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走一盏渔火

带走一盏渔火

卢锡铭, 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当代作者创作的散文集。

书籍目录:

序:感恩大地

那方水土

儿时的小河

又闻木屐声

乡村乐事

那方水土

吊脚寮

带走一盏渔火

清明时节

夜探伶仃洋

胜览太平

篝火夜话

窗口情结

篝火夜话

世外没有桃源

那一夜,穿行于三峡

翻晒那段记忆

一段不解之缘

大师二三事

黄河源头的绝唱

珠江夜韵

白云登高

珠江夜韵

寺贝通津那条小街

夜幕下的图书馆

城市俯瞰

客从外地来

寻觅荷花洲

石门咏叹调

临湖一品

扬州印象

解读何园

三泊秦淮

临湖一品

萧山秋涛

祁连山下

大漠驼铃入梦来

西出阳关

走进香格里拉

悲壮的尴尬

夜宿海盗船

美人鱼的悲喜剧

沉没的战舰

废墟上的民族

库克船长的小屋

寻找湮没的辉煌

上帝第七天创造的地方

悲壮的尴尬

盛世的图腾

三华李的故乡

鞋子上的小镇

大洋中的小岛

盛世的图腾

人生的履痕

《潇洒》两章

创刊词

写在《潇洒》创刊一百期

闲话消闲《逍闲》创刊词

古塞潮韵《虎门风》后记

人生的履痕《哑女姻缘》序

斯人本质是文人《本色风流》序

真诚如金《岁月留痕》前言

附录:心语

后记

前言

感恩大地读散文集《带走一盏渔火》

早读过卢锡铭不少散文。他的散文写得质朴、真挚而真诚。

文学是需要真诚的。他那支真诚的笔游走于乡土与异国之间,游走于现实与历史之间,道出丰富的人文信息与生命体验;精美的笔触,在刻画一帧帧自然风景与人类文明画图的同时,透出作者的文学情怀,透出他对文学与大地的痴情与感恩,给予我以美学享受。

卢锡铭对虎门那块不大的生他养他的地方是很深情的。那小河,那港湾,那渔火,那吊脚寮,那乡俗与乐事,都成了他永恒的记忆。这些景物与他的生存氛围连接在一起,成为他的精神蕴涵,始终在内心深处召唤着他。他写道:“小河可是我儿时的乐园。退潮时我们在河中捉鱼摸虾抓螃蟹。那跳跳鱼最鬼,满河滩里跳,常常弄得你一身泥一身水;那参鱼最狡猾,一鱼躲两个洞,你从这个洞里掏它,它从那个洞里逃跑;那螃蟹最凶,你捉它,它张开两螯和你对抗,一旦夹着你的指头,哪怕是把螯折断也不肯放松,夹得你叫爹叫娘钻心地痛。”读到这段文字,一个在河边戏耍的晒得黑黝黝的少年跃然纸上,不由会使我想起鲁迅《故乡》中的闰土。这个少年的生命意识同这条流向虎门的小河,同珠江口,同乡土连接在一起,他的“存在”同这片土地密不可分。

卢锡铭深爱这片土地。即使离乡远游,也常触景生情,联想起故乡那方水土,连异乡的木屐声亦会敲起缕缕乡愁。虎门有过光荣的历史,见证过林则徐、关天培的忠烈,大书过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虎门更有美好的今天,珠江口上这个原先的小镇,如今正傲然站立在开放前沿,为中国敞开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卢锡铭是故乡的歌者,是新时期新世纪的歌者,为故乡山山水水、为祖先业绩和逐渐富裕起来的人民,献上赤诚与热情。更令我钦敬的是,他不回避生活中的灾难与逆流,殷鉴不远,后世之镜,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勇于直面人生直面人性直面历史真实,勇于在个人成长历程与宏大历史的观照中,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历史。

生活中有悲剧,悲剧往往发生在人们身边,是掩饰抑或是直面,决定于作家的良知。无疑卢锡铭是个有良知的作家,半个世纪前那场自然的与人为的灾难留给他的沉重记忆,化成叙事主题,在他的文字中警钟般长鸣着。作者善于写入,这部散文集里面最好的篇什是对抗争者和受难者的描绘。《带走一盏渔火》里少年与虎叔的出现,给残酷的人生重重地涂抹上一笔温润。虎叔这个人物在他笔下真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正当饥饿少年在外乡大沙田的水围抓鱼受欺,复员军人虎叔大喊着“别吓着小孩”,撑起一叶小舟突然闯将过来,像暗夜里的一盏渔火,照亮了困厄中的少年。为了能把一头饿死的水牛抬回让村民疗饥,在与“反瞒产”工作队的冲突中,他带上几个民兵把力阻的工作队长绑了,事情演变成“事件”,他被扣上“聚众私杀耕牛”帽子受到撤销民兵队长职务的处分。读到这里,我不能不对铮铮铁骨的虎叔肃然起敬。当千万人瞪着无望无助的眼神即将被无情的饥饿击倒的时候,那些站出来开仓放粮的,顶着“瞒产”的帽子坚决不把社员们最后一口口粮上交的,都是虎叔这样慷慨赴难、牺牲自我,为人民争生存的英雄!不要小看那一小块牛肉,一米度三荒呵!在《那方水土》中,作者是这样描述他的家乡的:“在我印象中,这是一片锦绣般的大沙田。它头枕着石龙山,面临着流沙河……春耕时分,人们划着小艇,载着一艇艇青青的秧苗,用一双双巧手在这广袤的沙田上描上一片春色。”多么美丽富饶的土地呵,但在战鼓咚咚,火把齐明的大跃进中,在“深翻三尺土,瘦土变黄金”的口号声中,沃士埋下,瘦土翻起,水稻成了弱不禁风的三枝香。为了应付上级大检查大评比,又来一场拼田闹剧。接着是大饥荒毫不客气地降临,接着是已怀六个月身孕的兴嫂,为新生婴儿准备的一点点埋藏在灶膛草木灰里的粮食,被工作队搜走,缺少奶水的婴儿死了。剩下的只是:“我亲眼看见死婴被一只粪箕装着停放在她家门口,兴嫂在一边抽泣一边为婴儿烧纸钱。那化成灰的纸钱,像一只只灰白的蝴蝶在门口翻飞着……”也许这情景留给作者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已事过境迁多年,仍念念不忘。作者写下这段文字,不仅仅是对不幸者的哀悼,更是对生活在今天的人们的警示。发展必需讲科学,那种空想的盲目的愚昧的行为,绝不会带给人民幸福,绝不能让其死灰复燃!但事物的发展是复杂的,错误可能重复,可能在另一个层面上出现。引发出作者上述种种回忆与思虑的,正是现实某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那方水土》开篇就写他在家乡看到的一个被绵延十数里围墙围住的别墅群一个因盲目开发而废弃的别墅群,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不得不为之鼓而呼了。为了弄清“科学发展”这四个字,中国人付出过沉重的代价,甚至是千万无辜生命的代价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保有历史记忆对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成长与成熟至关重要。

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作家,是一个有悲悯情怀的作家。本书作者就具有可贵的悲悯情怀。《乡村乐事》是写“乐事”的,但这些“乐事”却在少年单纯善良的眼睛里拉开一幕幕人间悲剧的帷幕。杂耍师傅为了推销他的“跌打油”,用麻石狠砸被称作徒弟的年轻人的手骨:会给乡亲们唱“盲公歌”,会给乡亲修表的瞎子明叔,“文革”中只因家庭出身是地主,被逼吊死在自己的床架上。作者在字里行间对这些不幸的、没有受到公平对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寄寓了深深的同情。

卢锡铭的散文动人之处,不仅在于深刻的思想内涵上,还在于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上。他很注意艺术提炼,常能把集中与狂放有机地结合起来。《窗口情结》里,他把世事变化,时代变迁集中在一个窗口上:因惧盗匪,没有窗口的老屋;成年后破祖宗规矩凿出的窗口;分配工作后与室友同用的斗室小窗;新分大房子的南窗,更上一层楼拥有的可以放眼远眺的大窗,时代在前进,但前进有前进的问题与困扰。后来,“羊城一下子长高了也长密了,我们的大院也犯了这个通病,新盖的楼高得挡住了窗口的视线,新楼密得没有了树木生长的空间。”一个窗口,几十年的变化,几代人的变化,现代人的幸运与忧思尽在其中。《篝火夜话》写几位青年杂志老总围坐篝火谈心的场景,很别致;谈话的内容也很有情趣初恋。初恋对谁来说都是人生最敏感最牵魂动魄最难忘怀的话题,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忧伤;每个初恋故事都是一首歌,一个生涩的又甜又酸的伊甸园苹果。一位老总讲到他与小师妹的初恋、分别、小师妹的失误、重逢与隔膜,痛悔地说:“现在想起来也不是她的错,假若我当年能原谅她……”宽容,这人类最珍贵最必需的品质,恰恰在初恋中常被忽略,常被轻视;人们往往把初恋当成纯金当成水晶,却又往往使人痛悔终生。读到这里,那位老总的一席话,难道不会激起很多人的悔悟吗?卢锡铭的散文之所以能动人心弦,就在这种看似平常却不平常的叙事中。

这本散文集中有不少游记性文章,也耐读。它与时下一些浅层次的浮光掠影的甚至根据导游书写的所谓游记不同,因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历史的皱褶,看到人文信息与人文意蕴。卢锡铭富于社会责任感,观察中往往做出审美的与社会的评价。他在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山下,看到的不仅是高38米的耶稣像,而且看到了半山腰的大片贫民窟。他在游荔湾湖时,面对新近整修一新的大片大好风景,却不断发问:“荷花洲哪里去了?荔枝湾呢,荔枝湾在哪里?”这样的发问也许不合时宜,不受欢迎,他仍要大声发问。历史的遗迹里保有历史记忆,如荔枝湾的一湾清水,就保有当年船娘的身影,保有南汉行官的遐思,如今荔枝湾没有了,荷花洲没有了,其他如沉香岛和另外一些刻在历史记忆里的地方没有了,而且是在“恢复”和发展中没有了,不能不使作者遗憾,也不能不使他想要大声呐喊了。

卢锡铭的散文受秦牧影响较重,可以看出他从秦牧散文里汲取了丰富营养,但秦牧大师也受时代局限,有些散文比较偏重思想性,这在卢锡铭的散文中也有反映。

散文集《带走一盏渔火》读后,对我颇多启发。

2007年11月13日于广州丽江

(作者为著名散文家,原花城出版社社长)

后记

这是我出版的第三本散文集,距第二本散文集出版时间已整整10个年头,这10年为别人出书不少,自己却是一片空白。当然,这些年我也忙中偷闲,断断续续写了一些文章,发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花城》、《随笔》、《作品》、《广州文艺》等报刊上,有的被《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转载,有的被收进各种选本中去,其中有《粤港澳百年散文大观》、《广东散文五十年》、《广东省作家协会五十年文选》、《新粤海散文精选》、《花地夜语》等。

最近在一线上退下来,便有把这些文章整理出版的念头,当我在集中分辑时发现每辑文章多寡不均,于是我把辑中文章多的抽掉一部分,把文章少的补上一部分,集子中文章篇末未注明发表出处的,多是最新补写的文章。集子分成七辑,每辑都有它的一个主题,但纵观整个集子,还是较为集中地对人生进行思考,对历史进行拷问。

散文既好写又难写。好写是可以顺马由疆,任着性子去写;难写就是写好不易,尤其是要突破自我很难。意境、内涵和文笔的优美,一贯是我写散文的追求,当然写得好坏与否就得请教方家和由读者来评判了。

如今写书不易,出书更难。在出书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动,因为这本小书,不少人督促着我,更有不少人出以援手。花城出版社很重视,社长肖建国、副社长谢日新、詹秀敏多次过问此事,詹秀敏还亲自担任责编,花城的老社长、散文家范若丁为本书作了序。教育出版社的邝幸庭,不厌其烦地为本书打印文稿,美编室主任黎国泰为本书的装帧设计花了不少心思。还有许许多多关心过此书出版的人。在此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是为后记。

卢锡铭

2007年11月12日

于羊城东山

内容摘要:

  文学是需要真诚的,一个有悲悯情怀的作家卢锡铭,他那支真诚的笔游走于乡土与异国之间,游走于现实与历史之间,道出丰富的人文信息与生命体验,精美的笔触,在刻画一张张自然风景与人类文明画图的同时,投出了作者的文学情怀,透出他对文学与大地的痴情于感恩,给与我以美学享受。  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作家,是一个有悲悯情怀的作家。本书作者就具有可贵的悲悯情怀。卢锡铭的散文动人之处,不仅在于深刻的思想内涵上,还在于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上。他很注意艺术提炼,常能把集中与狂放有机地结合起来。【作者简介】  卢锡铭,广东省期刊协会会长,编审。毕业于华南师大政治系,曾任《黄金时代》杂志社副总编辑,《潇洒》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广东教育出版社社长、广东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策划和责编的图书获过国家级图书“三大奖”,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品收入《粤港澳百年散文大观》、《广东散文五十年》、《广东作家五十年文选》、《新粤海散文选》、《全国散文诗大系》等十数种文选中,出版散文集《南方绿岸》(合作)、《潇洒夜语》,主编和合写图书近十种(套),收入广东省出版系列和作家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专家库,社会兼职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带走一盏渔火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6052765
《带走一盏渔火》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花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带走一盏渔火是花城出版社于2008.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