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0.0
本书所写的是荣获全国抗振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封松林和荣获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先进领导集体、科技团队和荣誉称号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等8个集体,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工作组等11个团队或部门,张侃等54位同志的先进事迹简介。本书用志书的要求,真实地记述了中国科学院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自救互救,特别是用航空遥感、宽带无线通信、滑坡预警、心理救助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知识参加抗震救灾,所发挥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为民的丰碑(代序)
全国抗震救灾英模篇
封松林
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英模篇
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先进领导集体(8个)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先进科技团队(11个)
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工作组
宽带无线应急通信救援队
低空遥感联合攻关组
滑坡灾害防治关键科学问题及集成技术项目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虫媒控制和新生疾病监测科技团队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表层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第一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信息技术部
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先进个人(54个)
李世海
赵志军
范鹏飞
欧阳志云
杨敏
刘俊新
葛全胜
樊杰
赵忠明
周艺
王世新
龚建华
李守定
付碧宏
庄平
张侃
王文忠
祝卓宏
龙迪
杨育波
施渊籍
叶甜春
凌康
游涌
何国金
李俊
卜智勇
熊熊
葛丽佳
刘军
张一红
朱亚平
刘波
张健
饶瑶
程根伟
崔鹏
韦方强
杨钟贤
潘洪义
张岩
毛应华
徐汉文
苏晋
周勇军
仲崇峰
文奕
刘彦
索继栓
范挺
陈恩惠
常青
黄铁青
后记
前言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心和最高学术机构,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全院现有数、理、化、天、地、生等现代科学研究机构80多个,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全院在职科学技术人员和在读学生3万多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以后,路甬祥院长当即要求迅速成立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随后,领导小组紧急部署,全院在做好成都分院系统的自救和互救工作的同时,利用中国科学院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知识投入抗震救灾战斗。领导小组连夜列出和分析中国科学院的技术装备和条件:众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和高技术人才,遥感飞机、无人驾驶飞机、区域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自动化机器人、高效率地震滑坡动态电子监测指挥系统,灾后民众心理干预疏导等多方面的科研积累,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服务和支撑,并决定领导同志和办公室人员日夜轮流值班,24小时不间断指挥、协调。几天内,经请示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组织全院40多个研究所、215名科技专家和职工携带抗震救灾技术设备等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5月17日上午,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检查前段工作,部署全院下一阶段的抗震救灾任务。路甬祥院长出席并主持了这次会议。会后,他立即赶赴成都慰问受灾职工、家属和学生。当了解到成都分院41名受困人员中35人获救、5人遇难、1人失踪,28万平方米房屋受损,仪器破坏损失2000万元的情况后,他批准拨出救灾款840万元,用于治疗受伤人员和妥善安排群众生活。同时,路甬祥院长指示尽全力搜救失踪人员,抓紧治疗受伤人员,做好遇难家属的安抚工作,并进一步发挥全院在人才、知识积累和科学装置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对灾情的分析判读,对防治次生灾害和灾区恢复重建提出积极的咨询建议。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随即在成都召开了全院抗震救灾视频会议,紧急选派近百名专家参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专家委员会和科技部、水利部、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的抗震救灾专家组,不少专家还担任了正副组长,一方面为国家和部委领导抗震救灾科学决策服务,另一方面进行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与评价,为科学制定灾区重建规划服务。中国科学院动员全院职工,包括退休职工,开展献爱心活动,全院总计向灾区捐款4318万元,特别是组成前线领导小组,落实路甬祥院长“科技救灾”的要求。
5月14日凌晨,中国科学院“奖状”B1、B2型航空遥感飞机飞抵四川地震灾区。机上装有光学相机、数码相机和雷达,分辨率为0.5米,也就是说地面上半米大小的物体,在空中可以一览无余,且不受云雾的影响,能够白天黑夜不间断作业。两架飞机共飞行40多架次、200多个飞行小时,对重灾区全范围、多密度覆盖,最长日飞行时间长达13小时44分。科研人员连续作战,数据采集一传输一解译一研究判断,环环相扣,以最快的速度绘制出第一幅灾情图,标示大量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潜在次生灾害,预评估出主要受灾体数量及直接损失,迅速提交给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四川省政府及有关部委,为做好抗震灾工作和灾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5月16日,宽带无线通信网率先在北川开通,并与卫星连通,5月25日在青川开通,5月30日在唐家山堰塞湖开通,该专网还接入中南海。该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在正常情况下2小时可完成一个区域内的设备建设,可覆盖500平方公里救援范围,在地震灾区基础通信设施被破坏,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快速布设,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效的通信服务。这不但解决了应急通信问题,领导同志还可以通过该网实时监测水情变化,进行科学决策。人们从电视上看到的排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画面,就是由它完成的,它对排除唐家山堰塞湖的险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心理专家援救团队奔赴北川,成为第一支进入灾区的心理救助团;联合中国心理学会组织125名专家,为5万人进行了心理救助;与四川省科技厅组成专家组奔赴绵阳、安县对灾民和学生进行心理援助;还培训研究生志愿者,编印科普资料,利用电视台、网络、报刊等媒体,分析灾民心理,提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的建议等。这些措施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中国科学院为灾区捐赠水质综合检测和预警水质在线生物安全预警系统,家庭、村镇洁净水处理设备和污水处理设备及环保厕所,安全高效杀菌和灭病毒净水消毒剂,并紧急调配高效环保灭蚊药、灭鼠药,派出专家指导灾区群众杀灭传播传染病的蚊子和老鼠,为控制震后疫情的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国科学院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经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等8个集体被授予“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先进领导集体”荣誉称号;“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工作组”等11个团队或部门被授予“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先进科技团队”荣誉称号;张侃等54位同志被授予“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封松林,荣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我们编写出版《创新为民的丰碑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英模志》,为英模树碑立传,其目的就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弘扬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让科技抗震救灾的事迹和精神,流芳永远!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2009年8月28日于北京
后记
国务院决定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中国科学院出动大批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知识参加抗震救灾也是第一次。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纂《英模人物》分卷的精神,为每一位受到中国科学院表彰的抗震救灾先进领导集体、科学团队和科学家作传,让中国科学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知识参加抗震救灾的英模形象流传青史,是出版本书的根本目的。本书凝结着近百位撰稿负责人及撰稿人的甘苦和智慧,很值得一读。
一是本书严格按照志书的体例撰写。以真实作为行文的生命,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不拔高、不评价,也不讲套话、大话,要求平铺直叙,却要句句落地生根。
二是文章短小精悍、特点鲜明。每一篇文章都在1200字左右,既反映了震区研究所自救互救的情况,更突出了中国科学院在创新为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知识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尊重每一位同志的智慧和辛劳。我们把每一篇文章的撰稿负责人和撰稿人的名字都写在了文章的下边,因为每一篇都是经过多次审核修改才完成的。在此,编委会向为此书作出贡献的同志表示真诚的感谢!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按照志书字数的要求,对上报资料进行了删减。鉴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蒋协助
2009年8月28日
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编纂的第一次;中国科学院出动大批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知识参加抗震救灾也是第一次。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纂《英模人物》分卷的精神,为每一位受到中国科学院表彰的抗震救灾先进领导集体、科学团队和科学家作传,让中国科学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知识参加抗震救灾的英模形象流传青史。本书凝结着近百位撰稿负责人及撰稿人的甘苦和智慧,很值得一读。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让祖国心痛,令世界震惊,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救灾工作反应之迅速,抢救之有力,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的肯定和赞扬。 本书按照志书的体例,真实地记述了荣获“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封松林以及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先进领导集体、科技团队、个人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中国科学院在汶川大地震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知识,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适合中国科学院的广大科学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供全国县级以上自然灾害应急处理和指挥系统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参阅。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创新为民的丰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30266521 如需购买下载《创新为民的丰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78 | 印数 |
创新为民的丰碑是科学出版社于201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0.7 的主题关于 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事迹-2008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