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君明珠 香港琐谈

还君明珠 香港琐谈

严飞, 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回归十周年的香港的解读,作者以“一只脚在里,一只脚在外”的“他者视野”,细心剖析香港人对国家民族身份的探索,对公民社会的实践,对集体记忆的珍视,对社区保护的执着,以及香港人在地产主义、中环价值和边缘危机下的省思,从而还原出一个真实、复杂又多元的香港。

书籍目录:

香港人有身份认同吗?

香港的中国人,中国的香港人/3

土制香港人/6

半瓶子醋与舌头打结/9

“阿灿”与“港灿”/12

世界杯,香港追/15

百年留学潮与浸咸水/19

内地孕妇与法制香港/23

让我们欢迎熊猫仔/26

香港的日本矛盾/28

打的什么“积极”算盘/3D

偷拍与政治/33

香港VS内地:我们结婚吧/35

北大VS港大:尚能饭否/40

香港回忆丢失在哪里?

何为香港神韵/45

回归十年怀旧风/49

石硖尾村,香港这五十年回忆/55

天星码头,难道没有别的可能?/58

皇后码头,再见了殖民地岁月/65

苏丝黄,香港人永远的记忆/70

香港五十世代,上一代香港人的成功和迷惘/75

香港四十世代,新旧夹缝之间的下一代香港人/78

香港三十世代,不怕爱出头,就怕不出头/81

香港二十世代,你们的身影在哪里?/84

英国让香港怀念?/88

我会做好呢份工/92

香港的“奥斯卡”,RoundOne/96

香港的“奥斯卡”,RoundTWO/99

香港风格正在被消灭?

清拆、消减、破坏、毁灭/105

香港大城市的死与生/108

李欧梵,又一城/112

香港,有什么好读?/115

日本文化,蛰居族,香港/118

世间再无“孔少林”/121

旺角的香港味道/124

谁害死了书店的小老板?/127

百万财富花落谁家/131

石头们,为何疯狂不起来/133

作为香港的关锦鹏/138

香港还是个文化沙漠?

麦兜们的香港:仲有最靓的猪腩肉/143

忘不了春已逝,忘不了花已老/149

吃喝在香港/153

八字算命添马舰/156

一命二运三风水/158

香港动画有段古/165

香港的情色和香港人的保守/167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169

为什么校长不可以直选?/171

麦兜,香港恢复抢包山了/173

布克奖的香港光辉/175

老左,老港,老好人/179

香港的书店,台北的书景/182

香港十年.集体记忆.张爱玲香港2007年图书市场回顾/186

香港明天会被边缘化?

繁荣与衰退/193

香港,该醒醒了/197

“三城记”之一:香港会被边缘化吗?/201

“三城记”之二:香港怎么会被边缘化?/206

上海和香港:你追我赶中的压力/210

国际化视野,本土化皮囊/214

香港模式已死?/217

香港好,香港人就好?/222

香港,香港,望港兴叹/225

动感之都,冻感之都/228

香港女人的胸襟/233

外来媳妇本港男/235

谁说香港中产不参与社会事务?/237

前言

香港,我的视角

用文字阅读香港这座城市,数年来一直存在着几点偏差:有关香港的中文著述,为数虽然不少,但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却不多。其共有特点是均出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之手,以自我反省和思索的态度去记录香港的过去和未来,因此常常带有浓郁的本位化色彩;西方视野下的英文书稿,大多数皆以西欧的视角来观察与解释香港的历史,未曾脱离以东西方对照为中心的符号隐喻;而内地已出版的关于香港的书籍,则主要以内地为叙事优先,香港蜕化成了附属,演变成单一而片面的金融香港、旅游香港。所以,要认真评说香港,还要评说得好,很有难度。

于我,对城市思索的意义在于比较,任何孤立的观察虽然有其独特性,但却会丧失比较的联动与趣味。而一次成功的比较则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仰视或者俯视都不是正确的姿态。同时,身份也决定了比较的真实性,不同立场的观察必然会牵扯进站在该立场的个人情感。如果个人情感过于强烈,则会不自觉地收窄自己的视野,变得偏见和短视。香港文化人梁文道曾批评香港人以狭隘的眼光看待内地人时说,“中国,正如香港,本该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层次,我们完全不该画地为牢地陷入某些偏见构成的典型”。那么反过来,对香港是不是,也应该有不同版本、不同层次,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记录和描绘呢?

因此,我一直尝试着在香港“本土论述”和内地“他者视野”转化的换位思考中,去剖析香港人对国家民族身份的探索,对公民意识的实践,对集体记忆的珍视,对社区保护的执著,以及香港人在地产主义、中环价值和边缘危机下的省思,力求为读者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欧梵曾将我的这层尝试形象地比喻为“门槛上的视野”。站在门槛上观察,的确可以做到内外兼容。但不可避免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踏在门槛里边那只脚的幅度,已经大大超过踏在门槛外边那只脚时(或者出现相反的情况),又该如何呢?我们在叙述的过程中,是否真的可以做到逾越个人的情感,夹杂不同的身份与立场呢?

2006年11月11日午夜12点,我和许多香港人一起,伫立在位于香港中环的天星码头边,看着这座已经运营长达48年的码头熄灭最后一束航道灯光。随后在皇后码头、旧区保护等议题上,我又和香港人一起为保留香港的本土文化和记忆共同呼喊和努力。同时,在香港人的世代纷争和边缘化等讨论中,我秉持和香港人不尽相同的主张与看法。这些个性、共性与差异,源于我在香港时的身份与情感的双重转化。我尽量保证跨越门槛时的平衡,但评判的标准,还应在你们读者的手上。

回归已经十年的香港,既有东方明珠赞誉中的耀眼与璀璨,也经历了金融风暴、禽流感、sARS疾疫、边缘化危机,以及某些西方论者一次又一次“香港已死”的唱衰。但香港依旧保持着动人的活力,并且正以崛起于世界中心舞台的中国的一部分,向中国内地和世界展示着它开放、多元和民主的另一面。

我虽然没有经历过九七回归时的迷惘与反思,也没有体会到负资产的辛酸与凄苦,并且迄今依旧在摸索,试图从实用主义、工具理性的社会大环境中,寻找出香港仅存的一点人文色彩,但是不可否认,香港人的坚韧与执著、乐观与勤奋,特别是对本土生活经验的认同与热爱,都是这个拥有小猪麦兜、公民意识的城市吸引我继续驻足的动力。

这是香港的优势,也是香港引以为豪的精神价值,更是内地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参照所在。

这本书得以成型,我要特别感谢安替以及共事的诸多同仁。正是在安替的鼓励之下,我才开始进入观察香港的角色;也正是在他数次的批评之中,我才逐步厘清书写香港的思路。正是在与诸位同仁的交流讨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他们聚在一起,每周在各自熟悉的领域撰写当周的时政、经济或者文化分析,这本身就是人生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当然,这本书能够得以顺利出版,四川大学出版社的赵琼编辑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此外,给予我一个良好平台发表作品的诸位编辑(这将是一份很长的名单,如果一定要列出,我要首先致谢《市场周刊》的高洁,《凤凰周刊》的宗波、贾葭、陆南,《新京报》的阳淼),以及拨冗赐序和推荐的前辈们,他们的鼓励和批评,都让我在与香港的文字互动里,收获很多知识和乐趣。我还要感谢夏凡、马捷在图片编辑和封面设计方面的专业建议,让此书在美学元素上添光增色。同时,我还要感谢严明先生无私地提供了他的摄影作品。

最后,本书中还有若干张图片,或者因为年代久远,或者因为找寻不到原作者而尚未有署名。请图片的版权所有人和作者,如果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与我联系(email:fredyan@gmail.com)。

严飞

2007平11月于香港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还君明珠 香港琐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439999
《还君明珠 香港琐谈》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成都出版单位四川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56 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还君明珠 香港琐谈是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08.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76.58 的主题关于 香港-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