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48.0
本书是60到70年代的香港摄影老照片结集,配有少量文字。
代序 走近蒙敏生(颜文斗)
第一章 断面·断面
第二章 革命·浪漫
第三章 渔民·海洋
第四章 传统·时尚
第五章 孩子·老人
第六章 田园·城市
第七章 劳工·人生
第八章 红色香港
第九章 相望大陆
代跋 再见理想(颜长江)
《香港的另一面:一位摄影师眼中的六七十年代》作者蒙敏生。这批底片绝大多数是纪实摄影,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记录香港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香港的农夫、渔民、码头工人、作坊、工厂劳工、社会活动、有轨电车、市井茶肆、民俗风情、中产阶级、港九工人运动、香港风光、香港城市建设等等,这形成了一部连续的香港图片史证,仅仅从历史学、社会学意义而言,这就十分珍贵了;从图像内容而言,蒙先生记录的是香港的另一面,这就是:概貌之外的细节,成就底下的磨难,浮华背后的苦楚,功利之上的理想……同类相恤,他的摄影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蒙先生加一顶 “香港人民摄影家”之冕。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底片时就感叹,直到1990年代,我们还相当闭塞,不知道大陆之外在为什么拍?怎么拍?拍的如何?我们将大陆几位八十年代开始自觉、平实记录社会生活的摄影家称为纪实摄影的先知先觉者,看来是我们的孤陋寡闻下对他们的一种过誉。就摄影而言,香港的蒙敏生等人觉醒更早、实践更多、功利性更少,中国摄影史将无法忽略这样的人物。
革命与浪漫,尘封半世纪,2006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年度摄影师金奖得主,十万底片首次披露:《香港的另一面:一位摄影师眼中的六七十年代》。
蒙敏生的影像作品述说了"革命"和"生活"两种境地,这不是"革命+生活",相反,革命有革命的逻辑,生活有生活的逻辑,照片里的人物被这两种不同的逻辑困扰、争夺。蒙敏生必然肯定革命的正当、合理,但出于天性和阅历,他又不能忘情于那飘离在坚硬的革命之外的柔软的人性区域。
——姜纬(策展人、摄影批评家)
蒙敏生的摄影是上世纪香港摄影中的一个另类。他的摄影交织着那个时代来自中国大陆的左派社会意识形态,和香港底层社会的情感,以及沙龙摄影的艺术思维方式,是一个多义的影像文本。因此,他的摄影具有难能可贵的社会历史意义。
——鲍昆(策展人、摄影批评家)
人在天堂,很难理解地狱。蒙敏生先生的作品就在两者间相望。凭一心热血和有点幼稚的憧憬,碰出些创意的火花。不忘受"迫害"的劳苦大众,也常抽空制造天堂的靓女。
——刘博智(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与设计系教授、摄影家)
香港是一个奇特之地,它不仅有一百年以上的殖民史,而且还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但出于各种原因,一般人对香港历史的这种特质缺乏了解。近三十年来,香港的意义越来越为国人所熟悉。特别是九七回归之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得以近距离地观察香港。不过,香港那深邃的一面仍然不为人知。现在,通过蒙敏生的影像,香港的这"另一面"开始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以蒙敏生漫长的摄影生涯和独特的左派经历,他所告诉给我们的,就不仅仅是香港的繁华,还有香港的挣扎。从这个意义来说,蒙敏生的"香港"是不得不知道的。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香港的另一面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3365869 如需购买下载《香港的另一面》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桂林 | 出版单位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20 | 印数 | 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