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158.0
本书收集了黄树森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文艺批评、广东发展和岭南文化等的独特见解,包括批判“文艺黑线”论,为“香港电视”辩导,引进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和新派武侠小说等;提出“经济文化时代”“叩问岭南”“珠江大文化圈”等理论主张,对学界和社会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广东文化发展脉络的一部小史,也是研究黄树森和广东文化的参考文献。此书与同时出版的《说黄》,是他人对黄老的评论文章,与本书相得益彰,两本书可分可合,部分套装销售。
这本《黄说》就像是黄树森八十年人生所酿造的一坛老酒,从1955年入读中山大学中文系至今,六个人生的十年,分别对应着磨难、困顿、启蒙、解构、重构和体验,幻化成奇诡精妙的文字,化成了六十年评论生涯的大江东去和小桥流水。有主食大餐,亦有饭后甜点。别册《黄大记》,可以说是一部伴随着其文艺批评生涯的“野史”,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勾勒出了情眷本土、叩问岭南的荦荦大端。
读《黄说》,可以一气呵成,更可以“风吹哪页读哪页”。它以随笔式的评论,让人触摸到“红叶绿苔”,更感受到历史的脉络。
碎片语摘录:
“如果真话的紫丁花凋谢,弥天大谎的罂粟花必然盛开。”
“岭南不缺文化,缺吆喝和自信。”
“真理像一只足球,只有通过众人的撞击、抢夺、盘旋、传递,才能射入球门。”
一个人与一部文学史,“文化缅怀、人生洞见、社会淬砺,会通于此。”挽留时代细碎,六十年评论生涯,正是一部广东文艺批评发展史。
他第一个引进梁羽生的小说,并在报刊上连载,一时洛阳纸贵;他和金庸是多年好友,并于2001年邀请金庸到广州,那是金庸第一次在广州的公众场合出现并演讲;他还引进了白先勇的小说,在青春版牡丹亭的推广上不遗余力,是名正言顺的昆曲义工;甚至于,在说“恭喜发财”都被批判,连看“香港电视”都要偷偷摸摸的年代,他就已经在报刊上公开力挺潮流!
“不惑之后的他,越来越生猛,完全是一副满血复活的面貌,新点子、新概念、新思想层出不穷,生命年轮越发闪出耀眼光彩。他用智慧和心血打造出的这把宝剑,在岭南文化的天空下大地上斩杂草、护奇花;传导文化杂交,试验凹凸跨界,他以逆生长的方式,建构了他经年追求的‘灵动飘逸、虎虎有生气的岭南评论文风和格局’”。……
如今,他年界八十,却依旧目光炯炯、生气贯注,宝刀未老!推出了《黄说》《说黄》两部巨作,构成了一种“多重折射、异常有趣的互文关系”。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黄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54801376 如需购买下载《黄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广州 | 出版单位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5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