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元素品读

中国文化元素品读

罗光乾, 著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9.8

书籍简介: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古都无疑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

书籍目录:

一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走近长安

西周丰镐,秦中第一都城

公刘、古公奠定基业

文王作丰,武王居镐

褒姒一笑,幽王失国

《周礼》奠定营国制度

秦都成阳,没有城墙的都城

收复周朝失地,从奴隶到国君

始皇帝,法天象地造成阳

阿房与秦陵,成为千古疑案

西汉长安,奇特的斗城

刘邦,从“沛公”走上帝位

印证天意的“斗城”

壮丽以重威的未央宫

见证衰落的明堂辟雍

秦砖汉瓦

隋大兴城,布局最严整的都城

宇文恺受命修建大兴城

首创科举取士制度

成也运河,败也运河

大唐长安,国际都会

天下第一城

彰显帝王霸气的大明宫

多彩多姿的盛唐文化

秦中,让帝王青睐的王气

帝王为何选秦中

八水绕长安

上林苑中昆明池

二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走近洛阳

夏都斟郡,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大禹,远去的禅让制

妹喜,一个让夏桀亡国的女人

商汤西亳,青铜文明之花

商汤都西亳

伊尹,巫师,第一代帝王之师

东周洛邑,从陪都到国都

周公与洛邑

平王迁都洛邑

汉魏洛阳

东汉雒阳

曹魏洛阳

白马寺,中国佛教第一寺

隋唐东都

中国特色的陪都

隋炀帝营建东都

武则天与神都

洛阳八景

龙门山色

马寺钟声

金谷春睛

邙山晚眺

天津晓月

洛浦秋风

平泉朝游

铜驼暮雨

三金银宫阙诸天上,锦绣山川一气中走近北京

燕蓟古城的兴起与衰落

燕都蓟城,荆轲作别

隋唐幽州,军事重镇

走上五朝帝都

辽代陪都

完颜亮营建金中都

忽必烈为何选择了燕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

宅中图治,顺治迁都京师

恢弘庄严四重城

外城,拱卫都城的屏障

内城,分工不同的城门

皇城,宫廷与百姓的分界线

紫禁城,三千年宫殿建筑之孑存

北京城,礼制文化的经典

紫禁城里的宗法礼制

坛庙里的数字准则

四合院中的礼制等级

胡同的历史变迁

四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走近南京

虎踞龙盘的金陵古邑

范蠡城,南京的源头

金陵之名的由来

政权更迭频繁的六朝故都

孙权创立建业城

东晋偏安建康

六代豪华的南朝都城

李煜泪别南唐江宁

明代都城南京

朱元璋为何相中了南京城

风貌独具南京城

国子监,我国最大的国立大学

唐诗里的金陵

远去的台城

烟笼水月的秦淮河

夕阳中的乌衣巷

五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走近杭州

从吴越争霸之地走上五代吴越国都

伍子胥相土尝水筑吴城

吴越王钱镠建都杭州

苏东坡杭州浚湖

南宋都城临安城

“行在所”的临安

“来时瓦合,去时瓦解”的瓦舍

杭州名胜

灵隐寺

六和塔

飞来峰

岳王庙

雷峰塔

六川原平广,水陆都会走近开封

魏都大梁

魏惠王迁都大梁

名垂青史的夷门

从汴州到开封

汴京的兴起

五代的都城

北宋东京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赵匡胤的迁都之梦

城墙重重的东京城

金朝汴京

完颜亮迁都汴京

雄健华关的汴京皇宫

汴京的衰落

黄土淹没的文明

城摞城的奇观

迷雾重重的《清明上河图》

千年古刹相国寺

七甲骨故里,殷商古都走近安阳

殷商古都

殷商的来历

一片甲骨惊天下

殷墟,揭开殷商王朝的神秘面纱

曹魏邺城

曹操都邺城

建安文学与邺中七子

乱世邺都

赵石虎营建邺都

南北朝时期的邺城

前言

沧桑古都,文化血脉

五千年的悠悠岁月里,历代王朝兴衰更替时的战鼓号角、旌旗猎猎的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卷,如今都已离我们远去;文治煌煌、武功烈烈的秦皇汉武,留给后人的,也只有那些散落在神州大地上的一处处残垣断壁。历史已经不再鲜活,我们亦无法复制,但是,那些带着几分神秘、透着几分苍凉的古都城,却无声地记录了中国文化传承的渊源。据北魏以后的文献记载和历史考证,数千年的中国大地共出现过都城二百多处,这些古代都城不仅在中华文明史和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以其类别之多、历史之久、数量之众、形制之奇,在世界古都之林中卓然屹立。

古都,是一幅历史文明的画卷,是文化传承的血脉,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它辉耀着中华民族昔日的荣光,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沉重与艰辛,同时也浓缩了精深博大的中国文化。

漫话古都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广大,王朝政权先后迭出,极为繁多,但是,无论是一统天下的帝王,还是割据一方的政权,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立国之本,那就是在自己统治的疆域之内,选择一个适中的地方设立都城,并不遗余力地大肆营建,以图帝业稳固。都城,作为政权基础和统治中枢,在统治者的心目中,其地位与作用是至高无上的、不可替代的。

都城,立国之本

古人说:“倾城就是倾国,城坏就是国破。”也就是说,国都的丧失就等于丧失了国家。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是统治者行使最高权力的地方,更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在中国古代,对于都城的称谓多达五十余种,常见的就有京、都、邑、京城、京师、京都、京阙、京邑、京畿、帝都、帝宅、帝里、皇都、皇畿、皇京、神京等等。东汉时期,许慎在《解文说字》中对“京”的解释是:“人所为绝高丘也”,对“都”的解释是:“有先君之旧宗庙日‘都”’;《尔雅.丘释》则说:“绝高为之京”、“卓绝高大之丘,而人力为作之者名‘京”’;《释名》在解释“都”时说:“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春秋公羊传》中说:“京师,天子之居也。师者,众也。京者,大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由此可见,都城的每一种称谓,虽然都有各自的解释,但却有一个相同的特征,那就是与君王有关,是天子居住的地方,而且有高大的建筑和众多的人口。

中国都城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肩负着军事堡垒和政治中枢的双重任务。《吴越春秋》中说“筑城以卫君”,一语道破了君本位的都城要义。在历代都城之中,君王居住并行使权力的宫殿,是国家政权、军权、祭祀权的最高集中地,是中国都城的核心和主体。这种以宫殿为核心主体的都城风格,是中国都城的一大特色。它们与神权至上的北非、西亚、南亚和欧洲古代中世纪的以宗教祭祀建筑为中心的都市格局有着很大的差别,与近现代都市以商业经济为都市主体的情形也大相径庭。

此外,中国古代都城还具有反复迁移的特点,不像地球上的其他文明那样,拥有比较稳定、单一的都城。例如意大利,从罗马时代一直到现代,罗马作为它的都城从未更换过;巴黎从五世纪开始至今,依然是法国的首都;国家疆域辽阔的俄国,从辅基大公国直到苏联解体,其都城也没有超出莫斯科、彼得堡之外。而中国历史上的都城,随着朝代的更迭,却是屡屡迁移,据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记载,自上古至北魏时期,都城就有一百八十多处。

中国古都知多少

古都,就是昔日的都城。当一个王朝更迭之后,前朝的都城就成为了古都。今天我们所讲的古都,是指有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相互印证、年代可以确认的我们历史上的都城。从广义上来讲,一个独立的、不受外来势力所控制的王朝或政权的政治中心,就是古都;而从狭义上来讲,古都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王朝或政权的都城,而且其建都的年代应该是较为长久的而不是过于短暂的,其遗址的地理位置也应该是确切的而不是一种推论,并且距现今的城市较近,而不是远离城市的废墟。根据这样的定义,我国广义的古都有二百一十七处,狭义上的古都则有六十五个。

内容摘要:

  五千年的悠悠岁月里,历代王朝兴衰更替时的战鼓号角、旌旗猎猎的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卷,如今都已离我们远去;文治煌煌、武功烈烈的秦皇汉武,留给后人的,也只有那些散落在神州大地上的一处处残垣断壁。  本书从文化视角,解读古代都城的风貌,展示七大古都的魅力,由此展形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古都,是一幅历史文明的画卷,是文化传承的血脉,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它辉耀着中华民族昔日的荣光,记录着中华文化民族历史的沉重与艰辛,同时也浓缩了精深博大的中国文化。【作者简介】  罗光乾,1967年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县。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在农村任教十余年。自幼迷恋写作,有多篇文学作品和教研论文发表。2000年开始从事专业写作,内容涉及教育、心理、健康等社科领域,迄今出版的图书作品近三十余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文化元素品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7247111
《中国文化元素品读》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京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文化元素品读是京华出版社于2009.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28.5 的主题关于 都城-研究-中国-古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