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研究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研究

张军,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52.0

书籍简介:

本书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叙述为问题内核和中心线索,显影大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编撰发生、发展、嬗变的运行曲线和历史界桩。坚持史述与史论相结合,既沉入历史现场,又照顾当下问题意识,既从原始资料和文献出发,从被遮蔽、被忽视的历史“在场”中发现问题,又将对历史问题的研究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结合起来,强化研究命题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研读各种文学史理论观点及文学史著,发掘其独有价值,标明其历史意义。对各种文学史理论观点以及内容与体例等变迁轨辙予以揭示,描画出其演变线索。分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编撰面临的契机与僵局,并试行提出破解之道。

书籍目录:

前言

一 理论简述:文学史、文学史学及文学史学史

二 研究缘由: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及其叙述

三 检阅线索:个案分析与反思重构

第一章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尝试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编撰的肇始

一 名不副实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二 近代文学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初现

一 为了不同的教学任务

二 难得的系统性

三 为新中国、新时期撰史

第三节 再提“中国新文学”

一 以“中国新文学”的名义

二 “新文学”撰史的由来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收获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前5年)

第一节 增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容量

一 淡化“五四”

二 两岸三地整体化叙述

三 再度经典化

四 人文学史

五 从近代向现代转型

六 众体皆备,还缺什么?

七 老一辈文学史家的稳健探索

第二节 提炼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学纯度

一 审美的文学史

二 文体分类及流变

三 新一代文学史家的集体亮相

第三节 缺少“新”的“中国新文学史”

一 混杂的概念

二 新在何处?

三 越界与整合的可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震荡期(近十年以来)

第一节 “现代中国文学史”:此“现代”非彼“现代”

一 以文艺思潮、文学流派为统摄

二 对“现代性”的坚持

三 一个中心、四种文学、四条线索

四 “现代中国文学史”的远景与局限

第二节 “通史”:问题的关键

一 跨过现当代的沟壑

二 现代文学的新发掘

三 当代文学的自信

四 共时性与历时性的交织

第三节 “汉语新文学史”的实践及新探索

一 汉语写作的文学史规律

二 汉语是共同的家园

三 “民国文学史”加“共和国文学史”

四 “民国文学”的反思

第四节 个人化的创新型书写

一 一个人能走多远?

二 新的述史情节及分期

三 跨越1949

四 一体化述史情节的延续

五 讲好个人化故事

第五节 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 文学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二 殊途同归:两种文学史的命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反思与重构

第一节 回到常识: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一 文学史是文学四要素的历史

二 文学史的四个层级

三 文学史的开放性

第二节 守住阵脚:多元现代性的文学史叙述

一 单一现代性:述史的困境

二 多元现代性:民族国家的自信

第三节 述史情节: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文学的生成发展史

一 各文类层级的现代性生成

二 不同地域空间的共有主题

三 流动的现代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研究》意在破除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之间的人为分割,将其视为有机整体加以研究并编撰成文学史。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研究》分为五部分。
  首先是前言,简述关于文学史、文学史学及文学史学史等概念,述说《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研究》研究的缘起及依据,并概述《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研究》叙述线索和章节布局。
  第一章20世纪80年代末期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尝试期。此时的文学史主体基本上就是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予以整合,很多文学史的分期仍然是按照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来进行的。本章将对中国近、现、当代以及新时期几个时间界碑的由来予以知识学考察。
  第二章2000年前后是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收获期。该时期倡导“重写文学史”学者的师辈们多编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他们的文学史主体主要由近代文学、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部分组成。
  本时期与“重写文学史”倡导者同代的学者编撰更多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他们以审美的文学史观作为自己的文学史追求,在文学史经典及阐释上狠下工夫,动摇了原来革命文学史观指导下的文学经典的排序和名单。本时期还有学者提出“汉语新文学史”观,但在具体文学史编撰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个文学史概念的优长,这是留给下一个时期文学史撰写者的任务。
  第三章近十年来是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震荡期。本时期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对之前“重写文学史”的理念与实践予以了反思,进而提出多样的文学史理念,并予以实践。大致包含几类:第一类是一些学者提出“现代中国文学史”概念,并进行了相应的文学史编撰;第二类是一部分学者开始着力打通“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内在联系,试图将原来断裂开来的文学史链条予以重新锻造,使其成为“通史”;第三类是一些文学史家进行的个人化文学史创新书写;第四类是一些文学史撰写者开始按照“汉语新文学史”理念进行文学史编撰,一些学者在海外华人文学入史方面取得不菲业绩,还有一部分学者以“民国文学史”的主题编撰“中国新文学史”;第五类是一些文学史撰写者为适应不同学生类别或者是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而书写文学史,可谓“教学改革型”文学史。
  第四章对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予以整体反思,并提出自己建构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思路。

编辑推荐: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研究》意在研究那些破除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之间的人为分割,将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编撰的文学史著。这一文学史编撰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初的尝试期、2000年前后的收获期、近十来年的震荡期。在尝试期中很多文学史的分期仍然是按照现代、当代文学来进行。收获期编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学者基本上是倡导“重写文学史”学者的师辈人物,他们的文学史主体主要由近代、现代与当代文学组成。而与“重写文学史”倡导者同代的学者此时更多编撰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他们以审美的文学史观作为自己的文学史追求,在文学经典及阐释上狠下功夫,动摇了原来革命文学史观指导下的文学经典的排序和名单。震荡期里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出现了众多新的理念及编撰实践,如“现代中国文学史”、“汉语新文学史”、“民国文学史”、“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等等。笔者认为该类文学史编撰必须回到常识,即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要守住“现代性”阵脚,坚持多元现代性的文学史叙述,要书写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文学的生成发展史。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56841
如需购买下载《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5.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9.6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现代文学史-文学史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