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苏凤和1930年代中国影坛

姚苏凤和1930年代中国影坛

张华,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0.0

书籍简介:

本书以姚苏凤个体呈现为经,早期电影、公共活动为纬,勾勒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界的总体风貌,描绘了“北上南下”的知识分子如何以血缘、地缘、学缘为纽带交往汇集,形成了“电影圈”中的知识分子群体,从而折射出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在乱境中复杂而真实的心态。

作者介绍:

张华,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历史与理论。

书籍目录:

序一 治史范式的拓宽与创新 陈山

序二 以跨学科的电影史研究立场重回历史现场 李道新

自序 穿行影场与影刊的姚苏凤 张华

"星社"到《自由谈》:由传统文人到现代都市知识分子

苏州与"星社":地缘、血缘交织的早期电影场

苏州姚氏望族

苏州人的"文艺团体"

《自由谈》的少年创作:报刊文字中的"鸳蝴"习性

传统文人的"趣味儿"

小品文式的小说

影刊·剧作·影评:"中间"知识分子的独立空间

《电影周刊》:多元文化立场的早期呈现

初涉"银海"

从比亚兹莱的画说起

"电影周刊"分析

序一 治史范式的拓宽与创新 陈山

序二 以跨学科的电影史研究立场重回历史现场 李道新

自序 穿行影场与影刊的姚苏凤 张华

"星社"到《自由谈》:由传统文人到现代都市知识分子

苏州与"星社":地缘、血缘交织的早期电影场

苏州姚氏望族

苏州人的"文艺团体"

《自由谈》的少年创作:报刊文字中的"鸳蝴"习性

传统文人的"趣味儿"

小品文式的小说

影刊·剧作·影评:"中间"知识分子的独立空间

《电影周刊》:多元文化立场的早期呈现

初涉"银海"

从比亚兹莱的画说起

"电影周刊"分析

剧作:多元艺术立场的"拉锯式"表述

再入"银海"

"天一"剧作述评

"明星"剧作述评

影评:多元理论立场的渐次登场

"公论"

"私见"

"偏见"

《每日电影》:城市知识分子的公共网络

自我在公共空间的全面展现

电影的·报纸的

多元的·中立的

同人的·个人的

1934年系列论争:媒体事件中的群体认同

"软硬之争"

"凤鹤之争"

"剧变"辨析

《每日电影》的群体构成

左翼剧(评)人的"园地"

"软性论"者的大本营

"习性"中的聚合与离散

附录一

多才多艺姚苏凤 欧阳文彬

张常人给姚云的信

忆苏凤 姚云

附录二

姚苏凤1930年代影评一览表

姚苏凤与《每日电影》的相关研究

姚苏凤与《每日电影》重要事件年表

参考书目

后 记

后 跋

对中国电影史的一项开创性的研究 姚云

内容摘要:

以姚苏凤个体呈现为经,早期电影、公共活动为纬,勾勒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界的总体风貌,描绘了“北上南下”的知识分子如何以血缘、地缘、学缘为纽带交往汇集,形成了“电影圈”中的知识分子群体,从而折射出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在乱境中复杂而真实的心态。

编辑推荐:

张华女士书稿《姚苏凤与1930年代中国影坛》以姚苏凤个体呈现为经,早期电影、公共活动为纬,勾勒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界的总体风貌,描绘了"北上南下"的知识分子如何以血缘、地缘、学缘为纽带交往汇集,形成了"电影圈"中的知识分子群体,从而折射出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在乱境中复杂而真实的心态。
  此外,作为从苏州到上海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之一,姚苏凤的从影经历生动说明了生存空间的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交往方式和文艺观念。现代中国知识范形的转变由姚苏凤的影坛际遇可见一斑。
  《姚苏凤与1930年代中国影坛》书写角度较新颖,资料丰富、详实,读者定位明确,总体上符合出版要求。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姚苏凤和1930年代中国影坛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培文·电影
9787301238967
如需购买下载《姚苏凤和1930年代中国影坛》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13装帧平装
页数 30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姚苏凤和1930年代中国影坛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4.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78 ,J909.2 的主题关于 电影史-中国 ,姚苏凤(1906~1974)-生平事迹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