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曹建民,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矛盾运动中从生产关系这个侧面对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探索。耕地使用制度和生产组织制度创新是本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作者介绍:

修长柏,内蒙古突泉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管理学博士,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助理,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内蒙古人文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畜牧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农业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科技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华北区专家组成员,内蒙古“321人才工程”二层人选,内蒙古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获内蒙古“草原英才”项目资助。共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完成国家、地方和国际合作项目近30项。      曹建民,内蒙古赤峰市人,教授,博士,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畜牧业经济、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擅长农村系统调研与社会经济实验。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软科学》等杂志发表CSSCI论文20余篇,英文文章4篇,其中SCI论文2篇,专著1部。曾任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林牧渔业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林牧渔业经济研究会畜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目前任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核心研究人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后备专家。      李主其,1941年9月生于湖北竹溪县。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68年-1978年在内蒙占自治区下放锻炼。1978年奉凋到红旗杂志社工作。1979年3月~1980年9月考进中央党校理论研究班学习。1985年8月任红旗杂志社经济部编辑。1985年8月~1986年6月任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主编。1986年6月起分别在国务院办公厅调研室、综合司、秘书局工作,先后任处长、副司长、局长。1998年12月-2000年l2月任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副部长级)。2000年8月兼任、2000年1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2003年3月后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2008年全国人大换届后退休。2009年6月,受聘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顾问、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行政管理的研究以及有关刊物的编辑工作,在中央政府有较长的行政管理工作经历,曾参与起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曾出版过若干与工作相关的论文和专著。

书籍目录:

第1章 我国新时期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

1.1 现代化及其内涵

1.2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1.3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理论界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

1.3.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

1.3.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末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

1.3.3 21世纪初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讨论与认识

1.4 对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与界定

1.4.1 新时期的农业现代化

1.4.2 侧重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理解和研究农业现代化

1.4.3 农业现代化是一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2章 新时期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性

2.1 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2.1.1 注重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

2.1.2 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加快农业生产的高科技化,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依托

2.1.3 本国农业的国际化,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新时期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意义

2.2.1 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迫切需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2.2 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二农”问题,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2.2.3 农业现代化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3章 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比较研究

3.1 纵观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

3.1.1 原始农业

3.1.2 封建社会农业

3.1.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业

3.1.4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的发展

3.2 环视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2.1 法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3.2.2 荷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3.2.3 丹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3.3 从生产关系人手,创新生产方式和组织制度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第4章 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问题与机遇

4.1 我国农业总体发展状况

4.1.1 第二、第三产业高速增长

4.1.2 农业虽快速发展但仍相对滞后

4.2 农业内部各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4.2.1 种植业生产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4.2.2 畜牧业生产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4.2.3 林业生产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4.2.4 水产业的生产与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4.3 我国发展农业的资源约束

4.3.1 农业自然资源现状

4.3.2 农业社会资源现状

4.3.3 人多地少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4.4 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拥有的条件与面临的机遇

4.4.1 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容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4.4.2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制定法律、政策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4.4.3 国际合作领域的扩大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5章 创新耕地使用制度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

5.1 创新耕地使用制度、促进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

第6章 创新生产组织制度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7章 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与资金支持研究

第8章 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宏观政策的思考

内容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叶,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推行达20多年的人民公社体制。30多年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中国农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国民经济取得全面飞速发展,其中农业生产力的水平比之30多年前也有了巨大的提升。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制度的创新及生产关系相应枢应调整成为当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中国耕地逐渐减少和人口增加致使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水资源日渐匮乏,粮食安全已成为紧迫而重大的战略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测算,2010~2011年,世界谷物产量约为22.16亿吨,而消费量达22.54亿吨,粮食的供求已出现缺口。况且,目前全球仍有9亿多人口处于饥饿之中。仅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中国的粮食安全靠进口是靠不住的。“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足则天下安。”可见粮食安全,确实关乎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毋庸置疑,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正确的。问题在于,在21世纪我国特定条件下究竟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我国农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愈加明显,耕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逐渐扩大,农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异军突起。与此相伴随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弊端也开始逐渐凸显。这种小农小地块的生产和组织方式造成农业缺少规模效益,大面积机械化受到制约,更无法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上述变化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醒。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究竟该怎样发展?中国农民如何实现小康和共同富裕?这是当前我们国家和人民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4133776
如需购买下载《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3.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320.1 的主题关于 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