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代:2004
定价:
本书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导读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楔子
第一折惊艳
第二折借厢
第三折酬韵
第四折闹斋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第一折寺警
第二折寄书
楔子
第三折请宴
第四折赖婚
第五折琴心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
楔子
第一折前候
第二折闹简
第三折赖简
第四折后候
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
楔子
第一折酬简
第二折拷艳
第三折哭宴
第四折惊梦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楔子
第一折捷报
第二折猜寄
第三折争艳
第四折团圆
知识链接
阅读延伸
附录编委会成员简介
前言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
在今天看到的文献资料中,记载王实甫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很缺乏。周德清《中原音韵》在称赞关汉卿、郑光祖和白朴、马致远“一新制作”的同时,也称赞了王实甫的曲文,并说“诸公已矣,后学莫及”。由此可知,王实甫活动的年代可能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应该与关汉卿等相差不远。他早年为官,仕途坎坷,终归隐。
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的共14种。其中,《西厢记》是在今存曲目中最富盛名的代表作。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中书生张珙与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的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将其改编成说唱脚本或戏剧剧本,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故事从相国之女崔莺莺随母亲送父灵柩回乡途中暂宿于河中府普救寺开始。在寺中莺莺巧遇赴京赶考的书生张珙,二人一见倾心,互生爱慕。此时叛将孙飞虎听闻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便兵困普救寺,胁迫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无奈之中,老夫人承诺:但有退兵之策,愿以莺莺妻之。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修书一封求援于征西大元帅杜确,以此打退孙飞虎。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却以莺莺已许配侄子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导致张生相思成疾。崔莺莺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经过听琴,闹简,赖简等行为反复,最终和张生私定终身。老夫人无奈认可,但立刻逼使张生进京赶考,取得功名后方可与莺莺成婚。张生考得状元,待授官后回去成亲。岂料郑恒在普救寺出现了,他造谣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老夫人又欲悔婚,将莺莺嫁给郑恒。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当真相大白之时,郑恒差愧难当,自尽身亡。而张生与崔莺莺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体现在:
一、双线交错,剧情曲折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青年人总是不断胜利,而旧势力总是节节败退,并处于被嘲弄的地位。此外,《西厢记》还有由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线索,这些冲突虽然属次要,却是错综复杂,三个年轻人不断进行试探性的捉弄,常常出现令人捧腹的场面,格调轻松明朗,和前一种矛盾的情感基调相辅相成,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正是《西厢记》令人叫绝之处。
二、曲词华美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借林黛玉之口,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三、创新的体制
《西厢记》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本四折,一个角色主唱的通例,用五本二十一折的篇幅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爱情故事,在唱作方面,打破了每本戏一人主唱的限制,有时由几个角色分唱。因此,它避免了其他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模式化的缺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这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
四、鲜明的人物形象
《西厢记》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王实甫很善于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养以及彼此之间的具体关系,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生动、鲜明地将其表现出来。含蓄多情的崔莺莺、志诚憨直的张生、俏皮机智的红娘、顽固卫道的老夫人因之成为了不朽的艺术典型。
《西厢记》问世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厢记》通过书生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西厢记》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其版本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明清刻本约有一百种,明清两代的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评价很高。直到现在,《西厢记》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受到人们的喜爱。
考虑到方便阅读,本书在每一折中包含【提示】、【正文】、【注释】、【评析]四个部分,愿读者有所获益。
湖北省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胡祥学/编写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优美动人的言情传奇小说。作为剧本,它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唐德宗时,洛阳才子张君瑞在普救寺偶遇故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在丫鬟红娘相助下,冲破封建礼教的代言人老夫人设下的重重障碍,历尽悲欢离合,最终结为夫妻。本故事内容生动,情节曲折,缠绵悱恻,跌宕起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如同身临其境。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中书生张珙与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的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将其改编成说唱脚本或戏剧剧本,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故事从相国之女崔莺莺随母亲送父灵柩回乡途中暂宿于河中府普救寺开始。在寺中莺莺巧遇赴京赶考的书生张珙,二人一见倾心,互生爱慕。此时叛将孙飞虎听闻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便兵困普救寺,胁迫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无奈之中,老夫人承诺:但有退兵之策,愿以莺莺妻之。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修书一封求援于征西大元帅杜确,以此打退孙飞虎。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却以莺莺已许配侄子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导致张生相思成疾。崔莺莺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经过听琴,闹简,赖简等行为反复,最终和张生私定终身。老夫人无奈认可,但立刻逼使张生进京赶考,取得功名后方可与莺莺成婚。张生考得状元,待授官后回去成亲。岂料郑恒在普救寺出现了,他造谣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老夫人又欲悔婚,将莺莺嫁给郑恒。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当真相大白之时,郑恒差愧难当,自尽身亡。而张生与崔莺莺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西厢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丛书 | ||
9787532239924 如需购买下载《西厢记》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语种 | 简体中文 |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西厢记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04.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37.1 的主题关于 杂剧-剧本-中国-元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