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

道士

李跃忠, 编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讲述古代社会群落中道士这一群落的历史流变。

书籍目录:

第一章道士的称谓/01

普通称谓/003

尊称/006

特殊称谓/011

互称与自称/013

教职称谓/014

第二章道士资格的获得/019

正一派道士资格的取得/022

全真派道士资格的取得/025

新中国道士资格的获得/028

第三章道士的宗教信仰与教派/041

民间信仰的多样性特征/043

道士的宗教信仰/047

道士的派别/060

附录:《诸真宗派系谱》/065

第四章道士的日常生活习俗/075

道士的饮食习俗/077

道士的服饰习俗/085

道士的行旅/090

道士的生活禁忌/095

道士的经济来源/098

第五章道士的修炼/105

道士修炼的场所道教官观/108

道士的外丹修炼/116

道士的内丹修炼/124

部分修炼方式详解/128

第六章道士的戒律和清规/141

道士的戒律/143

道士的清规/153

第七章道士的斋醮与法术/161

道士的斋醮/163

道士的常用法器/182

道士的符箓咒术/189

第八章道士趣话/197

道派创始人张道陵、王重阳/199

著名道士理论家葛洪、陶弘景/206

被奉为行业宗师的道士孙思邈、吕洞宾、张三丰/214

“帝王道士”李隆基/230

后记/237

前言

人类社会自古就是以群落为单元的,而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内涵及其历史传承。虽然有些群落为社会的最底层,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可,但他们仍按自身的方式存在着发展着,并绵延几千年,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并使其成为中华五千年历史的丰富和文化补充。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低处纳百川”,其中的文化令人玩味反思。

目前在我国图书市场还没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群落”文化丛书,因而,根据其特点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社会群落文化。旨在从文化的视角全新解读古代社会群落文化内涵,并力图填补我国非主流文化的空白。

中国人群的划分,最早是从商周开始的,士农工商的定位一直延续了数千年,这是社会人群的主流。但在此之外,还有许多以其它职业为生的群体,他们也许人数不多,但对社会的影响却是极大的。其中有些群落,如侠客,以除暴安良为己任,是社会的稳定因素;而像流氓土匪这种群落则增加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伶楼艺人在旧时代大多包含辛酸,身世之悲令人一掬同情之泪;而在今天,他们却成为社会文化的代言人,成为人们追捧的艺术家。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了解过去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都是必要的。社会人物虽然形形色色,但万变不离其宗,了解过去,也是为了知道今天,预见未来。

编者

后记

说实在的,我对道教并没有什么深入研究,对古代道士也没有太多的了解,但我与民间道士及其活动却很早就有接触,而且接触的还比较多。我出生在古属巫楚之地的湘南农村,家乡祭祖祀神之风一直很盛行。清光绪九年(1883)《永兴县志》礼仪民俗“祭礼”条载:“祭墓,岁二举。清明四乡皆然,立冬问有行者。具牲醴扫墓,归,复祭于祠堂,因以神惠之余宴会族人。至四时祭四代,冬至祭始祖,春祭先祖,季秋祭祢,士大夫家间有行者。同族各有祭会、祭田。上元、四月八、端阳、中元、中秋、重阳等节各献以食。惟六月尝新最重,各家具盛馔与新米饭,先向门外祭拜,谓祭五谷神;后向祖先祭拜,谓之荐新。”又信仰民俗“祈禳”条载:“城中各庙,士民多因事叩许戏文,随许随演。乡间常有常额,一日至十日不等,或数年一举。谓保人民禾苗,届秋立坛设醮,倩梨园扮演,亦有演傀儡戏者。乡村各设有土主,春秋各有报赛。疾病则延僧道于其家,轻则日‘设席’,重则日‘打七牲’。”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有些习俗发生了变化,比如清明公祭,“叩许戏文”,为“保人民禾苗,届秋立坛设醮”等几乎没有了,但也有许多习俗得以保留,如“荐新”、“延僧道作法事逐疫驱邪”等。当然,在这些习俗中难免浸入了消极甚至迷信色彩,对此,我们应该摒弃或批判继承。

如,中国古代有厚葬的习俗。荆楚之人,似乎更盛。如长沙地区在举行丧礼时,“酒食、衣帛、舆马之费,多则数千金,少亦不下数百金”,以至“力不及者”竟要“称贷变产以行之”(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长沙县志》礼仪民俗“丧礼”),与永兴毗邻的兴宁县在丧礼时,要“延僧诵经(或七日,或半月不等)”,还要“广设筵席,不论戚族朋友,俱来奠食”(清光绪元年(1875)《兴宁县志》礼仪民俗“丧礼”)。永兴厚葬之俗,虽于文献无征,但事实一直是这样。而厚葬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孝子贤孙要为亡人作3~5天道场。

2004年9月,我人中山大学中文系随康保成师攻读民俗学的博士,在做博士论文思考中国影戏与道教的关系时,也粗略了解了一些道教的知识,在博士论文中撰写了《道教与中国影戏的发展》一节,万余字,论述了道教、道教科仪对影戏起源、形成、发展以及演出的影响。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我才选择了《道士》这个选题作为“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的一种。

其实,人们论道教的许多问题也就是在论道士的相关问题,因道士是道教的信徒,是道家教理、教义、教规的具体的执行者、实践者。也就是说,道教史其实也是一部道士史。

此书绝不敢妄称有什么新的贡献和突破。或许是囿于笔者的眼界,据我初步了解,截至今日,研究道家、道教、道学的专书和专文都已不少,但把道士这个群体作为一个单独研究对象的成果却不多见,以专书而言,似乎只有党圣元、李继凯二先生的大作《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一书,但该书篇幅不长,无疑也限制了他们不能对中国古代道士作全面系统的研究。

在本书稿中,我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角度来看待道教史上的一些问题而已。如果说本书还有什么贡献的话,那应该就是这一点了。

其实,道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落,可供研究的领域、话题是非常丰富的,按理来说道士的心理问题应当是本书要涉及的,但这对笔者来说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不敢贸然涉足。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许多道教研究方面的著作,尤以党圣元、李继凯《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周高德《道教文化与生活》、卿希泰《中国道教》、李养正《道教概说》等为甚。它们在史料、观点论述等方面,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其中许多引述我们都在文中作了注释,但也有一些考虑到行文,只在相关内容处作了一个总的说明,而没有一一注明。在此,谨向几位前辈致以谢意和歉意!本书的图片资料,自己拍摄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2004年~2007年,笔者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康保成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我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主持了其中的子项目《中国影戏与民俗研究》的工作,课题组成员先后在湖南、浙江、安徽、甘肃等十几个省市做了田野考察,本文部分资料即为课题组的集体调研成果;二是2008年2月,家父不幸病逝,3月上旬,家人遵父遗嘱,延请湖南省永兴县黄泥乡紫气老坛的道士做了3天道场。道场时,笔者拍摄了一些照片,并简单采访了紫气老坛的道士师傅。在此,谨向课题组主持人康保成师,成员张冬菜博士、邓琪瑛博士等人,以及紫气老坛的道士们表示诚挚谢意!此外,本文武当山的图片均采自张发懋主编《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一书,因该书题名较长,为行文简洁,在文中没有注明,故在此特作说明。本文《道藏》及其他道教文献,主要来自于“白云深处人家”网站“中华传统道家文化资料下载”(http://wyx.nbtlvu.net.en/jmm/index-Taoism.htm)提供的PDF原始文件。在此,特向广大制作、录入和上传的人员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敬意。本书的撰写是我和爱妻曹冠英两人共同完成的,全书的主体构思由我完成,曹冠英负责了部分章节的撰写,以及所有文字的录入工作。如有什么错误,完全在于我之学识不精。《道士》的问世,中国社会出版社的李军伟编辑当是第一功臣,如果没有他的成功策划,笔者也就不会“被逼”去涉足道教这一领域,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此书的诞生。感谢他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研究的好机会,同时,也感谢他为本书编辑、出版做出的辛劳工作。此外,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07级本科生李银平、李海燕帮忙校对了文稿,在此亦向二人表示感谢。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重点研究基地,本人所从事的古代文学为湖南省教育厅“十五”、“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数年来,我的研究均得到了他们的资助。对于文中的纰漏、讹处,尤其文中难免对一些消极内容缺乏有力的批判,在此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李跃忠2008年8月28日于湖南科技大学

内容摘要:

  道士是信奉道教的教徒,以从事道教活动为职业。其中女性的“坤道”,又称女冠,俗称道姑;男性的道士称为“干道”,也称道人、羽士、羽客、黄冠等,又尊称为道长。1997年,中国大陆有道士25000多人。目前中国大陆的道士约有5万余人。  现代道士有两种:全真教的道士是出家的,头发和胡须都要蓄起来,头顶还要挽髻,大部分吃素,强调清修;正一道的道士一般不蓄发,修炼特别强调符箓,可以结婚,吃荤,大部分为不出家的道士,也称火居道士,少部分为出家道士,主要从事道教仪式活动。现代正一派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而全真派弟子则需授戒。  “道士”一词也可指一般学道、务道之士。  世界文明古国创造的人类伟大文明,唯独华夏文明独存,其他的文明都衰落、消失了。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但华夏文明中由于有群落生态的光辉,得以使这一文明延续下来,确是毋庸否认的。《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看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道德力量,是华夏文明的奇葩。研究中国文明史如果忽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是极其不应该的。现在,西方人都承认了我们古代的群落生态,为什么我们自己还要忽视,不站出来进行全面研究,以弥补这一疏忽呢?  本丛书通过对中国古代群落生态作为具象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寻找其与现代生态伦理文明的转化机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考察。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唯物史观作指导,既多方面揭示,又重点突出:既纵向考察,又横向比较。将研究对象始终置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大背景之中,以便古为今用,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道士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
9787508724706
如需购买下载《道士》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道士是中国社会出版社于2009.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59.2 的主题关于 道士-道教史-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