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本书以一国两制在香港十年法治实践中的法制冲突为考察对象,借助比较、典型案例解析和社会学冲突理论等分析工具,试图证明这样一个理论和实践论题:一国两制法治实践不但引发了国家结构模式的深刻变革,也为中国法律和中国法学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价值和理论导引。
缩略语
引论
一、本书的逻辑起点
二、本书的主题和终极归宿
三、本书的研究视角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法制冲突:法治实践的基本维度
一、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时期划分
二、法制冲突阶段
三、法制冲突主题
四、法制冲突主体
五、小结
第二章冲突主题:个案的学理探微
一、法治实践的“宪法性危机”:“马维昆案”
二、一国两制下的宪政博弈:“居留权”系列案
三、中央立法在特区的实施:“国旗、区旗案”
四、特区的宪政义务:“落实基本法条立法案”
五、“政制改革案”
六、小结
第三章冲突归因:法制转型与磨合
一、制度成因
二、意识形态成因
三、社会文化和心理成因
四、法学方法成因
五、小结
第四章冲突与整合:法制冲突的效应
一、冲突的制度效应
二、冲突的社会效应
三、冲突的理论效应
四、小结
第五章冲突与回应:宪政完善的空间
一、基本法救济的完善
二、宪法性惯例的宪政空间
三、具体制度和机制建构
第六章冲突与发展:宪政及理论向度
一、现实向度:冲突仍将存续
二、宪政向度:冲突的宪法裁判
三、理论向度:“大中国法学”与“中国法系”
结语
余论:香港的中国使命与“中国法系”的理论进路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是关于研究“1997-2007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法理学观察”的专著,书中借助比较、典型案例解析和社会冲突理论等分析工具,多维度展示了“一国两制”法治实践中的宪政、立法、司法等法制冲突,探究了这种冲突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法学方法等成因,对冲突的制度、社会和理论效应作出了价值评价,探讨了一国两制宪政体制及其法律载体《基本法》的整合空间,对“一国两制”下法制冲突的向度进行了初步前瞻,独创性地提出了全球化、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大背景下的“中国法系”理论进路。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研究1997年至2007年十年间,“一国两制”在香港法治实践中的法制冲突的专著。借助比较、典型案例解析和社会冲突理论等分析工具,多维度展示了“一国两制”法治实践中的宪政、立法、司法等法制冲突,探究了这种冲突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法学方法等成因,对冲突的制度、社会和理论效应作出了价值评价,探讨了一国两制宪政体制及其法律载体《基本法》的整合空间,对“一国两制”下法制冲突的向度进行了初步前瞻,独创性地提出了全球化、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大背景下的“中国法系”理论进路。【作者简介】 1962年出生,江苏兴化人,1978年入伍,大校军衔。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干事、秘书、副营长。教员、参谋,处长,现任广州军区港澳驻军事务办公室主任。南京陆军学校毕业,西南政法学院法学硕士,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法律英语进修班结业,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普通法共同试证书,香港大学法学院专业证书。主要从事法理学,军事法和“一国两制”法律问题研究,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参加了付子堂教授主持的“社会转型与法律发展”国家项目和《宪政的哲学基础》的翻译。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1997~2007: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法理学观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3687433 如需购买下载《1997~2007: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法理学观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法律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997~2007: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法理学观察是法律出版社于2008.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1.04 ,D618 的主题关于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研究 ,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