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式教堂之美

波兰新式教堂之美

(波) 查库茨斯基, (波) 默罗蔡克, 著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9.8

书籍简介:

本书精选了三百余幅图片,展示了天主教新式教堂之美。

书籍目录:

圣.阿德尔贝特教堂

圣母玛利亚教堂

善牧教堂

痛苦圣母圣教堂

圣弥格教堂

圣齐格蒙特教堂

圣神教堂

天佑教堂

耶稣圣心堂

圣母玛利亚王后教堂

黑圣母堂

圣国伯堂

圣斯坦尼斯瓦夫.各斯加堂

圣保录归化堂

圣神教堂

永助圣母教堂

圣雅敬和亚纳教堂

圣阿尔伯特教堂

圣若瑟教堂

圣母教堂

圣神教堂

圣若瑟教堂

圣母皇后教堂

圣母母佑教堂

圣若瑟教堂

圣若望鲍思高教堂

圣母天使皇后教堂

圣安德勒伯波拉教堂

圣雅德维嘉教堂

圣神降临教堂

圣雅采克教堂

耶稣升天教堂

前言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偶然的冲动,我应下了为这本《波兰新式教堂之美》建筑图册写序的善事。可定下神来后,才感到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艰巨的任务呀!原因有二:其一、我的专业是雕塑,不是建筑;其二、我信仰天主教,可是我对天主教的教义知识了解甚少,最惭愧的是对自己的信德也很不自信。可要为这本图册写序是一定要从建筑和宗教两个方面来谈的,我在这两个方面却都算是一个准半吊子。

编者约翰对我讲:要的就是你这个两方面都懂一些的半吊子,你就对教友们多谈谈建筑艺术,对建筑师们多谈谈宗教信仰好了。哈哈!听起来好像是有道理,可就怕恰恰是建筑师们笑话我讲的建筑,而教友们指责我谈的信仰。所以,在此提前打好招呼,道好歉。大家各取所需,毕竟这个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本图册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一座座非凡的震撼我们以往所习惯的视觉经验和心灵感受的圣教殿堂!

先从“教堂”这个名词的由来说起:确切地讲,翻译的并不确切。中国人习惯把所有外来的词汇及事物的名称都进行汉化处理,多数以现有名词组合替代,并不直译。在西方的“教堂”的词意中,除了专指建筑物本身外,还特指教会活动,即有祭祀、仪式、聚会之意。如果有朋友讲“去教堂了”,那一定不是去参观游览,而是去参与弥撒圣祭了。所以当初翻译确定“教堂”这个词的传教士一定是个谦卑之人,他把这个事情给说微小了,说平凡了。甚至还不如最当初老百姓口语中称呼的“洋庙”一词,其中虽有不敬,但还确切,因为汉语中的“庙宇”一词中含有神圣、宏大、仰望之意。《圣经》中的翻译不用“教堂”只用“圣殿”一词,也是正大的。在这里哕嗦这些,是因为:对我来说,对所有信奉天主的人来说,教堂的确不仅仅是一所房子,一个物体,它更是一个事件。

“我们满心喜乐,因为我们要进入上主的圣殿!”

记得小时候,冬天,父母带我第一次去刚刚解禁开放的教堂望弥撒,忘记是早晨天还没亮,还是傍晚天已擦黑,只记得昏暗中抬头看不到教堂外面砖墙高高的尽头,里面的灯光也很暗,祭台上的情景被前面黑压压的跪在地上的人群完全挡住。这时,随着辅祭的少年高举着冒烟的香炉“哗咙”、“哗咙”地发出悦耳的金属撞击声,从祭台方向涌来一股股的香味,穿过鼻腔,深深留在了我的脑中。长大后才知道,那是乳香,具有通神之功效。至今,我已走进过世界上无数的各式各样的教堂,每当我迈步踏人它们后,首先会站下来,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吸一口教堂空气中特有的乳香,就像故乡老屋的味道一样,永远不会改变。我的心中充满了喜乐!

的确,身为建筑的教堂和庙宇,其作用不是居住,不是遮风挡雨,而是产生气氛、产生灵光,是能飘散出芬芳和神采的异度空间。

那么,教堂建筑的好坏优劣,最基本的评判标准就是对气氛的营造如何?为了这种气氛的营造,要求建筑物除了本身的构造、空间、工艺、材质运用外,还综合了其它如戏剧、音乐、光照、绘画、雕塑等等全方位艺术形式的密切配合,甚至需要细微考虑到如我所敏感的气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公众的参与活动,即祭祀仪式。所有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弥撒祈祷”这件事情的发生,也只有当这件事情发生时才能产生神采与芬芳。

“我的圣殿将是万邦的祈祷之所。”

天主教教堂的前身是古希腊的神庙和古罗马的巴西利卡。拜占庭时期,开始形成自身独有的建筑形制:十字形平面,高高的钟楼,高耸而狭长的内部空间。中世纪时期,教会势力统治了欧洲,权力与财力使教堂成为城市中最雄伟高大和最富丽堂皇的标志性建筑。随着历史的演变先后出现了如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等我们熟知的传统的建筑风格,并一直以来引领着艺术史的发展。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西方的艺术史并不是像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是绘画与雕塑一直占有主导引领地位,这只是近代才发生的转变。19世纪之前几乎一直是建筑作为艺术带头人的,如我们熟知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贝尼尼这些艺术巨匠,在当时他们的第一身份是建筑师,绘画与雕塑仅仅是他们承接的庞大的建筑工程中的点缀而已。

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是在不断地重复、锤炼和修正中走向精深的,教堂建筑恰恰向艺术家提供了这样一个有资金保障、有传统依据、有功能约束、有精神支柱、又容个陸创造的最佳创作母题,围绕这个母题,艺术家们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等不同艺术领域,在空间、体积、结构、色彩、节奏、韵律等等不同美学因素中尽情地施展着各自的才华,创造出无数让世人惊叹的不朽殿堂。

正如教堂建筑构建了大部头的西方艺术史一般,20世纪初现代艺术的迅猛发展,同样在建筑方面首先反映在新建教堂的风格变化上。如本书所展现的内容,现代的教堂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传统形式,而是更注重宗教气氛的营造。玻璃幕墙、混凝土、钢架等等各种现代新型材料被广泛运用到教堂建筑中。同时,自从1962年梵蒂冈大会公议之后,教会对世界之关怀、对非教友之共融和弥撒圣祭的仪式等等都作了新的改革,这些改革都影响了教堂建筑的空间结构安排,如弥撒圣祭的主祭神父不再背向教友,而是面向大家,充分演示和纪念最后的晚餐;祭台也常设置于中心,教友们呈向心式分布;各地教会被明确要求本土化、本地化、社区化,因而出现了带有明显国家特色、民族特色的形式与装饰的本土化和地域化教堂,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甚至有的教堂的设计同时又兼有剧场和音乐厅的功能。

自由与信仰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建筑师、艺术家在信仰的支撑下和才华的自由施展下,使教堂建筑走向现代、走向纯粹,同时也走向人情。作为教友兼艺术家,我一直以来就非常关注这类的建筑设计作品,开始时只停留在画册欣赏上,著名的如阿尔瓦.阿尔托的塞伊奈约基教堂,菲利浦.约翰逊的大水晶教堂,还有安藤忠雄的光教堂、水教堂、风教堂……都是名声赫赫的经典建筑作品。在画册中,它们更多地显出了现代建筑所具备的魅力,但作为教堂的意义似乎不大好体会。一如所有教会内的保守派人士担忧的那样,这样的教堂是否会在神性上使宗教意义变为虚无。

带着同样的困惑,我有幸在后来的几年在波兰、瑞典、法国这几个国家中亲身参观进入到了许多这类的现代教堂。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波兰这个天主教国家,教堂可谓星罗棋布,在这里可以见到最古老的教堂与最现代的教堂咫尺相邻,最奢华的教堂与最简陋的教堂隔街相望。波兰民族性格中既有善良和顺从,又有敏感和浪漫,这两方面造就了他们伟大的宗教情怀和艺术情怀,成为波兰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上兴起现代建筑艺术风潮在这里找到了最佳的土壤。在华沙的一个小社区中我第一次亲身在这样的现代教堂中参观并参与了弥撒圣祭。环顾四周,来望弥撒的人中以青年人居多,就像不愿更换常给自己做告解的神父一样,年纪大的教友们大多还是选择自己常去的老式教堂。身处其中,之前我所预想的震撼并没有因为它们的宽敞空明而出现,相反感到很惬意和舒适。

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依旧是家乡教堂的味道;睁开眼睛,宁静、空明、通畅;咏颂经文发出的声音很低,但在身体内久久共鸣;站在上主面前,自身似乎并不感到渺小;我们的原罪似乎也并不十分可怕;仰起头来,把我心中的诸多“似乎”和问号交给了上主……现在回想起来,在这类的新式教堂中祈祷,最大的不同就是人们会不自觉地由被动顺从转为主动交流。因为它的空间是开放的、启发的、鼓励的、包容的。

“天主的圣殿是基督,因为所有神圣的奥秘都居于其中。天主的圣殿同样也是教会,因为圣神在其内运行。天主的圣殿还是每个家庭和每个信徒,因为圣神居住在他们中间。”

最后,让我代表所有分享阅读到这本图册的中国的艺术家、教友和非艺术家、非教友们,感谢编者约翰Zwolski、摄影家Mroczek和作者Kucza-Kuczyrlski教授,感谢他们带给我们如此丰富和如此壮丽的视觉和灵魂的盛宴。同时也祝愿我们的建筑师能在我们的土地上造出有我们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堂,更祝愿我们所有的人能在各自的心灵中建起一座自己的圣殿。

张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007-11-8

内容摘要:

  波兰这个天主教国家,教堂可谓星罗棋布,在这里可以见到最古老的教堂与最现代的教堂咫尺相邻,最奢华的教堂与最简陋的教堂隔街相望。本书详细介绍了波兰的32个新式教堂,其建筑特色、建筑环境、设计师、内部装饰等。  本书详细介绍了波兰这个天主教国家的32个新式教堂,主要针对各个教堂的建筑特色、建筑平面特点、建筑施工、建筑环境、设计师、内部装饰……。带有明显的国家特色、民族特色与本土化装饰的、地域化建筑特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波兰新式教堂之美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1239662
如需购买下载《波兰新式教堂之美》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宗教文化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500

书籍信息归属:

波兰新式教堂之美是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77.1 的主题关于 罗马公教-教堂-简介-世界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