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4.0
本书在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理论探源与发微,主要对《伤寒论》的理论思路进行了研究。中篇为方证思路与辨疑,主要对《伤寒论》中的具体方证进行了理论上的还原分析。下篇为条文解读与义疏,对《伤寒论》中的句读和义理,进行了疏证。
上篇理论探源与发微
气是物质与气是生命
整体观念与直觉思维
藏、藏府与藏象
哲学的阴阳与医学的阴阳
三与三阴三阳
伤寒发病与三阴三阳分证
“传”与“传经”
“六经提纲”与“非纲”
合病与并病
发汗与汗法
厥阴病篇与《伤寒论》传本
《伤寒论》、“《伤寒论》学”与“伤寒学”
《伤寒论》方法与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中篇方证思路与辨疑
太阳伤寒与麻黄汤证
太阳中风与桂枝汤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大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
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五苓散证
茯苓甘草汤证
大陷胸汤证与小陷胸汤证(膈内拒痛与疼痛拒按)
十枣汤证
栀子豉汤
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
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
少阳病与柴胡汤证
桂枝去芍药汤与桂枝加芍药汤
少阴病吴茱萸汤证(烦躁与躁烦)
四逆散证治
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
大半夏汤与小半夏汤
甘草与甘草汤
一方与二法
下篇条文解读与义疏
伤寒与温病
寒在骨髓与热在骨髓
恶风与恶寒
桂枝不中与之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
疑非仲景意
昼日烦躁不得眠
麻黄“先煮去沫”与“沫令人烦”
“主之”、“宜”、“与”及其他
“喘家作”与“喘家作桂枝汤”
“呕吐”与“咳吐”
“目瞑”与“瞑目”
“渴”与“消渴”
“虚烦”与“懊侬”
“不可余药”与“余勿服”
“潮热”与“海潮”
“发黄”与“胆汁外溢”
“半在里半在外”与“半表半里”
“发热恶寒”与“往来寒热”
“但见一症便是”与“不必悉具”
“七八日续得寒热”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
“脾约”与“脾弱”
“格阳”与“戴阳”
“热多欲饮水”与“寒多不用水”
“哕”与“干呕”
条文中自注例
后记
再版后记
李心机教授从事《伤寒论》的研究和教学20余年,宗成《伤寒论疑难解读》一书。本书对《伤寒论》研究史上的“误读传统”做了深入的剖析,对《伤寒论》中的具体方证进行了理论上的还原分析。他独辟蹊径,提出并运用“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的原则和方法,以寻绎仲景的理论思路,对后世的若干“误读现象”进行了驳正,并作出了全新的、合理的、自然的解释。本书针对《伤寒论》中的句读和义理,进行了疏证,纠正了《伤寒论》研究史上,多遵汉唐义疏之例“注不破经,疏不破注”的随文敷饰之弊,提出了许多难能可贵的见解。【作者简介】 李心机,1942年生,山东省蓬莱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1962年考入山东中医学院,1968年毕业,从事医疗工作10年后于1978年考入山东中医学院,师从著名中医学家李克绍先生攻读硕十学位,1981年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伤寒论》教研室副主任,中医系副主任,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历任山东省七、八、九届政协委员。他致力于《伤寒论》理论与临床思路研究,提出把《伤寒论》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和医学文献历史背景中研究的新思路,倡导“让张仲景自己为自己作注释”,“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的学术主张,引入人类文化学研究方法对《伤寒论》进行深入的考辨与阐释,运用人类文化学考察资料在比较与对文化、学术背景的还原分析中,正本清源,寻求《伤寒论》的本义,“还《伤寒论》的本来面目”。1999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伤寒论疑难解读》,意在突显《伤寒论》的疑难,重心是“点”,力在深度.该书曾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山东省教育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3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伤寒论通释》,意在突显系统,重心是“面”,力在广度,该书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优秀奖。2007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伤寒论图表解》,意在简明直观,重心是“简”,力在通俗。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伤寒论疑难解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17108508 如需购买下载《伤寒论疑难解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版次 | 2版 | 印次 | 3 |
定价(元) | 34.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560 | 印数 | 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