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与史前文化演变

稻作与史前文化演变

吕烈丹,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150.0

书籍简介:

本书归纳了到目前为止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农学和基因学等相关学科对稻作起源研究的资料和理论要点,根据作者十多年来进行的采集和栽培实验、植物硅酸体研究、民族志资料收集,并分析已经发表的考古学资料,探讨稻作在中国长江流域和淮河地区的起源、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史前人类的定居模式、聚落形态、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信仰理念以致环境和资源的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稻作这一独特的经济形态如何在数千年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轨道,在建筑和聚落规划、社会分工、私有财产的出现、手工业的分工、甚至城的出现等方面如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人类的定居、聚落、稻田的建构等又如何最终完成了从野生到栽培稻的驯化,使水稻成为人类生存所依靠的五大谷物之一,并彻底地、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从传说到科学——中国谷物种植起源的研究历程第一节 关于“神农”的传说第二节 20世纪以前对中国栽培谷物起源的研究第三节 20世纪以来对中国栽培谷物起源的研究第四节 回顾与思考第二章 理论框架、研究问题和方法第一节 人类学考古学的理论第二节 相关的自然科学理论第三节 研究问题和方法第三章 野生稻第一节 植物分类和生态环境第二节 野生稻的观察第三节 野生稻的采集实验第四节 野生稻的种植实验第五节 野生稻的利用第六节 考古学研究中野生和栽培稻的辨识第四章 栽培稻第一节 植物分类和生态环境第二节 栽培稻的对比观察第三节 栽培稻的收割实验第四节 栽培稻种形成的自然因素第五节 人类的干预与栽培稻种的形成第六节 从考古学资料看史前稻作技术第五章 稻作的萌芽第一节 气候与自然资源第二节 地域与聚落第三节 经济结构第四节 社会结构第五节 讨论第六章 早期稻作社会第一节 气候和自然资源第二节 定居和人工建筑的出现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变化第四节 社会结构的变化第五节 讨论第七章 发展期稻作社会第一节 气候、环境与自然资源第二节 稻作的发展和聚落的变化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变化第四节 社会结构的变化第五节 讨论第八章 成熟期稻作社会第一节 气候、环境与自然资源第二节 稻田、聚落与“城”的出现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变化第四节 社会结构的变化第五节 讨论第九章 结语第一节 稻作起源、自然与文化第二节 稻作与聚落模式的变化第三节 稻作与经济结构的变化第四节 稻作与社会结构的变化第五节 艺术品的生产与社会结构变化参考文献AbStract后记

内容摘要:

  《稻作与史前文化演变》综合已发表的考古学和自然科学资料、作者进行野生稻栽培实验的结果及对现代稻作社会的观察,讨论稻作的产生和发展与长江中下游及邻近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关系,提出定居是将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为私有财产的积累提供了条件。稻作的发展不仅引起了史前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且严重影响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导致稻作社会中狩猎采集经济成分下降或消失,迫使人类依靠驯养的动植物来生存,从而加速了社会差别。  《稻作与史前文化演变》适合于从事历史、考古、社会学等学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稻作与史前文化演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360786
如需购买下载《稻作与史前文化演变》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5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8 × 21装帧精装
页数 36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稻作与史前文化演变是科学出版社于2013.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S511-092 的主题关于 水稻栽培-农业史-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