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之道

针灸之道

陈汉平, 著

出版社: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70.0

书籍简介:

本书共有6部分,是上海市名中医陈汉平先生50余年从事针灸科研教学、外事活动的全面总结,也是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重要载体。

作者介绍:

陈汉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37年生,福建闽侯人。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针灸杂志》编委会主任。曾任上海中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在龙华医院和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从事针灸临床和研究。1979年赴法国巴黎第5大学Necker医院肾病中心进修。倡导并建立针灸一免疫研究方向,归纳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特征、规律和原理,而提炼出针灸治疗免疫性疾病及其研究的若干思路和方法。从1984年起,陈汉平共指导硕'土生20名、博士生16名。发表论文305篇,其中第一作者77篇。主编专业书籍7部。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书籍目录:

第1辑 秋阳之念

努力开创针灸事业新局面——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而作

自强不息 多办实事——为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成立而撰

中医之生命力在学术

针灸科学 科学针灸

加强临床研究 发展针灸学术——上海针灸学术回顾暨贺《上海针灸杂志》创刊5周年

优势下的思考

发展实验针灸 推动学术进步——为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成立而撰

发展中医 贵在创新

中医特色 时代气息——浅谈中医药传统方法研究问题

为促进针灸学术而努力——《中国针灸年纪》前言

针灸与“脑的十年”

致力于研究成果的转化

21世纪针灸学的重要特征——开放性——《针灸与“脑的十年”》专题笔谈小结

以《经络的研究》为针灸学术攀登新起点——1993年度针灸学术概况回顾

治病·“试管”·外语——再谈针灸学的开放性

重视研究方法学 提高针灸临床研究水平——三论针灸学的开放性

针灸学任务——探索生命科学并应用其成果——1995年度针灸学术动态和进展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1996年度针灸学术主要动态

正确理解针灸现代化——1997年度针灸学术主要动态

创造性——针灸学术发展之关键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1998年度针灸学术动态和进展

科学发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简介1999年度针灸学术动态和进展暨纪念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召开1周年

关于针灸学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若干认识

跨越老祖宗 跨越自己——浅谈针灸学术的跨越发展

共使灵兰秘钥开——为《上海针灸杂志》实验版创刊而作

试论针灸学研究与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与创新是同义词——规划教材《实验针灸学》读后

针灸学发展需要原创性研究

绿色的中医“膏方”——兼论针灸与亚健康

以先进文化引领中医针灸学术发展

第2辑 摸石问路

第3辑 芹洲锣鼓

第4辑 闽江扁舟

第5辑 登瀛桥头

第6辑 青蓝双蠃

渴望虹桥(代跋)

内容摘要:

欲悟针灸之道,要有不断探秘、永远求新的观念和相应的正确方法。所以,对于“针道”的理解和把握,不能仅从学术上去认识,还应当有对治学精神和态度的要求。国画巨匠齐白石告诫人们要努力创新,“学我者生,像我者死”。画坛大师徐悲鸿也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这些对于“针道”的研究,乃至于针灸学的继承和创新,都是可以借鉴的。
“针道”研究之兴衰浮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世道,世道旺则针灸兴。近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中,针灸事业取得显著的成就,针灸学术获得巨大的发展,已是不争的现实。这其中演变发展得最多最快的,当首推“针器”这一领域。而通过“针道”研究,虽也产生了不少关于针灸作用的新认识、新概念和新学说,但是,迄今除了针刺麻醉和针刺镇痛原理之外,尚未能形成被学术界公认的“针道”研究的重大成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有观念的因素,也有学术方面的原因,因为要站在前人成就的基石上,作新的学术攀登,其难度之高也是不言而喻的。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针灸之道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11210491
《针灸之道》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7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468 印数 2228

书籍信息归属:

针灸之道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于2007.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245-53 的主题关于 针灸学-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