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5.0
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研究这本书对和谐社会实践基础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和谐社会的构建条件、当代中国社会的实践形式和实践理念、和谐社会建构进程中的阻滞观念及其消解、和谐理念及其文化形态、和谐实践的实现等内容。
导论 和谐社会:中国道路的逻辑必然
一、中国道路的客观逻辑
二、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
三、中国道路的实践逻辑
四、中国道路的现实逻辑
五、重视对于和谐社会实践基础的研究
第一章 和谐社会及其建构条件
一、“五位一体”的和谐社会
二、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
三、和谐社会的建构条件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实践形式
一、实在实践
二、虚拟实践
三、模拟实践
四、实践形式的新特点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实践理念
一、实践理念及其生成
二、当代中国社会的实践理念及其特点
第四章 和谐社会建构进程中的阻滞观念及其消解
一、经济阻滞观念
二、政治阻滞观念
三、文化阻滞观念
四、生态阻滞观念
五、阻滞观念的消解
第五章 和谐理念及其文化形态
一、和谐理念
二、和谐文化:和谐理念的文化形态
第六章 和谐实践的实现
一、倡导和谐理念
二、弘扬和谐文化
三、培育和谐实践主体
四、规范社会实践活动
结语 和谐中国 和谐世界
后记
《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研究》的研究内容与我自己的研究旨趣密切关联。在拙著《实践规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基础上,我试图将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探寻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现实实践功能,研究将科学的实践理论转化、内化、活化为亿万实践主体实践活动的具体途径,从而在科学“解释世界”的基础上,合理地“改造世界”,彰显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学术性、科学性、现实性和实践价值。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是当下中国最重要、最根本的实践活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无疑是当下中国社会最大共识的实践理念,希望《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研究》的出版,能够为更加自觉而合理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尽一点绵薄之力。
“五位一体”的和谐社会是中国道路的逻辑必然和现实展开。和谐社会重在建构。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个历史过程,建构和谐社会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而这些建构条件都必须通过实践主体的实践活动才能成为现实。因此,亿万人民的实践活动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最深厚、最直接的现实基础。建构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产生和形成和谐理念,和谐理念必须转化、内化和活化为人们的实践活动,使其成为和谐实践。和谐理念、和谐实践、和谐实践主体是“三位一体”的统一体,三者统一于建构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及其过程。随着和谐理念的逐步对象化和现实化,具有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能力和自觉主体意识的、规范自律的和谐实践主体将在现有基础上大量涌现,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团结、公平正义、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将逐步实现。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7117792 如需购买下载《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研究是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13.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16 的主题关于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