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看金庸

网看金庸

朴素, 编选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5.0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网友自由品评金庸的作品集,里面所选的三十多篇文章几乎涉及到了金庸小说的方方面面,大到作品艺术、政治形态、思想内涵,小到武工排名、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切入之小之巧之刁,其见解之高之深之新,其逻辑之严谨,分析之精到,洞察之细微,均令人为之折服,总之,这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三美兼具的优秀编选之作。

书籍目录:

代序:网络上的金庸小说

白马啸西风

张无忌与他的爱人们

金庸笔下的江南女子

从心理角度审视金庸笔下的爱情母题

金庸笔下之四种寂寞

仗剑天涯

点评金庸武侠十大经典对决

金庸小说人物武功排名

明教的意识形态危机

丐帮的兴衰荣辱

郭靖的学武天分

笑傲江湖

金庸小说之十大最衰帅哥

金庸人物戏说

我和金庸群侠有个约会

一束金发引发的血案

暗战

其实,我是一个卧底

我所喜欢的武侠人物之慕容复

令狐冲的自由主义转向

金庸四侠

“天龙”中的可疑人物

《笑傲江湖》人物分类大盘点

闲说江南七怪

从岳不群看优秀武侠中的人性刻画

杨逍

完形填空之苗人凤

眉批金庸

自由的虚幻重读《笑傲江湖》

赏善罚恶令的下落

武侠中的政治学

金庸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民族观

金庸笔下《合同法》典型案例

金庸小说人名举

金庸三读

江湖世界的内省金庸小说中的文化反思

重读《笑傲》话江湖

附录:金庸年表

前言

金庸小说自20世纪80年代登陆内地之后,形成不可思议的阅读浪潮,几乎是“凡有井水处,皆有看金庸者”。90年代,金庸小说由“俗”变“雅”,其文学价值逐渐被文化界认同,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一川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将金庸列为文学大师之一,排名第四,在鲁迅、沈从文、巴金之后,老舍、郁达夫、王蒙之前。自此以后,对金庸小说研究的热潮由港台席卷至大陆,金庸登堂入室,作品逐渐为中国大陆的文学界所认可,而央视金庸剧的播出,更是推波助澜,让金庸小说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这期间,京城作家王朔对金庸的批判更是火上浇油,让金庸红得发紫。王朔认为,当时流行的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初读金庸是一次很糟糕的体验:情节重复,行文啰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挡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的深仇大恨,整个故事情节就靠这个推动着……我认为金庸很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

王朔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文坛内外的诸多争议,众多金迷更是反响强烈,纷纷网上直抒胸臆,对王朔大加抨击,一个批判王朔的高潮汹涌而至。

倒是金庸本人以平和的态度回应了王朔的批评,但金庸先生不愧为武侠大师,回应文章虽然温和低调,却如其笔下的恒山派武,学绵里藏针,意味深长。此举足见金庸之不“庸”也。其实任何作家的作品都应该允许别人看了说不好,从这种角度来说,王朔批评金庸,原本也无可厚非,就比如莎士比亚,应该称得上大文豪了吧,可他的作品在托尔斯泰看来却一钱不值。但王朔的文章至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未看金庸小说(王朔自己说:“《天龙八部》7本,捏着鼻子看完了第一本,第二本怎么努力也看不动了。”),二是站在雅文学的角度抨击俗文学。

评论金庸小说,首先要看完金庸小说,最起码也要看完三部代表作《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才有批评的资格,怎么能仅凭《天龙八部》7本中的第一本,就全盘否定金庸的文学成就呢?昔年《南方周末》的杂文家鄢烈山先生也是如此,未看金庸小说就大加挞伐,结果招来众怒也。文学的雅俗之争自王一川教授将金庸列为文学大师之一,排名第四,便引起文坛的极大争议,许多人认为武侠小说只是通俗文学,金庸小说只是极畅销的通俗文学而已。然而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之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最开始也被当时的文化人认为是俚俗之作,难登大雅之堂。随着时间的流逝,欣赏口味的变化,当初的俚俗作品慢慢地成为文学的经典之作。谁敢断定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未来的年代里不能成为经典呢?大陆学者最推崇金庸者,估计当属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先生,在其用力甚深的《金庸小说论稿》一书中,对金庸小说做了极高的评价。严家炎先生从文化生态平衡的高度研讨了武侠文化的作用,澄清了学界长期以来对武侠小说的误解与偏见,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了金庸小说的“三维”组合与作品的现代精神、情节艺术、生活化趋向、影剧式技巧,以及金庸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学、五四新文学的联系,并从文学雅俗对峙的角度衡定了金庸的历史地位。金庸小说确实不能等闲视之,如仅仅以小说读者的眼光泛泛而读,诚如前贤所说:“所求者狭而有限,则所得者亦狭而有限”(旅美学人陈世骧语)。如能探求追索作者未必明言的心史,可能会增加一些新的阅读乐趣。

譬如《天龙八部》遗留下未曾言说的余味,则是悲天悯人的仁慈和宁静淡远的高致。

从小说文本来看,金庸确实是一位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他自己说过:“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金庸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五四新文学的经验,在保持武侠小说传统范式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艺术创造,体现出现代人应有的时代意识,成功地实现了武侠小说从思想到艺术的多方面的革新,使作品呈现出许多崭新的质、素。“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就认为“贯穿在金庸小说里的思想主流,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与旧武侠小说平庸乏味的文字相比较,金庸小说的语言有其独特之处。它既有传统小说语言的优美、精练、准确、传神等特点,而又流畅易懂,文章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金庸还杂用了各地的方言,借以刻画人物,如吴语的软绵,川语的佶屈,用来无不曲尽其妙,加之还不时杂以诗词韵语,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说的文学色彩。

随着网络写作的深入发展与变化,网络上出现了大批谈论金庸小说的文字。这些文字有俗有雅,几乎包含了金庸小说的方方面面,而且一些角度之新颖,确实非报纸杂志所能相提并论。譬如谈人物武功排名,谈玄铁剑法和独孤九剑谁更强,谈明教的组织结构,谈明教的意识形态危机,谈丐帮的兴衰荣辱,谈郭靖的学武天分,谈化功大法、吸星大法与北冥神功,谈赏善罚恶令的下落……在这些看似搞笑的文字里透散出写作者的幽默心态与追求有趣的“王二”风格。而在《暗战》的帖子里,作者把金庸小说未曾道明的隐层意思都写出来,其论理逻辑之清晰,确实令人折服。类似的好文章还有很多,读者自可辨识。在金庸武侠作品的“陌生化”的惊喜与震撼之下,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沉闷单,调,被纸上世界一束神话般的光芒所照亮。我们迷醉在英雄侠士表面上的个人自由,然而没有看到“江湖世界”背后强大的主宰性和操纵性异化力量。沧海一声笑,世间其实没有自由可言。

后来,为了践行师门的遗命,她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张无忌,甚至杀人灭口:殷离、赵敏都险些丧生于她的毒手,谢逊的被擒,她也要负大半责任。包括张无忌,少林寺的屠狮会上,她难道不是以博得武功第一的美名,施行诡计,再度打得他重伤吐血?这些情境,还有什么温暖的爱意存在?游荡其间的,只是冷酷无情,利欲熏心。比起赵敏为爱情而甘心放弃高官显爵与荣华富贵,抹消族群界限与正邪差异,周芷若的美丽形象难免要大打折扣。

她最终以一个虔诚的忏悔者的姿态现身,为往事忏悔,为爱情忏悔,这在十五部小说中,唯有郭芙一例。而郭芙几乎是金庸笔下最最失败的女性,周芷若当然不能等量齐观。于我,决不认为周芷若的悔过全然是良心发现,因为如果不是杨过与小龙女的后人翩然降临,挽狂澜于未倒,拯大厦于将倾,周芷若会依然得势,从外界的优越延伸到内心的优越,恐怕难以生长出忏悔的种子。依照我的刻薄理解,她的放下屠刀、回头是岸,既源自失败者的心理刺激,又源自殷离复活而引发的恐惧感,还有,那就是又一个用泪水编造的圈套,诱惑张无忌上钩,君子一诺,答允为她做一件她所求的事。

而出于对《倚天》喜剧性结尾的认同,我愿意这样善意地诠释周芷若的做法:爱情,从来就是一个圈套,是尤利西斯的自缚,是爱人自己加于自己头上的诅咒。所以,“张无忌情知跟她击掌立誓之后,便是在自己身上套了一道沉重之极的枷锁……”可他还是决意扬起手,朝着貌似甜美的未来,温柔地击下去。

内容摘要:

  金庸既是一个平民喜爱的作家,也是被学院派经典化的作家。方舟子先生说,有华人处就有金庸,有网络处也有金庸。本书选取了天涯社区等知名网站网友品评金庸的妙文,几乎涉及到了金庸小说的方方面面,大到作品艺术、政治形态、思想内涵,小到武功排名、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切入之小之巧之刁,其见解之高之深之新,其逻辑之严谨,分析之精到,洞察之细微,均令人为之心仪折服。实为“金学”入门之理想读物也。  本书所选文本,力求比较客观地反映当前网络金庸之全貌。选文的标准,一是需有一定的质量;二是突出网络特色,重个性文字,与学院派的写作风格尽量体现出区别;三是适当考虑文章在风格选编自网络,不重视作者名气,并尽可能不选众所周知的名家名作,但少数长期在网络发表作品并具有较大影响者除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网看金庸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网看文丛
9787534744471
《网看金庸》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郑州出版单位大象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网看金庸是大象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425 的主题关于 金庸-侠义小说-文学评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