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动态能力与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关联

超动态能力与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关联

张春明,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提出了企业超动态能力观,建立了可以实践应用的超动态能力本身及三个维度的测量体系,初步建立了超动态能力分析的工具、并通过实证和定量的研究,使得动态能力的研究具体化、可操作化;其次提出了集群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模型,并建立了可以实践应用的有效的创新机制定量体系,提出自主创新的五个子机制。

作者介绍:

张春明(1969-),男,天津人。天津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天津财经大学企业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在新西兰国立西方理工学院获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资格;2012年——2013年在加拿大皇家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副教授。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曾主持与国(境)内外多所大学的合作办学工作。社会兼职有天津市创造学学会理事、天津市自然辩证法学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天津行政管理学会专家库成员等。   在学科上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集群创新。主持包括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TJYY11-2-803)、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20112518)、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VE3009)以及校级教改等多项课题;主持了《简明创新方法教程》教材的编写,参编教材多部。包括EI检索的英文论文在内,在《科技进步与决策》、《现代财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现代管理科学》等CSSCI来源期刊,《科技管理研究》、《商业时代》、《征信》等北大核心期刊,共计公开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集群的发展

1.1.2 企业动态能力的现实需求

1.1.3 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本书主旨

1.2.2 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框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从动态到超动态:理论述评与前瞻

2.1 动态能力理论发展回顾

2.2 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特征

2.2.1 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

2.2.2 企业动态能力的特征

2.3 动态能力研究面临的问题

2.4 企业超动态能力观的提出

第3章 企业集群与集群企业

3.1 企业集群

3.1.1 企业集群的概念

3.1.2 国内外典型的企业集群

3.1.3 企业集群的区域品牌

3.2 集群企业

3.2.1 集群企业概念的界定

3.2.2 集群企业与集群关联方的协同效应

第4章 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机制

4.1 技术创新理论

4.1.1 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4.1.2 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的比较

4.2 自主创新的辨析

4.2.1 自主创新的定义

4.2.2 自主创新的层次

4.2.3 自主创新的特征

4.2.4 对自主创新的进一步探讨

4.3 自主创新机制

4.3.1 自主创新机制系统学机理分析

4.3.2 自主创新机制释义

4.3.3 我国自主创新机制构建中的问题分析

4.4 自主创新绩效

第5章 理论框架、概念模型及理论假设

5.1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的内涵及模型的建立

5.1.1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

5.1.2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与三个维度的影响作用模型

5.2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内涵和模型的建立

5.2.1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系统特性

5.2.2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内涵

5.2.3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模型的建立

5.3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内涵及评价

5.3.1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内涵

5.3.2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评价研究

5.4 集群企业动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5.5 相关变量的关联机理和整体概念模型的建立?

5.5.1 相关变量的关联机理

5.5.2 整体概念模型的建立

5.5.3 与传统技术范式及技术演化动态性的对比

第6章 实证研究的设计及方法

6.1 研究变量测量体系的构建

6.1.1 测量体系构建的基本步骤

6.1.2 对集群企业的资源、组织及学习三个维度的测量

6.1.3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测量体系的构建

6.1.4 对自主创新子机制的测量

6.1.5 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的测量

6.1.6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测量体系的构建

6.2 数据获取

6.2.1 抽样方案设计

6.2.2 调查问卷设计

6.2.3 数据样本量

6.2.4 样本描述

6.3 信度与效度

6.3.1 信度与效度的意义

6.3.2 信度测量

6.3.3 效度

6.4 统计技术

6.4.1 SPSS分析方法

6.4.2 结构方程建模

第7章 基于三个维度的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的实证研究

7.1 超动态能力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7.2 信度及效度检验

7.3 AMOS初始模型(路径图)的建立

7.4 数据的输入、处理

7.5 结果的输出(报表解读)及修正

7.6 本章的研究结论

……

第8章 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及五个子机制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9章 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自主创新机制及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10章 浙江台州集群企业的案例研究

第11章 结论与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超动态能力与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关联:浙江台州集群企业的实例》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1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超动态能力与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关联:浙江台州集群企业的实例》的创新之处。
  第2章,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综述及前瞻。主要回顾了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分析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特征,提出了动态能力研究面临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企业超动态能力观。
  第3章,对企业集群和集群企业的研究。梳理了企业集群的概念,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企业集群,探讨了企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构建问题,并对集群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集群企业与集群关联方的协同效应。
  第4章,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研究。首先,梳理了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路径,对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自主创新的定义、自主创新的模式、自主创新的特征等;其次,分析了自主创新机制的系统学机理,自主创新机制的概念,分析了我国自主创新机制构建中的问题,探讨了自主创新绩效的概念及评价方式。
  第5章,理论框架、概念模型及理论假设。首先,建立了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的分析模型;其次,在对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模型;再其次,对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针对自主创新绩效的评价体系;最后,探讨了动态能力、自主创新机制及绩效的作用机理,并建立了三变量间的整体概念模型。
  第6章,实证研究的设计及方法。首先构建了集群企业的超动态能力、自主创新机制及自主创新绩效等变量的测量体系,其次说明了数据获取的方法、样本企业的分布属性、信度及效度测量、SPSS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建模。
  第7章到第9章,集群企业超动态能力模型、自主创新机制模型及DIP变量模型的实证研究。应用SPSS统计软件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别进行了描述性数据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AMOS模型(路径图)的建立及修正,对待证明的假设进行了检验,对整体模型进行了验证。
  第10章,典型案例研究。以浙江星星集团作为典型案例,通过案例研究来说明超动态能力、自主创新机制及自主创新绩效三者的关系,并对整体概念模型进行了规范性研究。浙江星星集团作为台州家电企业集群的“领头羊”,其自主创新过程中的先验知识可为其他企业所借鉴,具有典型性,为同类的集群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一套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
  第11章,研究的结论与展望。对全书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提出了研究的结论,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超动态能力与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关联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4130874
如需购买下载《超动态能力与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关联》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500

书籍信息归属:

超动态能力与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关联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3.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76.4 的主题关于 企业集团-企业创新-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