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57.0
本书为庆祝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的纪念文集。主要收录了1983年~2011年之间发表于南京大学校报的各类文章,汇集了改革开放后南大校报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稿专稿和散文随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大的精神风貌、学脉文风。
上篇 校史钩沉
光辉的一页
共和国不会忘记——记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
形神俱备说《楚辞》
原子弹为何物——回忆施士元
南高师首开“女禁
从三江师范创办谈到魏光焘和李瑞清
我校气象学系孕育创建纪事
从四牌楼到天津路
百年南京大学的精神守望
百年南大的人文研究传统
各人眼里自成碑——郭影秋与南京大学
大学精神与办学传统
南高师的暑期学校
拂起历史的面纱:走近南大博物馆
留洋学者与南雍学术
陈裕光与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校刊》记载的抗战生活
中大农学院西迁的故事
大学要做“复兴民族的参谋本部
王伯沆:大义凛然一耆儒
《涉江词》: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吟国殇
“九三学社”的缘起
一切为了抗战——金陵大学抗战时期的科学贡献
炸弹下壮大的中央大学
难忘沙坪坝岁月
担当道义的金大教授贝德士
福开森与中国文化
李小缘先生与南大图书馆
古籍暗香觅流年——南大馆藏古籍善本一瞥
郭秉文与“四个平衡
不该遗忘的胡先骕
吴有训轶闻
郭影秋校长逸事
南高师故人王燕卿
顾毓琇与太虚法师
李小缘与南大元史研究室
程千帆与匡亚明
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的守护者——齐兆昌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追怀陈恭禄先生
诸师杂忆
1949:从中央大学到南京大学
竺可桢的诗学修养
匡亚明与“大学语文”
大师的学术风范——忆吴健雄
吴梅改作业
吴阶平院士与南京大学医学院
罗尔纲先生与南京大学
大教育家柳诒徵
一代风华两位女杰
李国鼎先生与南京大学
陈白尘和南京大学的“47号工场”
……
中篇 母校情缘
下篇 感知南大
《我的大学》是《南京大学报》副刊作品选,汇集了改革开放后南大报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稿专稿和散文随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大的精神风貌、学脉文风。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所选文章以钩沉校史为主。作为一所有百余年历史的名校,南京大学发展历经三江师范学堂、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阶段;南京大学的另一个源头是金陵大学,金陵大学的前身是1888年成立的汇文书院,1952年金大与南京大学合并。前辈先人创业授道、筚路蓝缕,在一段段辉煌、苦难、奋起的历史洪流中前进,始终弦歌不断,薪火续传。光阴荏苒,百十年后我们再回首,不觉感慨良多。这些文章留给我们的已经不仅仅是具体史实的记忆,而在更多意义上提醒我们南大发展的精神内涵和动力之核。
中篇是南大校友对母校生活的回忆。师友同窗、读书实践、校园风物,充盈着我们在南京大学的求学时光。对南大人来说,母校是家园,是成长。这部分文字,亲切温馨,种种对人、事、物的记录与牵挂,展示出南大人对母校的感念和依恋。这既让我们领会学子对母校的深情随时光流逝而弥足珍贵,也意识到母校作为南大人精神家园的魅力所在。
下篇着重于南大人对“爱我南大”的感知、认同和表达。在“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校训、校风的熏陶与指引下,一代代年轻学子在南大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南大精神的延续者——以诚待人,以朴处世,以雄立身,以伟明志,以励学而与时俱进,以敦行而实事求是,努力践行“今日我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我荣”的承诺。正是这种对母校的朴素情感,众多南大学子致力于追求卓越,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也正是这种朴素的情感,使南大百余年来始终保持着永不衰竭的青春活力。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我的大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5100802 如需购买下载《我的大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7.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60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