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风云

抗战风云

杨浩,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以人民抗日活动为背景,通过在抗战动乱年月里的坎坷遭遇,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梅花傲雪般的民族伟大精神。

书籍目录:

第一章铁梅难开

第二章残梅纷落

第三章无可选择

第四章痛苦的陈述

第五章不得消停

第六章挥不去的情怀

第七章热土乡情

第八章秋天里

第九章狂飙与期盼

第十章乱世的追求

第十一章盟友

第十二章老太爷的叹息

第十三章不速之客

第十四章伤惨的往事

第十五章沙龙

第十六章沉醉与偷生

第十七章被折断翅膀的鸟

第十八章婚事

第十九章狼与狗的勾结

第二十章大舅的烦恼

第二十一章被抛弃的热土

第二十二章国事家事

第二十三章节外生枝

第二十四章狼外婆未了

第二十五章揭发

第二十六章老四的勾当

第二十七章劫持

第二十八章春天的困惑

第二十九章生日风波

第三十章锄奸

第三十一章溶血长城

第三十二章三小姐的选择

第三十三章深入虎穴

第三十四章行动

第三十五章拼搏

第三十六章哀悼

第三十七章危机时刻

第三十八章爆发

第三十九章启迪

第四十章历练

第四十一章使命

第四十二章夏天的风暴

第四十三章关门打狗

第四十四章老太爷的亲情

第四十五章两种选择

第四十六章暴乱

第四十七章最后的时刻

前言

我想,无论是谁,当你面对这部长篇新著《傲雪残梅》时,你都会心怦血沸这是怎样的一部小说啊:慷慨赴死的全民救亡,生死铁血的灵魂拷问,凌霜傲雪的高洁情操,凄美冷艳的爱情故事,使你不能不沉浸其中;无论是谁,当你面对这位耄耋作者杨浩老人时,你都会肃然起敬这是怎样的一位作者啊:超越历史的高端站位,诉诸形象的精神追求,尊重史实的艺术升华,呕心沥血的战争叙述,使你不能不为之叹服!

老实说,我是在不经意之间走入这部小说的艺术世界的,多年的职业阅读已使我对一般作品失去了应有的解读激情,我当然也不会对这部小说存有过高的审美奢望。然而,当我翻阅几章之后,我感动了。我仿佛穿越了遥远的历史沼泽,回到了那令我们民族耻辱、激愤、悲怆、揪心的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悲壮的救亡呐喊、那沉重的历史回声激荡在我的耳畔;那高昂的民族正气、那高尚的人格情操冲撞着我的心灵,我甚至一时不能自已!铁骨铮铮,笑对狼烟烽火;同仇敌忾,高歌爱国情怀,这部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作品,是一部我们应该看重的爱国主义教材!

鲁迅先生说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是烛照人类前行的灯火;一位西哲说过,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弘扬民族的精神,成为人民的代言人。《傲雪残梅》就是这样的作品,尽管它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小说文本是一段极其沉重的叫人压抑的历史叙事,它聚焦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中华民族那场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描写了从锥心裂胆的“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北平世相和长城抗战,以旷世名画《墨梅》为寓意,通过清朝三品都统,北洋水师军官王老爷子一家两代人与女婿梅家前赴后继、抵御外侮的斗争和可歌可泣的献身经历,热情地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义薄云天、特立高洁的伟大灵魂。贯穿作品始终的故事纽结是一幅王家的传世国宝元代大画家、大诗人王冕的名画《墨梅》,流溢小说字里行间的思想含蕴是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冰霜磨炼后,忍开几枝新。独立江山雪,能开天地新。”无疑,这首题画诗歌是作品的深刻主题。观史可以鉴今。当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我们是多么需要这种宝贵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啊。落后就要挨打,惨痛的教训永远不能忘记。这,大概就是杨浩先生力图用这部小说昭示给我们的真理吧。

我以为,小说最引人瞩目的亮点,就在于它对历史真相的大胆还原和勇敢逼近,这是作品在历史叙事中的可贵超越和贡献。

于是,我们看到《傲雪残梅》中,北平那段历史的真实状貌得到了大胆的还原:那是整个中国都陷入巨大的民族灾难的时刻,那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救亡图存,古老的中国在呼唤,不屈的人民在斗争……可以认定,小说基本上逼近了历史的真实,彰显了中华民族压倒一切敌人的伟大精神。这种真实,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全景画般的真切。它不但写了我们党对北平各界群众抗日活动的有力领导,而且写了国民党的地下抗日活动;不但写了我们党西山游击队对日寇的生死决斗,而且写了国民党军队气壮山河的长城保卫战;不但写了我党领导的学潮和“一二.九”运动,而且写了国民党军队的卢沟桥和广安门战斗,所有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历史真实,从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全景图画。这在以前的作品中是非常鲜见的。因此,你能忽视它开创先河与填补空白的价值吗?特别是对长城保卫战的浓墨重彩,更是值得重视的书写。这场对保卫华北至关重要的惨烈战役,人们以前很少得知。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以他们的血肉之躯,在祖先留给我们的长城上,英勇抗击日寇达三四个月,为保卫古都,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壮歌,读来令人欷臌感叹。今天,这些事实终于冲破烟锁尘封的历史向我们走来,我们不能不感到无限欣喜。我想,现在和未来,同我们不会忘记狼牙山五壮士一样,我们也不会忘记长城七烈士、闵行八百壮士;同我们不会忘记平型关一样,我们也不会忘记台儿庄、昆仑关;同我们不会忘记百团大战一样,我们也不会忘记湘桂会战、缅甸远征军……因为,这都是我们的同胞英雄以他们的年轻生命,为抗击日寇,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啊!因为,那里流淌的,都是我们炎黄子孙同样殷红的鲜血啊!无可否认,在渐行渐远的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但我们为此付出的也实在太多。大片领土的丢失,大好机遇的丧失,民族分裂的伤口,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复杂的情愫。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不是作家希望在小说中让我们感悟到的哲理呢?

我还注意到,作家对上世纪三十年代北京社会生活的形象描绘,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推出的一帧帧社会风俗画十分逼真,使古都风貌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那绿树掩映的北海白塔,那飞檐斗拱的故宫角楼,那车水马龙的西单大街,那静谧恬静的劈柴胡同,那雄浑悲壮的长安落日,那云淡风轻的西山古寺,那长满青苔的石阶,那刻镂套环的木窗,那白杨古槐,那风筝鸽群,那绵长的豆汁叫卖,那苍凉的磨刀喊声……是那群令人心醉、神往,而风雨飘摇中古都的沧桑和嬗变,又是那样令人心碎、感伤。所有这些,无不展示了作家对古都北京意蕴的深刻诠释和无限真情。比如,下面这段对抗战前老劈柴胡同的氛围观照:

从家门口望去,那劈柴胡同是一条宽敞的胡同,呈喇叭口状,紧对着西单商场。出了胡同就是西单北大街,南面是古老的西单牌楼,一条长安大街贯通东西,那里是一条城市的通衢,自然交通十分便利。像北平所有的胡同一样,这里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几百年来人们为自己安排好的一个适应生活的街区,那整齐排列的青砖房,那房前的青石台阶,门前的石鼓、石狮子,被磨得锃亮的黑色上马石,墙壁上那圆形的栓马石孔,栓马桩,无不代表着一定等级的家族。民国了,阔绰的家门前还建有汽车库,红色的库房大门,显示了这家主人的不寻常地位。胡同口是一个小小的商铺区,早上卖油条的,炸焦圈的,喝豆汁的,卖卤煮火烧的比比皆是。卖菜的推着车吆喝,收破烂的敲打堂锣,这些有节奏的声音,穿过胡同,仿佛是一曲动听的乐曲,十分好听。平时这里是幽静的,连人们喝豆汁的声音都是那么有节奏,决不发出吸溜的声音;穿着“老北京”布鞋走起路来轻柔的响动,又是那么安详;从没听过有盗贼及梁上君子之徒在这里出现。从这里抬头往东面看,可以看到皇城那高耸的金顶子,那是一种居高而下凌空的权威,让人视之不敢喘大气。人们是淳朴而友善的,一大早见面西城的会互相说:“您吃啦?”东城的会说:“您喝啦?”……

这些文字,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宏观有微观,有叙事有描写,将当时的社会风情尽收笔底,让读者对此一览无余,不啻是一幅动态的、类似的“清明上河图”。

除此,小说还有许多优长。不过,作为一部非专业作家的作品,《傲雪残梅》当然还会存在许多不足,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我看来,其主要缺憾有三:一是作品的叙述视角和手段还有待改革。整个作品主要是围绕王氏大家族来进行叙述的,可叙述的视角似乎游弋不定。虽然多数篇章是第三人称叙事,但有时又有所变换,如间或采用了儿童小春的视角,或者是王老爷子的视角等,这就影响了故事情节的连贯性。还有,叙述的手法虽然平实、晓畅,但是过于单一,缺少路数的变化,这就造成了文势的单调。二是对史料尤其是高层人物的史料还有待进行深度的艺术加工。像张学良、何应钦、土肥原等人物,就有些概念化,缺乏充盈的生命血肉。还有些引文,如古诗词,‘时有错讹,需要认真对照。三是有些人物形象立不起来,缺少个性化的色彩。比如于大力,这个党的地下工作者形象就不够成功,说话办事就有些矫情,似有概念化之嫌。

杨浩先生是一位军人出身的作家,有着戎马关山的非凡履历。我揣想,小说里一定有他本人传奇的人生轨迹。不然,他如何将那个年代表现得那样生动,将王、梅两个家族的人物写得那样感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相信,杨浩先生的创作一定会不断获得丰收,一定会为读者奉献更多的好作品!

权为序言。

2009年9月6日

承德北京

内容摘要:

  古老的中国在呼唤,在斗争;铁树铮铮,笑傲狼烟烽火;国仇敌忾,尽述宅门情怀。  这部长篇小说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作的。作品经评委会严格评定,曾获2009年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优秀奖。  全篇以墨梅画为引线,层层审图,跨越了半个世纪(1894-1944),从中日甲午海战,到“九一八”事变,长城抗战,一直到抗日的最后一站(漓江抗战),描述了中国人民几十年来对日本侵略者所做的抗争,特别是以三代军人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保卫中华民族抗击外侮中所表现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史诗著作。  王老太爷是北洋水师的老兵,他亲历了当年甲午海战中国那场惨烈的失败,在四十年后,他当年的日本竞争对手闯进他的家中,他愤怒的举起枪……梅安治这位东北军的高级将领,面临国民党对日本侵略的不抵抗政策,他从彷徨、愤怒中终于走上了抗日的战场……梅小春这个孩子,从小就在深受日本侵略者压迫的环境里度过,直到长大成人,终于以一个抗日军人的姿态投入了战斗……整个民族卷入了那场旷日持久的民族灾难!  本书通过王、梅两个家族在抗战中所遭遇的苦难以及在血与火的掺痛经历中所表现出的拼搏气概,浓缩了整个中华民族对强权所展现出来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作者简介】  杨浩,离休干部,土家族,出身于国民党高级爱国将领家庭,父亲曾任东北军53军中将军长。国民政府军训部步兵总监,曾参与指挥长城抗日作战。获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  杨浩,1932年出生,少年就读天津南开中学,1949年初参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任文工团员。文化教员,和指战员一起参加了渡江战役。撰写解放军卅年征文。为老将军写过回忆录《星星之火》等并出版,成为“军优秀文化教员”。  1950年随38军首批入朝作战。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并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军功章。  1959年转业到大庆,毕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20世纪90年代从事电视剧创作与拍摄,先后创作拍摄电视剧《春雨细无声》(首届教师节由中央电视台播出)。《使命》(获92年广电部。司法部“金剑奖”)《蓝盾在这里闪光》,《失去平衡的人》等多部集。当选为大庆戏剧家协会理事,市人大代表等  晚年开始从事长篇小说创作。先后创作有《风流烟云》《铁树风雷》《漓江血虹》等近百万字。以史为鉴,以益后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抗战风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8728636
如需购买下载《抗战风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300

书籍信息归属:

抗战风云是中国社会出版社于2009.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