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2.0
本书是一部研究20世纪台湾文学中“原乡意识”的学术专著。本书着眼于原乡内涵丰富性的解读,指出它的价值源于原乡在20世纪台湾社会的失落,因此在文学表达中存在着从历史到心灵诸多层面的原乡意识,包括在极端困厄环境中的原乡守望,流落孤岛者在海峡两岸精神徘徊的“双乡心态”,放逐者无所依傍的悲情,乡土小人物的困顿和尊严,以及后现代社会中生命的哀愁等不同形式。本书认为,对原乡的追寻构成了20世纪台湾文学中一种具有内在整合能力的精神趋同性,其中最主要的精神内涵在于作家们对自己是历史意义中的中国人的体认,原乡和自我生命具有了价值同构的意义。此书有助于读者从原乡这个角度加深对20世纪台湾文学整体性的认识。
绪论:原乡的意蕴
第一节:“乡”与“原乡”
第二节:离散与放逐
第三节:认同与族群
第一章:困厄中的抉择——日据时期台湾文学中的原乡追寻原乡的意蕴
第一节:民族认同与原乡守护
第二节:曲折的原乡怀想
第三节:“孤儿意识”的浮现
第二章:返顾原乡的姿态:五六十年代“怀乡”题材小说中的原乡意识
第一节:童年追忆与两岸情结
第二节:原乡神话的构筑
第三节:故乡的沉与浮
第三章:被放逐者的悲情:现代派小说中的原乡意识
第一节:自我孤绝的表征
第二节:今昔之伤与历史之痛
第三节:“大中国情结”的浮现
第四节:游荡者的追寻
第五节:南洋的原乡想象
第四章:一个逝去的乡土背影:乡土写实小说中的原乡意识
第一节:乡村的忧郁
第二节:眷恋、还乡和精神救赎
第三节:原乡情结的终结
第四节:直面互相缠绕的历史
第五章:喧嚣里的静寂:新世代小说中的原乡意识
第一节:都市中的反叛与眷恋
第二节:断裂的历史记忆
第三节:“老灵魂”的感伤追寻
第四节:女性意识与历史迷思的混响
结语:文化中的原乡
后记
参考文献
这是一部研究20世纪台湾文学中“原乡意识”的学术专著。本书着眼于原乡内涵丰富性的解读,指出它的价值源于原乡在20世纪台湾社会的失落,因此在文学表达中存在着从历史到心灵诸多层面的原乡意识,包括在极端困厄环境中的原乡守望,流落孤岛者在海峡两岸精神徘徊的“双乡心态”,放逐者无所依傍的悲情,乡土小人物的困顿和尊严,以及后现代社会中生命的哀愁等不同形式。本书认为,对原乡的追寻构成了20世纪台湾文学中一种具有内在整合能力的精神趋同性,其中最主要的精神内涵在于作家们对自己是历史意义中的中国人的体认,原乡和自我生命具有了价值同构的意义。此书有助于读者从原乡这个角度加深对20世纪台湾文学整体性的认识。【作者简介】帅震,男,1976年7月生,山东菏泽人。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8月到山东经济学院任教,2005年起先后担任文学院文学教研室主任、编辑出版教研室主任。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原乡的面影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0826443 如需购买下载《原乡的面影》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九州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80 | 印数 |
原乡的面影是九州出版社于2014.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9.958 的主题关于 台湾文学-文学研究-20世纪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