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锡诚, 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搜集了作者近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论文、田野调查报告。如《全球化与文化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民间文化的保护》、《原点:多样性与多样化》、《文化圈与文化“飞地”》等。

书籍目录:

全球化与文化研究

社会经济发展与民间文化的保护

原点:多样性与多样化

文化圈与文化“飞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西部为例)

抢救性保护和生态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信仰和神秘思维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古村落

传承与传承人论

转变理念正当时

对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问题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文学普查

新世纪民间文学普查与保护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理念与方法

原始艺术及其观念在民间文化中的遗留与影响

整体研究要义

“活态”保护的一种模式

留住我们的文化根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大关键

基于实践的学理探索

政府主导与专家参与

保持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

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脉

春节:慎终追远生生不息

清明节的天候和物候

黄石与《端午礼俗史》

民间传说及其保护问题

牛郎织女传说的时代命运

“梁祝”的嬗变与文化的传播

关于“梁祝义(宜)兴说”

略谈白蛇传传说

湮没的文化有待出发

湘西:什么最重要?

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蓝夹缬与昆曲的葛藤

大地震后的文化担当

内容摘要:

  本书汇集了著名民间文化学者刘锡诚先生多年来在“非遗”的保护、考察、咨询和理论探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作者应邀在一些省市的“非遗”保护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等专业机构的授课、讲演稿,所遴选的文章均具有应“非遗”保护工作的需要而撰的特点。对“非遗”的保护、普查、建档、数据库建设、传承人认定、干部培训、项目论证、评审申报等工作均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作者简介】  刘锡诚,山东昌乐人。1935年2月生。1957年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新华通讯社、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职。1997年退休。历任《人民文学》编辑部评论组长、《文艺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员、常务副主席、顾问,《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评论选刊》、《中国热点文学》杂志主编。退休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论研究室研究员。社会职务:曾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旅游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现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译有:《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选编翻译,作家出版社1958年)、《马克思恩格斯收集的民歌》(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海防前线战士歌谣选》(采集,与路工合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苏联民间文艺学40年》(与马昌仪合译,科学出版社1959年)、《高尔基与民间文学》(与林陵、水夫合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年)、《小说创作漫评》(文学评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小说与现实》(花城出版社1983年)、《俄国作家论民间文学》(选编翻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印第安人的神奇故事》(与马昌仪合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作家的爱与知》(文学评论文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石与石神》(合著,学苑出版社1994年)、《走出四合院》(随笔,群众出版社1996年)、《河边文谭》(文学评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中国原始艺术》(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学苑出版社2001年)、《追寻生命遗韵我眼中的文化史迹》(文化随笔,武汉出版社2003年)、《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文坛旧事》(专著,武汉出版社2005年)、《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选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7733563
《非物质文化遗产》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学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苑出版社于2009.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103-53 的主题关于 文化遗产-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