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2.0
本书运用社会学理论,尤其是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非遗继承人、专业剧团、民营剧团、戏迷票友等荆州花鼓戏的传承群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这些群体在荆州花鼓戏传承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其功能。更深入剖析了专业剧团和民营剧团在争夺荆州花鼓戏演出市场过程中各自依靠的资源、优势与采取的策略,剖析了政府作为文化资本的主要掌控者,在两者竞争中的作用。在如上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对荆州花鼓戏的传承乃至地方戏曲的传承道路,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
五研究重点与难点
六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一章 荆州花鼓戏:历史与地位
第一节 荆州花鼓戏孕育的历史舞台及其诞生
第二节 从乡间生活小唱到登“大剧之堂”
第三节 从“淫戏”到正剧
第四节 江汉平原上的“国戏”
第二章 荆州花鼓戏传承主体分析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戏曲类的“传承舞台”
第二节 荆州花鼓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一史上的荆州花鼓戏传承人谱系
二荆州花鼓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师承谱系
三荆州花鼓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遴选
第三节 荆州花鼓戏的专业剧团
一剧团规模
二演出场次
三剧团收入
第四节 荆州花鼓戏的民间剧团
第三章 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角色意识与角色功能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角色意识与角色功能
第二节 专业剧团的角色认同与角色功能
第三节 民营剧团的角色意识与角色功能
第四节 戏迷票友的传承意识与传承功能
第四章 “场域理论”视野下的荆州花鼓戏演出市场
第一节 荆州花鼓戏场域中的竞争
第二节 政府的权力
第五章 荆州花鼓戏传承的思考
第一节 关于荆州花鼓戏传承“危机”的思考
一生机在民间
二荆州花鼓戏的传承危机
第二节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的思考
一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机制
二切实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作用
第三节 重新配置荆州花鼓戏场域中的文化资本
附录一 荆州花鼓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访谈提纲
附录二 荆州花鼓戏QQ群戏迷票友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荆州花鼓戏是明末以后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渔鼓道情等民间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是今天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地道的天沔话作为语言声腔,以一剧一调的丰富多彩为其艺术特征,以贴近江汉平原的草根性为其文化特色,展现了生活在江汉平原的广大群众的文化风貌。本书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和理论,以扎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荆州花鼓戏的传承群体进行研究,揭示了荆州花鼓戏传承大舞台上各个不同传承群体的角色与功能,并对荆州花鼓戏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社会学考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52409 如需购买下载《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社会学考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71 × 1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社会学考察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825.63 的主题关于 花鼓戏-研究-荆州市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