,他均来电表示感谢。
二、据我所知,为之作传,早于2004年,而真正动笔应晚于2006年,当年6月1日他便有《政府参事建议》一文上书,从而得到安徽省人民政府领导重视及省地方志办公室朱文根主任的支持和鼓励。从此一头扎了进去,并自掏腰包,自背行囊,远去新疆,近至长丰、凤阳,多次赴京、津、沪、宁、汉,查阅民国历史档案,走访吴氏亲友后裔。搜集到大量的历史资料,就为成稿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后不分春夏秋冬,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废寝忘食,笔耕不止。几经起草,数易其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曾有幸两度拜读初稿,感到成书远比我当初预料的还全面、丰富、精彩。既有背景资料介绍,又有生动的情节描写,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个活脱脱、潇洒洒、情浓浓的个性人物,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出现对边胞,他说经说法,大慈大悲;对敌人,他斗智斗勇,不屈不挠。其爱国之心和英雄气概跃然纸上,震撼人们的心灵。
三、人在天涯,隔海相望。吴忠信到台湾之后,不仅钟情于祖国的山山水水,潜心于史事的章章页页,而且以其声望和边政协会之名义,倡导、组织编写了一系列的边政要书及史志文稿。由此形成一股“回望祖国”的著述热潮和研究之风。千般倾情,万卷绝唱,这样就为蒋家父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以及后来的“国统纲领”(全称“国家统一纲领”)形成,而奠定了坚强的信念和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了闹分裂、搞台独人的“紧箍咒”、“照妖镜”。其人其事,思绪深远,瞻前顾后,忧国忧民,读来真有一把辛酸泪,一腔故国情。
四、纵览全书,传主不论是奉使入藏,赴新守疆,去台回望,都是我国现代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研究选题,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人物铮铮,言之凿凿,处处洋溢着一股炽烈的爱国热情,展现出了一个真正国民党元老的风范忠勇、爱国、爱民最真实的一面。读罢此书,受益匪浅。
徐则浩
2009年9月于合肥
他,是孙中山之爱将,是蒋介石之近臣,是达赖喇嘛坐床典礼之主持人,是“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之克星。他是谁?他是民国时期官不大,政不显的军事人物,他的名字叫吴忠信。本书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历史人物的人生事迹。 阅读本书,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到西藏、新疆的以往的历史,而且它第一次向世人披露一个事实:今天我们与达赖集团之间的斗争,乃是昨天吴忠信斗争的继续;今天我们与新疆“东突”(或“东土”)恐怖分子之间的斗争,乃是昨天吴忠信斗争的继续。 本书传主不论是奉使入藏,赴新守疆,去台回望,都是我国现代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研究选题,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人物铮铮,言之凿凿,处处洋溢着一股炽烈的爱国热情,展现出了一个真正国民党元老的风范忠勇、爱国、爱民最真实的一面。读罢此书,受益匪浅。【作者简介】 丁剑,1940年生于江苏省东台市。兄丁碧(必)凤于1954年在“瑞金号”军舰上壮烈牺牲,为继革命遗志,而投笔从戎。后入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就读。毕业后到安徽工作,“文革”中被下放白湖农场劳动改造。后被聘为省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著有《安徽掌故》、《我从海边走来》、《安徽大辞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获1996年安徽省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部著作,并有若干论文、散文、调研报告、政府参事建议等问世,对安徽省情较有研究。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吴忠信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10085166 如需购买下载《吴忠信传》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20 | 印数 | 4000 |
吴忠信传是人民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7 的主题关于 吴忠信(1884~1959)-传记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