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

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

邓广铭,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代:2007

定价:20.0

书籍简介:

辛弃疾是南宋历史上具有多方面才智的英雄豪杰人物。本书是作者对有关辛弃疾生平资料精心广泛的搜讨,详加考订后编排而成。

书籍目录:

辛弃疾传

一 12世纪20年代的大事变

1.金的兴起和辽的灭亡

2.宋金的交涉。金兵的南侵

3.大地主们往南逃,广大人民在斗争

4.女真侵略者扑灭河北、山东的忠义民兵

二 12世纪中叶宋金两国间的斗争

1.从伪齐傀儡政权的出现到它的被取消

2.岳飞的抗金斗争。赵构、秦桧的对金投降

3.屯田军进驻中原。完颜亮迁都燕京

4.女真侵略者掠夺华北农田和欺压华北人民的罪行

5.完颜亮的南侵。华北人民群起反抗金的统治

三 起义以前的辛弃疾

1.少年英俊

2.两次燕京之行

四 起义军中的“掌书记”

1.追擒叛徒义端和尚

2.“决策南向”

3.缚取叛徒张安国

五 南归后的最初十年

1.宋兵在符离的溃败

2.“御戎十论”(即“美芹十论”)

3.歌词创作活动的开始

4.作“九议”上宰相虞允文

5.上疏论严守淮南的必要和可能

六 在滁州知州任上

1.当时的滁州

2.多方面的兴建工作

七 扑灭了赖文政领导的茶商军

1.贩卖私茶的行帮是怎样产生的

2.以赖文政为首的茶商军的起事

3.辛弃疾把茶商军扑灭了

八 一个认真负责、奋发有为的封彊大吏

1.“二年历遍楚山川”

2.一道申诉民间疾苦的奏章

3.整顿湖南乡社.建置湖南飞虎军

4.在隆兴府举办荒政

九 信州十年的闲退生涯

1.“带湖买得新风月”

2.心情上的矛盾

3.借歌词为“陶写之具”

4.陈壳的来访

5.异军特起的稼轩词

一○ 从“起废为监司”到再被废黜

1.任福建提点刑狱一年

2.论奏长江上游的军事防御布置

3.任福建安抚使一年

一一 又是整整八年的闲:

1.“使世相忘却自难”

2.移居铅山县的期思市

3.“庆元党禁”和朱熹之死

一二 晚年的用舍行藏

1.起帅浙东

2.金国的情况

3.辛弃疾对金国军事情况进行侦察

4.陆放翁的送行诗

5.论奏金国必乱必亡.愿属元老大臣预为应变计

6.在镇江知府任上

7.赍志以殁

后记

辛稼轩年谱

增订辛稼轩年谱题记

编例

世系

辛稼轩年谱

稼轩后裔

附录

编后

内容摘要:

《辛弃疾传》辛弃疾(稼轩)不仅是学识博洽、才气磅礴的南宋词坛巨擘,也是具备多方面才智的英雄豪杰。早年投身抗金起义,归宋后力主恢复,为国家生民贡献出全部的智计韬略;仕宦所及,以兴利除弊为己任.有干才,有作为。然其虽有经世之才志,却多遭诽谤摈斥而不得大用,壮志难酬,赍志以殁。近千年来,他的果毅之资、刚大之气,他英伟磊落的强烈爱国情操。他以词作篇什传达的慷慨沉挚理念与盘旋激荡之意境,曾经激励过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对于这样一位在宋代政治史和文学史上均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历来不乏论述。然能采征多方面史料,辨析考证,撰成系统全面之研究性传记者,则首推这部《辛弃疾传》。  《辛稼轩年谱》辛弃疾(稼轩)生平事迹,由于其文集失传,缺乏行状碑铭之类的完整传记资料,故而多湮没不彰。作者遍查宋元史籍、文集、志乘、笔记,辗转访求辛氏宗谱,对有关辛稼轩生平行实的资料进行了广泛搜讨;经过长期不懈的钩稽积累、严密翔实的细致考证,厘清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纷纭参差,对于稼轩南渡后的出处大节、用舍行藏诸端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说。此谱还提纲挈领地阐论了南宋时期的诸多军国大事,置人物于时代波澜之中。全书分年隶事,亦兼用纪事本末之体,以综贯叙述,使读者得见诸多事件的原委。【作者简介】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历史学家。1907年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此后倾毕生精力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文革”后,出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并曾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先后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学界誉其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
9787108026477
如需购买下载《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07.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6 的主题关于 辛弃疾(1140~1207)-传记 ,辛弃疾(1140~1207)-年谱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