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与解释

论证与解释

宋宽锋,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4.0

书籍简介: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即导论、上篇、下篇和结语。导论主要着力于政治哲学史或政治哲学的研究方式的讨论,上篇是对中西政治哲学史上的诸种论证性的概念框架的讨论和重释,下篇则在讨论和厘析对政治的哲学理解和解释之方式和性质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和展开了一种政治哲学的解释性概念框架。结语部分则简要地讨论和分析了论证性的概念框架与解释性的概念框架之间的理论关系。

作者介绍:

宋宽锋,1967年生于陕西兴平。先后在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学习哲学,199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7—2002年,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知识论的梳理和反观,并着力于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问题史考察的角度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2003年至今主要致力于政治哲学研究,《论证与解释——政治哲学导论》就是这一研究工作的思想总结。生活中日益自觉地信守“尽人事而顺天命”的圣贤教诲,而我的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结论竟也与这一生活信条惊人地相似,岂不怪哉!

书籍目录:

序 黄颂杰

导论:政治哲学史的诠释与重构

第一节 学术与政治

第二节 哲学与政治

第三节 政治哲学史的学术研究

第四节 作为概念框架的政治哲学

第五节 政治哲学的概念框架与日常的政治思考

第六节 论证性的概念框架与解释性的概念框架

上篇 论证性的概念框架

第一章 政治哲学论证的可能性及其前提

第一节 实力政治观与政治哲学论证之可能性的质疑和否定

第二节 实力政治观批判与政治哲学论证之可能性的前提

第二章 事实与论证

第一节 作为论证性的概念框架的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

第二节 作为政治哲学合理性论证之基础的人性与自然环境

第三节 无知的事实与自由的论证

第三章 价值与论证

第一节 以“事实”为基础的论证性概念框架的理论缺陷

第二节 价值预设与政治哲学的合理性论证

第三节 价值多元与政治哲学合理性论证的困境

第四节 价值多元与作为终极目的的“功利”

第四章 “治道”构想及其合理性论证

第一节 “治道”概念的辨析与中西政治思想的差异

第二节 “治道”构想及其合理性论证的理路和根据

第五章 政治哲学的合理性论证与日常的政治思考

第一节 政治哲学的合理性论证的根据和性质

第二节 政治哲学的合理性论证与日常的政治合理性思考

第三节 论证性的概念框架的普遍性与日常的政治合理性思考的特殊性

第六章 政治哲学的合理性论证与历史哲学的转向

第一节 论证与苦恼

第二节 历史哲学的转向与政治哲学的合理性论证的扬弃

第七章 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及其条件和机缘

第一节 理想的构建及其实现的可能性问题

第二节 理想实现的条件和机缘

下篇 解释性的概念框架

第八章 从论证到解释

第一节 由论证转向解释的缘由及其理路

第二节 政治生活的理解与解释性的概念框架

第九章 “常人”概念与政治生活现象的解释

第一节 “人性”的经验论解释与“常人”概念

第二节 “常人”概念与政治生活现象之理解的内在根据

第十章 常人社会与制度框架

第一节 制度框架与政治生活现象之理解的外在根据

第二节 政治生活现象的合理性解释

第十一章 制度框架创生的缘由及其历史合理性解释

第一节 制度框架创生的缘由及其方式

第二节 制度框架的历史合理性解释与制度变迁

结语:论证与解释

后记

内容摘要:

《论证与解释:政治哲学导论》依据作者所提出的政治哲学史的研究方式,对中西政治哲学史进行了诠释和重构,这种诠释和重构同时也表现自身为一种政治哲学的整体性理论框架。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导论、上篇、下篇和结语。“导论”是对政治哲学史的研究方式的讨论和厘定,上下篇则分别对政治哲学的“论证性的概念框架”与“解释性的概念框架”进行了诠释和重构,“结语”对“论证”与“解释”之间的理论关系进行了简要论述。“论证”与“解释”是我们对“政治”进行哲学思考的两种基本方式,而通过“哲学地”思考“政治”,我们也成为具有反思意识的“政治动物”。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论证与解释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9074468
《论证与解释》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论证与解释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1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0 的主题关于 政治哲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