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5.0
本套书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中国的名山大川、桥梁、古都、宫殿、关隘、佛教、道教进行了文化的考证,图文并茂,对广大读者系统了解博大精深和的中国文化、祖国的人文地理景观有重要意义。
"第1章古桥谈往
桥梁的起源
古代桥梁的发展时期
古代桥梁的兴盛
第2章名津话旧
黄河上的渡口
长江上的渡口
其他河流上的渡口
第3章桥梁与技术
梁桥
拱桥
索桥
浮桥
多功能的桥梁
第4章桥梁美学
协调与对称
韵律
均衡与统一
比例与线条
色彩与风格
第5章桥梁与园林
颐和园中的桥
苏州园林中的桥
杭州西湖中的桥
扬州瘦西湖中的桥
晋祠中的鱼沼飞梁
第6章桥梁与诗文
桥梁与写景作品
桥梁与抒情作品
桥梁与怀古作品
桥梁与对联
第7章桥梁与战争
东汉时期的江关浮桥
三国时期的长坂桥与阴平桥
南北朝时期的荆门山藤索桥
唐时期吐蕃在洱海地区架设的铁桥
五代时期的德胜渡浮桥
北宋灭南唐的长江浮桥
金元之际的河中府浮桥
明时期的绍兴浪桥
太平军武汉战役所架浮桥
北伐时期的汀泗桥与贺胜桥
“七七事变”中的卢沟桥
红军长征中的泸定桥
第8章桥与名人典故
尾生抱柱
豫让与国士桥
张良与遗履桥
邯郸学步与学步桥
司马相如题柱与升仙桥秦始皇与秦桥
铜雀春深锁二乔
“刘阮入天台”与迎仙桥
周处与斩蛟桥
诸葛亮、唐明皇、杜甫与万里桥
杨再兴与小商桥
第9章桥梁与神话
八仙过海来造桥
仙人灵兽结桥缘
桥上的浪漫情事
第10章桥梁与民俗
汉族中与桥有关的主要习俗
少数民族中涉及桥的一些习俗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就自然景观而言,地球上的各个部分都有其特色,不能互相取代。也难分优劣。但一般来说,领土辽阔的国家会拥有较多独特的自然景观。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而清朝在19世纪中期的疆域更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尽管中国领土的面积不如俄罗斯大,但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就多样性、独特性而言,并不比俄罗斯差。但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纯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少,人文景观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多彩。即使是以自然要素为主的景观,往往也离不开人类活动的影响,离不开人文景观的点缀,更多的景观则兼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要素,这正是中国得天独厚之处。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尽管中国的历史并非世界之最,但基本是延续的,所以就中国的主体文化而言,无疑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不断吸收外来文明,并不影响华夏诸族(以后的汉族)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人口,因而在中华大地上汇聚了数十个民族、世界上有代表性的文明、主要的宗教,形成了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地域文化。这一切都在岁月的沧桑中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已是名闻遐迩的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即使沉寂多年,或仅存断垣残壁、荒烟蔓草,也会引发人们的思古幽情和人文情怀,同样受到重视,得到保护。古往今来,巍巍五岳、浩浩四渎、淼森五湖、茫茫九州之间,有多少通都大邑、宫阙楼台、金城雄关、巨津广梁、邮路驿站、古刹名寺、洞天福地?又有多少骚人墨客、奇才志士、征夫戍卒、游宦行贾、高僧外道、蕃客商胡,挂沧海云帆,循悠悠丝路,历名山大川,穷天涯海角!凡此种种,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是来自记载,还是得诸考察;已名闻天下,还是鲜为人知:都值得记录传播。也必定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以中国疆域之广、历史之长、人口之多、民族之众、文化之丰、景色之美,任何人都不可能遍历亲涉。能仿古人“卧游”之意,一册在握,一图在手,指点江山,品味人事,追忆旧游,遐想未来,其乐无穷,岂不快哉!有感于此,谨与同人于中国历史地理中选取若干专题,每题一册,集中介绍一种或数种类型的景观,并且以景观为载体,讲述与此有关的历史故事、文化要素、重要人物、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或纵贯古今,或集中于某一阶段、某一区域,不拘一格。文字力求清新流畅,明白可读,配以地图、照片、图画、书影,编写成这套八种《沧桑河山》。是为序。葛剑雄于2006年国庆
两年前,应本套丛书的主编葛剑雄先生之约撰写这部书稿时,本打算是以我一人之力来完成的。但是后来由于杂事缠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交稿的时间又日益迫近,所以,我便改变了最初的想法,而是由我本人先制订出全书的写作框架,然后交由我指导的三位研究生去分别撰写相关的章节。待他们写作的初稿完成后,再由我本人对其文稿的内容、结构乃至于行文语言,做全面的删节与修改,力图使全书的写作风格臻于统一。所以,这本小书最后能够得以完成,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下面,我便将我们每人在本书中的写作分工做一具体说明:第一章由李晓杰撰写;第二、五、六、七章由韩凤冉撰写;第三、九、十章由孙钰红撰写;第四、八章则由周庆彰撰写。李晓杰2006年7月30日
"
在科学教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巧夺天工的桥梁与大大小小的津渡星罗棋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桥梁是如何起源的?津渡是怎样出现的?它们在我国古代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本书分古桥谈往、名津话旧、桥梁与美学、桥梁与技术、桥梁与园林、桥梁与诗文、桥梁与战争、桥梁与名人典故、桥梁与民俗等众多篇章,系统回答了这些问题,介绍了有关桥梁的起源、演变、发展、兴盛及历史沧桑,探究了这些桥梁所负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 《沧桑河山》丛书之一。该丛书选取了中国历史地理中的若干专题,以数种景观为载体,介绍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文化要素、重要人物、风土人情、民间传说,讲述其历史地理变迁、文化渊源、发展脉络及历史沧桑,探究这些景观所负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内涵。本书介绍的对象为桥梁。作者简介: 李晓杰1965年12月生于河北省唐山市。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任助理馆员。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著有《东汉政区地理》、《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等书。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九州津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沧桑河山 | ||
9787544502641 《九州津梁》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长春 | 出版单位 | 长春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