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孩子的手

握住孩子的手

梁纪锋, 编著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告诉家长朋友怎样做成功的家长的书,书中阐述的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技艺以及大量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建议足以引起每一位家长的共鸣,让每一位家长都能从中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也相信每一位家长一定能够从中得到启发。本书的一大亮点就是可读性比较强,以现实生活中生动的案例为导引,给家长提供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教子指导建议,是当今中国家长教子必备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谁在影响孩子成长?

第一节告诉孩子:你不仅仅属于自己

第二节这样的家庭影响孩子

第三节这样的学校影响孩子

第四节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孩子

第五节孩子在影响他们自己

第六节告诉孩子:你在圆心中间

第二章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第一节不良行为问题

第二节违法犯罪问题

第三节告诉孩子:球场为什么要有围栏

第三章孩子为什么不快乐?

第一节不良情绪问题

第二节神经症问题

第三节精神疾病问题

第四节青少年自杀问题

第五节告诉孩子:你的头顶是晴空

第四章孩子与周围怎么了?

第一节人格障碍问题

第二节不良性格问题

第三节常问孩子:看见镜子里的你了吗?

第五章孩子在想什么?

第一节不良心理问题

第二节让孩子记住这样一段话

第三节告诉孩子:我想握住你的手

前言

之前,我没想过要写这样一本反映“孩子问题”的书,然而现在它却面世了。并非是我在半道上一时兴起,刻意去给孩子罗列或搜集一些“问题”,而是在不经意间,“孩子问题”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于是,我便写了这本书。

最初震撼我心灵深处的“孩子问题”是浙江金华市某中学学生徐力弑母案。这个年仅17岁的孩子,因不满母亲的唠叨,竟然手持铁锤活活地将母亲砸死。可怜的母亲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惨死在儿子的铁锤之下。我很难理解,平时一个勤学上进、懂事听话的好孩子,怎能对自己的母亲下此毒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弑君”与“弑父弑母”被看做是罪大恶极,因此这起案件发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当我的心情还没有完全平静时,马加爵系列杀人案又一次震惊了我。这个马家几代人才培养出的唯一大学生,竟因不满同学在打牌时的一句指责,而对他们顿起杀心。可怜那4个和他一样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大学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一做了他的刀下鬼。一件芝麻大的小事,至于让一个孝敬父母、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连毁4条人命吗?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

马加爵为何疯狂杀人的答案我还没有找到,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又溜进北京动物园熊山,将事先准备好的一瓶硫酸泼向了两只黑熊。那两只可怜的黑熊突然倒地,来回翻滚,口吐白沫,还不断发出“嗷嗷”的惨叫声。令人诧异的是,做完这一切后,刘海洋竟然像个没事人似的走出了人群。尤其令人费解的是,他对那两只无辜的黑熊施暴的原因,竟然只是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我不敢想象,一个名校高材生,他的思维怎么会如此简单、幼稚?他的行为怎么会如此冲动?就在社会各界声声不息地评论这件事时,北京海淀区一家名叫“蓝极速”的网吧却被两个少年一把火点着了。大火导致24人死亡,多人受伤,而且死伤的多是网吧附近高校的大学生。令人震惊的是,这起震惊全国的纵火案的始作俑者,竟是13岁的张帆和14岁的宋春。他们因为没钱交上网费,而受到了网吧服务员的羞辱,所以对其怀恨在心,便决定火烧网吧。我真的被这件事搞懵了,两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怎么会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他们在做这件事时,就没有考虑过后果吗?如果说以上这些事件,是孩子用自己的手毁灭别人的话,那么另一些事件则是他们自己在毁灭自己了自杀。这是些令人心痛的事件。在我们周围,的确有这样一群孩子:当忍受不了学习的压力、情绪的困扰和精神的折磨时,他们就用自杀的方式来摆脱这一切。仅以北京市为例,2005年1~6月,该市就有14名高校大学生从高楼上纵身跳下……这些天之骄子,他们如此不负责地毁灭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简直就是毁灭了祖国和人民对他们这一代人的殷切希望。

一项统计结果骇人听闻:我国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而在自杀的人群中,青少年高达20%!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少年儿童(5~14岁)的自杀率占自杀总人数的2%!对此,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孩子怎么了?他们怎么如此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然而,人们越是震惊,关于孩子自杀事件的新闻报道越是不绝于耳。于是,我的心被震碎了,碎得好一阵子心痛;我的视线被模糊了,模糊得看不懂现在的孩子。

也许是接受这些恶性事件和悲观事实太多的缘故吧,近些年来,我们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其他一些问题有些麻木不仁。因此。在我们眼中,孩子那些看似“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与他们“毁人灭己”的事件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以至于当孩子伸手盗窃、拦路抢劫时,我们仅斥责他们这是没有道德、不守法纪的行为表现,既然做出了这样的行为,那就付出相应的代价好了;以至于当孩子吸烟、酗酒、赌博、吸毒、上网成瘾时,我们仅认为这是他们的不良嗜好,改正就好了;以至于当孩子情绪抑郁、烦躁、愤怒、痛苦时,我们仅认为这是他们的多愁善感,过段时间就好了;以至于当孩子失眠、厌食、神经衰弱时,我们仅认为这是他们的通病,调整一下状态就好了;以至于当孩子表现出孤僻、内向、暴躁、任性的性格缺陷时,我们仅认为这是他们的个性特点,慢慢完善就好了;以至于当孩子心存嫉妒、报复、多疑、胆怯、浮躁、自卑、依赖时,我们仅认为这是他们的正常心理,长大后就好了……然而,以这种“麻木不仁”和“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以上问题是十分可怕的。正是因为我们的麻木不仁,才会使孩子的行为、心理、人格、性格、精神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是违法犯罪问题。所以,我们只有重视孩子这些看似“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大问题”的发生。因为这些看似“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往往是他们发生“大问题”的根源和导火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道理就在于此。

但是,我们应该为这样一个事实而扪心自问:对于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除了心灵被“震撼”或“震惊”之外,除了一味地斥责孩子、拷问孩子,并试图从孩子身上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外,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说真的,我们做错了,而且,该做的工作我们做得也太少了。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斥责孩子、拷问孩子,更不应该从他们的身上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毕竟,他们还很小,不应该让他们来承担“问题”的全部责任。因为孩子涉世不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他们缺乏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缺乏对事物是非标准的判断能力,再加上他们思考问题简单,并缺乏行为自制能力,所以他们常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难道“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仅限于此吗?事情并非这么简单。要想揭开“孩子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我们就要透过“问题”的现象去寻找本质。就拿前面的几则案例来说吧:徐力弑母,并非是他一气之下的结果。原来,妈妈一发现他踢足球,就逼着他去学习,还不停地唠叨:“如果你学习不好,妈妈活着就没多大意思。如果你考不上重点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将来就没有什么出息……”这些话,妈妈常挂在嘴边说,她整天就是让儿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对此,徐力简直有些心烦意乱,他觉得自己不再有什么快乐,连唯一踢足球的爱好也被妈妈剥夺了,真是没意思。正是背负这种沉重的压力,徐力才开始走向疯狂,最终失去理智将母亲杀害。

马加爵杀人案也有着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其一,家庭和学校过分注重他的成绩,而忽视了对他心理素质的培养。

因为来自农村,上了大学后,马加爵的一些生活习惯常受到城市学生的嘲笑,所以,他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产生这种心理后,又没有得到家庭和学校及时地教育疏导,所以他最终将自卑变为仇恨,悲剧也因此发生。

其二,家庭和学校给他创造的人际环境过于封闭,因而使他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别人的感受,做事不考虑结果。由于人际环境相对封闭,个人空间非常狭隘,个人需求常得不到满足,所以他对社会、对别人的理解只能从网络游戏中获得。

刘海洋伤熊事件也并非是他突发奇想这么做的。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的他,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并对他管得很严,甚至连“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有明确规定,致使他完全没有了自我意识。当母亲这种过分的压抑使他喘不过气来时,他的自我意识就爆发了出来,而行为;中动则是他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毫不例外,宋春和张帆纵火案的背后,也有着其深层的原因。

宋春出生一年后,父母就离异了。在离婚后的13年里,父亲身边曾经有过3个女人,前两任继母对待宋春刻薄、狠毒,而且经常对他施暴。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宋春怀着一颗仇恨的心,艰难地成长了起来。

张帆同样有着不幸的经历。张帆年幼时,父母就离异了。离异后的父亲曾因故意伤人罪被判入狱,他被判给了母亲,但母亲一直没有管他。当得知自己的孩子是网吧纵火犯罪嫌疑人时,母亲便从自己的住处消失了。

父母的离异以及对他们的不管不顾,使这两个孩子有一种被抛弃的孤独感。他们不仅对未来感到绝望,而且对周围充满了敌意。如此一来,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学会宽容和妥协,而只学会了抱怨和报复。那么,在网吧服务员的一句辱骂下,他们愤然点火的这种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按照这种思路来分析“孩子问题”,我们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孩子问题”的产生并非完全是其主观原因所致,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为此负主要责任。这个答案可以说是比较客观、比较公正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无论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在逐渐增多。所以,寻找“孩子问题”产生的根源,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既然“孩子问题”多源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那么我们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改善环境,改进我们的家教与教学方法,用一颗仁爱、慈爱、博爱之心来关爱我们的孩子,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别让他们成为失足的下一代,别让他们成为令我们失望的下一代。

“关爱孩子,握住孩子的手,别让他们失足,别让我们失望”,便是我写这本书的真正意图。然而,实现这一意图的方法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这本书中,我详尽地告诉了家长和老师一些施教方法,让他们积极地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科学地走近孩子、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让他们正确地预防和矫正孩子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教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法宝与处事的法则,使孩子从容面对和正确处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其走上健康、完美的人生道路。

竭诚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权为序。

梁纪锋2006年10月于北京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号召广大家长和老师:立即行动起来改善环境,改进我们的家教与教学方法,用一颗仁爱、慈爱、博爱之心,来关爱我们的孩子,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别让他们成为失足的下一代,成为令我们失望的下一代。“关爱孩子,握住孩子的手,别让他们失足,别让我们失望”,是我写这本书的真正意图。然而,实现这一意图的方法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这本书中,我详尽地告诉了家长和老师一些施教方法,让他们积极地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科学地走近孩子、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让他们正确地预防和矫正孩子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教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法宝与处事的法则,使孩子从容面对和正确处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其走出健康、完美的人生之路。  “关爱孩子,握住孩子的手,别让他们失足,别让我们失望”,便是写这本书的真正意图。然而,实现这一意图的方法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这本书中,详尽地告诉了家长和老师一些施教方法,让他们积极地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科学地走近孩子、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让他们正确地预防和矫正孩子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教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法宝与处事的法则,使孩子从容面对和正确处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其走上健康、完美的人生道路。【作者简介】  梁纪锋,笔名良子、秦枫。陕西安康人,汉族。1979年10月出生。中文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历任报刊编辑记者,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经常发表散文和诗歌。热衷探索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婚恋情感问题,发表此类作品数十篇。责任编辑综合类、政经类.医疗类图书多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握住孩子的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8445830
《握住孩子的手》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152 印数 4000

书籍信息归属:

握住孩子的手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78 的主题关于 家庭教育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