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十九章

梅兰芳十九章

徐城北, 著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著名京剧剧作家徐城北对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生前往事的追忆和评论。内容生动、鲜活,耐人寻味;手法新颖、独特,悦人耳目。为人们展现了一代京剧大师的风采。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第二章摇摆一路而来.怎知声色如许

第三章步履稍斜.顺势扭起秧歌

第四章兰蕙齐芳.姑嫂怎能互换

第五章汾河湾.开弓第一箭

第六章究竟是谁跟谁.二箭亦得胜

第七章访美赴苏.三箭齐发谁似我

第八章长夜难明.战争岂容躲避

第九章民间与顶级之间.八出足矣

第十章阴阳颠倒.联想到外馆斜街

第十一章“破表没针儿”.不仅是剪除污秽

第十二章因何怅惘.“大李杜”今安在

第十三章新戏如旧.用心良苦

第十四章两院院长.只能有名无实

第十五章“移步换形”谈话.我本无心

第十六章流派亦难.如何再动起来

第十七章男旦是非多.我今挺之

第十八章漫忆平生多歧路.坚持美在过程

第十九章由似到是.有内容亦有形式

后记

附录一天下真小

附录二我在梅宅磕过头

附录三今天的葆玖

前言

梅兰芳走向工农兵观众中(节录)1955年10月12日上海《新民晚报》子冈采写梅的文章在四十多年前,我们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幼年时代,曾经有过每年演出近三百场的紧张阶段。可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四年来,梅兰芳已将届六十高龄,他已演出到三百数十场了。这是难能可贵的、忠实于自己舞台艺术的劳动。

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停止演唱八年,这对于他那个宽嗓子,据说是大为不利的。抗日胜利后,他在舞台上的嗓音低了许多,观众担心他的舞台生命不长了。但是,热爱艺术生命的梅兰芳信心坚定,他认为嗓音是可以慢慢唱回来的,低沉的可以转为响亮,沙哑可以转为圆润。

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梅兰芳长期苦闷的政治生命与艺术生命才见了阳光,他一点也不为年过半百而气馁,一面就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一面仍然刻意追求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最近两年演出尤其频繁。去年在东北、北京、青岛演了一百多场;今年在天津、石家庄、上海、无锡演了九十多场;他还想在一二年内继续到西南和西北去演出,去和没有机会看到他表演的观众见面,和中小城市的观众见面,和工农兵观众见面。

今年春节期间,天津市总工会邀梅兰芳到天津为工人演出,四万多观众看了演出。有工人给他写信:“我们能看到你的表演,要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我们真的翻了身!今后我们保证以更高的工作热情,完成国家建设计划的各项任务,来报答你为我们演出的好意。”在天津时他的嗓音逐渐洪亮痛快,有一晚演《霸王别姬》时,他预先告诉琴师:“把胡琴稍微调高一些。

”琴师照办了,底下有一段“夜深沉”的歌唱用笛子。笛音一高就是一个笛孔,因此造成了一个调门的记录。

他在石家庄的演唱因为斯大林同志的逝世推迟了五六天。悲痛的消息传来时,他刚到石家庄,马上回北京参加吊唁与追悼,因为感情上难以平复,他内心要求的停止演唱超过三天。就医服药以后他才在石家庄登台。不只是石家庄人民感到梅兰芳的到来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光荣,其他中小城市也同样感到中国卓越的艺术家在毛主席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在改变作风。梅兰芳是看到过前苏联的中小城市里也有着出色艺术家在活动的事实的,他也有着到中小城市演唱的愿望。条件只有一个:要有两千人以上的剧场,原因是同样支付一分劳力,希望多满足一些人的渴望。

他的石家庄观众不仅是石家庄城郊的劳动人民,安阳德州、太原的人民也纷纷到石家庄来了。在石家庄的十几场演出简直满足不了那么多人民群众的要求。在这里农民观众之多打破了梅兰芳观众的纪录。他们头上包了白毛巾,太阳晒黑了的健康肤色的脸上微笑着,仔细欣赏着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想回去时转达给老乡。他们是卖了棉花或麦子来看戏来获取难得的幸福的。有时梅出场时,农民们会一齐摘了毛巾,向他致敬。

四月中旬开始,梅兰芳在上海演出五十多场。公演前夕,演出((霸王别姬》,招待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中的伤病员。演前梅兰芳讲了话,他转达了人民对伤病员的敬意,没有他们的流血,国家的和平建设是不可能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不可能想象的。志愿军代表赵晓春拄着双拐上台致辞时,梅兰芳小心扶持的照片登在上海报纸上。能够和工农兵这样高贵的观众在台上台下见面,并为他们服务,艺术家受到了感动。他感到在舞台上越来越年轻了。以前他还不时打针服药,去年在东北演出中多年的胃病也不治而愈了。

如今抛弃一切药物,非常健康,他把舞台活动当作运动,可以防止发胖,而且温故知新,每场演出都有所领悟和创造。

当在上海演出三十多场时,梅兰芳剧团和上海文化领导同志们劝他能否歇歇再演。这个劝告被婉谢了。他说演戏和打仗一样,不能把一个战役割断的,他宁可演完再休息,而且观众给他的热烈欢迎使他忘记了疲劳。

1953年梅兰芳剧团演出记录近百场,二十七万观众满足了欣赏最高水平的京剧艺术的愿望。他们大多是他的新观众,以前和文学艺术无缘的,因此也可以说,梅兰芳从他们那儿也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他的演出计划是符合工农兵的文艺方针的。每场戏以后的谢幕,是他真心对观众的致意,也是观众对他的真心感谢。工人农民对生产的贡献,战士们对保卫和平的贡献,梅兰芳对古典艺术的贡献,都在掌声、行礼、献花中得到了升华,融合在一起。

后记

“胡志明小道”真是长,梅兰芳还在走。只要他还在走,那么他就还是新的梅兰芳。大约正是这个原因,全申国甚至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位新的梅兰芳。

“胡志明小道”真是长,小道外边有许多人都在俯瞰小道里边的梅兰芳。外边的人中就有我,我以前就关注了他许久,从1990年出版第一本《梅兰芳与20世纪》开始,加上在1995年、2000年又写了两本,于是就形成“十年三写梅兰芳”的往事。这才几年,我已经不在梨园的圈里做事了,一个偶然的冲动,我又回转身来,写出了这一本。

梅先生已在那条“胡志明小道”中走了许久,走完这十九章是否就算告一段落?否。他走得兴致正浓,他的艺术实践成为今天中国人的永恒话题。

今天的中国人,不再像他逝世一周年时拍摄大型纪录片《梅兰芳》那样了,今天的回忆并怀念他,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路与角度。目前,北京的中国戏曲学院正在打造“京剧学”,南京的一个高等学府正在打造“戏剧戏曲学”,而电影导演陈凯歌在上海宣布,他的新片《梅兰芳》将在七月中旬开机……这一切都说明,见实中国并没有忘记“梅兰芳即京剧”这个命题,它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命脉。我估计着,自己这辈子大约是最后一次写梅兰芳了。尽管最近又托人买来电影版的《梅兰芳的舞台艺术》DVD(上下集)。

可能过三五年,我还会再拿起笔毛笔,写一本叫《戏品》的书。用古代散文(甚至是骈文)去写,字数不多,有一两万字就够。但每个字都要锤炼每个段落的立意更要反复推敲。书的封面已请俞振飞老人题(附题的复印品),这个复印品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积攒下来的。写这书是二十多年前的心愿。因为上海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当年赐赠了一本新作《说园》。我被这本书的样式吸引住了,是中英文两面都可以读的正面是中文,是毛笔的繁体字,竖写;另一面英文,横排横读。当中的夹心是古代造园图32帧。我受到启发,准备在晚年模仿一次。当时我就征得了现在求于俞老的题签,它当中还有故事,二十多年前被我妥善地保存至今。我奢望自己的《戏品》,能够存身于古书《诗品》、《曲品》、《棋品》以及《茶品》之下。

北京目前正进行着大的城市建设,它似乎远比京剧重要,我也因此还在干着一些“其他”。但是,不管我今后具体在干着什么“其他”,在这“其他”的背后,永远是中国的戏曲,她才是我的魂魄所在。我不会忘记她的,相反,她总是隔不多久就叫我出来亮一下相我感谢她的好意。我希望这本《戏品》成为我“最后的书”。

作者2007年6月24日初稿完成2007年7月2日凌晨4点修改

内容摘要:

  本书是著名京剧剧作家徐城北对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生前往事的追忆和评论。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所走过的艺术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志向、他的奋斗、他的爱恨情仇、他的悲欢离合,以及他所演绎的梅兰芳文化现象。内容生动、鲜活,耐人寻味;手法新颖、独特,悦人耳目。为人们展现了一代京剧大师的风采。  本书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所走过的艺术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志向、他的奋斗、他的爱恨情仇、他的悲欢离合,以及他所演绎的梅兰芳文化现象。  本书作者曾在1990年至2000午之间,十年三写梅兰芳,最后出版了《梅兰芳》三部曲。后作者自我转业,进入京城文化的研究之中。如今极其偶然地返回梨园,又对梅兰芳文化现象重新发言,他争取发言既遵守规矩又有所破格,因为毕竟在新北京的建设中浸润了十年……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梅兰芳十九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7419481
《梅兰芳十九章》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城市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8000

书籍信息归属:

梅兰芳十九章是中国城市出版社于2007.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78 的主题关于 梅兰芳(1894~1961)-生平事迹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