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8.0
《巴黎的鳞爪》选题内容和出版意图:《巴黎的鳞爪》是徐志摩的一本游记集。1925年,他游历了苏联、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地,其中对巴黎最有感触,现于笔端便写成了散文集《巴黎的鳞爪》。作者在英国留学时,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笔调浪漫优美、想象丰富,《巴黎的鳞爪》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巴黎诗一般的景色,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游记。
巴黎的鳞爪
一九小时的萍水缘
二“先生,你见过艳丽的肉没有?”
翡冷翠山居闲话
吸烟与文化
我所知道的康桥
拜伦
罗曼罗兰
达文謇的剪影
济慈的《夜莺歌》
意大利的天时小引
曼殊斐儿
汤麦士哈代
谒见哈代的个下午
译名对照表
后记
前言
“海中地思维"与“地中海思维”的椭圆流变张耀南人类文明的重心,是像水一样流动的。目前已知的流程,是以“东方文明”为起点,流到地中海而有“地中海文明”。流到欧洲而有“欧洲文明”,流到阿拉伯世界而有“伊斯兰文明”。近四百年来改变人类命运的“文艺复兴”,始于地中海沿岸,在西方世界绕了几圈之后,又流回到“东方文明”的地盘上来了。
“中国文明”与“地中海文明”,是人类文明流程中的两极。对中国而言,地中海是一方遥远的国土,只能以“泰西”或“极西”称之;对地中海周边国家而言,中国照样是可望而,不可及,只好以“远东”或“极东”称之。
这两极的一端,盛行着一种“海中地思维”:假定四周是海,中为陆地。此种思维的特点是以中间为实,而以周边为虚,“向中心聚居”成为其所有居民之心理定式。即有再大的怨仇,最后终能抱成一团。它有一个主体民族叫“华夏”.它有一根文明主心骨叫“华夏文明”.它有一种政治上与学术上的“正统”叫“儒术”,它有一种论证方式叫“比附”,它有一种变革办法叫“踵事增华”……这两极的另一端.则盛行着一种“地中海思维”:假定四周是地,中为海洋。此种思维的特点是以中间为虚,而以周边为实,“往周边散居”成为其所有居民之心理定式,即有再强的利益纽带,亦终归分灶拆伙。
没有一个民族能在那里长久地唱主角,常常是你方唱罢我上台;那里的文明也从没有主心骨,花开花落只在朝夕间;那里也没有什么“正统”,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等,轮换坐庄;那里有一种论证方式,叫“主谓式句辞”;那里有一种变革办法,叫“急风暴雨”;……假如人类文明的流程是一个椭圆,则这两极就是椭圆的两个圆心。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两极就是人类文明的“阴”与“阳”。有了这两极,人类文明的前行才获得持久不衰的动力,中国人叫做“生生不已”。
当阴极衰颓的时候,阳极来推动它;当阳极衰颓的时候,阴极来推动它。
椭圆结构使人类文明的发展甚至不需要外力(如上帝)来推动,它在自身内部就能产生“永动之力”。
西方之推动东方,常被人挂在嘴上;东方之推动西方,却常常被遗忘。西方人所谓的“地理大发现”,所谓的“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航天时代”等等,哪一样不是假力东方之推动?!这个椭圆形的轨迹,在北半球,划出人类活动的历史舞台。人类万年的“文明劳作”之成就,尽萃于斯地。
西奥多.罗斯福曾以“地中海时代一大西洋时代一太平洋时代”为人类文明流变之轨迹。站在“西方中心论”甚至“欧洲中心论”的立场去看,有几分道理;但站在“全球人类”的立场上去看,却显得很狭隘。因为他只说到了椭圆的一个圆心,而把另一个圆心“东方文明”遗忘了!“地中海时代”是“流”而不是“源”,它开启了欧洲文明.但它所承继的却是“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与古巴比伦、古印度与中国的文明。地中海不过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转站”。
何况在“地中海时代”与“大西洋时代”之间.人类文明绝非一片空白。罗斯福完全漠视了此一时期里“东方世界”的文明成就:在西方人所谓的“中古时期”,有两大文明圈在东方生成,一是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东亚文明圈”,一是以伊斯兰文明为核心的“印度洋文明圈”(何芳川语)。现在像龙卷风一样席卷全球的,是以基督教文明为核心的“欧美文明圈”。
美国史家willDurant曾强调“东方文明”的重要性:“我们的叙述之所以从东方开始,不但因为亚洲是我们已知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发祥地,而且还因为它奠定了希腊与罗马文明的背景与基础。”(《世界文明史》)英国哲学家B.Russell则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多次被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中西文化比较》,1922)司马牛有“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之忧,子夏劝解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不管有不有血缘,不管是不是“自家人”,只要你秉持“恭”与“敬”之原则,则六合之内、普天之下,无人不是你我之“兄弟”。
这是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的一种胸襟。它要求个体最大限度地“克一己之私”,以慈悲之心施他人,施他家,施他国,以至于天地万物,最终成就“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之“大境”。在人类文明椭圆的另一极,此种胸襟不常有。
刘向《说苑.辨物》论“四海”云:“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这就是所谓的“海中地思维”。“四海”也许并非实指,它告诉我们的不过就是一个“无外”立场而已。就是无内外之别,无人我之别,无种族之别,无国家之别,无宗教之别……如此而已。“以天下为家”、“以四海为家”、“四海一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说法,无非是想展示此种“无外”之胸襟。
有了这样的胸襟,椭圆的此极不是“异地”,椭圆的彼极也不是“他乡”。有了这样的胸襟,从东方到西方不是“远足”,从西方到东方也不是“长征”。有了这样的胸襟,人类万年的“文明劳作”就不是“水火相克”的一盘杂碎.而是“阴阳互补”的一席盛宴……从东方到西方,是“生生不已”之征;从西方到东方,同样是“生生不已”之征。椭圆的两极总在互动中.相互扶持而收起死回生之效。只要人类还是这样的圆颅方趾,只要太阳还是这样的东升西落,地球上文明的此种“两极互动”及其椭圆形流变,恐怕就很难改变。
如此则哪里还有什么“欧洲中心”、“华夏中心”甚或“人类中心”?!人类作为整体,根本上亦只是“天一人”这一更大椭圆之两极中的一极!二○○七年一月一日于北京
后记
自1920年第一次赴英国,到1928年再度到剑桥大学叙旧,期间徐志摩共有过三次欧游经历,并写下《巴黎的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等多篇散文。这些散文最初多是发表于《晨报副刊》,文章不单记录其旅欧见闻感受,更体现出作者是怀着文化敬仰的心情进行这些活动的。此次我们在本书中收录其多篇精彩真挚的旅欧散文,并编辑成插图本,拟《徐志摩游记》这个书名,纳入“四海之内从东方到西方”书系。
书中散文写作并发表于民国时期,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除改正一些显误,未对带有作者行文风格和民国用法的词句作任何改动。对于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均保留了作者的译法,并在书后附录今昔译名对照表,以方便读者的阅读和参考。总之一方面充分尊重原作品,保持其原貌,另一方面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方便,以便更好地欣赏和阅读原著。书中插页及文中图片均为编者所加,图注文字一律采用现代行文和通用译法。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该书在编辑过程中不免出现遗漏和错误之处,恳请方家指正!编者2007.1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也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同他的诗歌一样,徐志摩散文发着浓郁的抒情气质,是其个人身心的真诚表白。无论是“草青人远一涧流”的淡雅篇什,还是“凤鸣碧梧暗香浮”的浓艳之章,均无一不是其真挚情愫的流泻,是他诗歌另一形式的异化与延伸……本书汇集1924到1926年徐志摩感怀、记游、叙事之散文精品,大多写的是法国、英国、意大利的人事和自然风光。 阅读本书之理由温宁源说:“他的散文要比诗更富有他的个性。……他的面部表情、说话的腔调、语言的节奏,活跃而富有生气,有时会委曲婉转涉及有趣的事物,既而又会顺利回归闲聊的中心主流,是那么急切、那么热情,好像什么都不为,只是为了闲聊而闲聊这一切在他的散文中随处可见。”许君远在《怀志摩先生》一文中说:“他的活泼的笔调,幽美的情趣,与夫新鲜的迭字,跳纵的气势,则是任何也学不来的。”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徐志摩作品之研究家或热爱者,剑桥文化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比较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小学生……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巴黎的鳞爪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四海之内——从东方到西方系列 | ||
9787506027120 如需购买下载《巴黎的鳞爪》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东方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6000 |
巴黎的鳞爪是东方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6.4 的主题关于 游记-作品集-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