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中篇小说精选

年度中篇小说精选

中国小说学会, 主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2008年度中篇小说的精选集,特点是在原创文本后附带文本分析的全新模式,使读者不仅知道这一年里有哪些好小说,而且知道这些小说好在哪里。

书籍目录:

代序:2008年度中篇小说印象

骄傲的皮匠

郑袖的梨园

六本书

豆汁记

致无尽关系

暗道机关

比铁还硬

天堂门

失踪女

白斑马

前言

2008年度中篇小说印象

2008年注定是历史上非常不平静的一年,国际国内都发生了那么多的事,其震撼力已远远超出了小说家的想象能力。这个暂且不表,把目光收回来,聚焦到文学,聚焦到小说,再聚焦到中篇小说,我发现2008年其实是中篇小说收成比较好的一个年度。

2008年中篇小说的好收成,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那些资深的著名作家依旧宝刀未老后劲十足,又写出了许多无愧于自家声望的作品,如王安忆,如叶广芩。如范小青,如迟子建……二是更多新锐作家的进步和成熟,如阿袁,如倪学礼,如祁又一……文学新锐的成长更令人振奋,因为他们是代表着文学的未来的。

于是在2008年的中篇小说里,出现了一种多音共鸣相互对话的热闹场景,不再只是老面孔,也不再只是一如既往的老腔调,而是携带了更为多元的、更有时代感的气息。说到时代感,我一向不认同老旧的“反映论”式的那副腔调以为只有反映某某现实题材的才是反映时代的,这是典型的题材决定论。文学的时代感远不是“写什么”那么简单,更多的其实是镌刻在小说的话语之中的。你用“反映论”的那套陈旧方式写最“现实”的“底层”,写最“当下”的“金融危机”,也并不代表你的小说就具有了时代感;而当你自身的观念处于前沿,你能用具有时代感的眼光去看、去想、去写了,那你的小说里就一定会携带上时代的信息。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但很多人一辈子也没参透。

既然2008年是个新人辈出的年度,那就不妨先说说新锐作家。在2008年进人我视野的新锐作家,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拨人。一拨是属于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学院作家,而另一拨则是日益成熟着的80后。学院作家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五四新文学,本就是当时的学院作家搞起来的,鲁迅、胡适、周作人等等在当时最具影响的作家,就都是学院作家。但这个传统到了后来,在“工农兵”文艺路线的挤压下,日益没落了,以至于最后学者型的学院作家反倒成了文坛中的异数。在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语境中,许多文学上的是非标准都被颠倒了,比如看一个作家的语言功夫过不过得硬。就变成了看他的语言土不土,会不会用方言等。方言写作本非文学的正途,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竞成为了文学的最高标准之一。在一个以土为美、以侉为雅的语境里,知识分子写作当然不会再具有任何的话语权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学院作家也早已在文坛中获得了自己应有的合法性。但知识分子写作这一被割断了几十年的“文脉”,恢复起来却一直有些力不从心。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对2008年里独领风骚的新锐学院作家格外重视。

2008年中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学院风格作品,是阿袁的《郑袖的梨园》和倪学礼的《六本书》。

阿袁是大学里的副教授。从新世纪之初开始写作并发表小说。她的作品并不很多,但却非常独特,有着张爱玲、钱锺书式的文风,这在当代文坛确实是很罕见的。阿袁的小说,文字很华美,这种华美与走欧美路线的“先锋文学”迥异,也与同样浸润于古典文化的废名、汪增祺等作家的路数不同,更独具着张爱玲式的神韵。阿袁的小说就像莲藕,又像拔丝苹果,总能带起千丝万缕的历史文化记忆。阿袁的秘诀无他,其实就是个“喻”,她总能把当下的人和事,与诗经,与唐诗宋词,与京剧昆曲打成一片,从而构成了一种极具张力的喻说方式。钱锺书式的明喻,在她那里也被用得得心应手,比如把某种性爱竟比喻成“如《诗经》的句式一样,一唱三叹,回旋往复”。这一点对当代的汉语写作很重要。整个中国20世纪的新文学,在叙述话语上其实一直都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不是过于欧化,就是过于俚俗化,真正具有汉语特质的大雅之音并不多见。正所谓“大雅久不作”了。阿袁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属于汉语的雅正的叙述语言,看到了已被欧化了的现代汉语与自己的远祖打成一片的可能性。

阿袁小说里写的,大多是人的欲望,也就是“饮食男女”,这一点也像极了张爱玲。但张爱玲的小说里既有自流苏,也有范柳原;阿袁的小说里却只见白流苏,不见了范柳原,这是她不及张爱玲处。

无独有偶,说阿袁像张爱玲,那倪学礼则像钱锺书,他的《六本书》(《十月》2008年第3期)就有“小《围城》”之称。无论是传统文人还是现代知识分子。在中国文化中始终都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知识分子自身的操守,一向被视为道德的最后一道底线。然而这样一道底线,又常常是靠不住的,常常会堕落到比市侩更为不堪的地步。好在这个群体倒一直没有丧失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功能,于是才有了“舐痔结驷、正色徒行”的疾呼,有了《儒林外史》、《围城》这样的经典。《六本书》就是这个谱系中最新近的一篇。

作为一篇学院作家的小说,《六本书》在叙事技巧上也表现得非常娴熟,以一个中篇的篇幅,却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容纳了不亚于长篇的内容,微讽、反讽、漫画式的夸张,都恰到好处,无愧于其“小《围城》”的美誉。只是故事的解决方式有点过于“大团圆”,而且太寄托于某个人的美德。大学的弊端既是体制性的和结构性的,那么个人的美德就只能是其中的一点“亮色”,而不可能靠几个人就改变全局。在这点上《六本书》有些太理想化了,多少冲淡了其思想的力度。

我注意到80后作家中。颇有一部分已在传统文坛中寻得了自己的位置。他们或许还不够成熟,功底也未必很深,但却为文坛带来了异常清新的空气。这种清新的空气是什么?就是时代感,就是现代的都市节奏和生活理念。我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点,乃因为这才是真正具有“当代性”的文学。中国的当代文学从17年到新世纪,历经了若干文艺思潮的历练,文本形式也早已辞旧迎新今非昔比,但当代文学的主部,却仍是“村儿里”的文学。写“村儿里”事(农村题材)的小说,占了当代小说的绝大多数,而写当代都市生活以及理念,写“现代化”进程的当下性的,却并不太多。当然,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小说中的农村题材多一些也是正常的,但问题是大多数作家笔下的农村并不是我们今天生活中的真正的农村,而是出于官方政治想象之下的农村。这倒不是作家们缺乏“生活”,而是作家们往往利用那些“体验”来的貌似真实的生活细节,却在无意识地编织一个个虚假的“村儿里”的神话。要么是“奔小康”式的田园诗,要么是“底层叙事”式的苦大仇深,总之是被意识形态想象隔离了的“农村”,是单面化表象化了的“农村”,是间接为政治服务的一个新的变种。

而80后作家的一些小说。因为从根本上就缺少对历史对农村对以往政治生活的体验,在失之于轻飘的同时,却也得之于少了许多历史包袱,从文学与政治的种种恩恩怨怨中解脱了出来。由于80后作家从一出生就处在了现代化进程之中,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和观念已成为他们精神基因的一部分,根本无需体验无需再刻意地去表现了。从祁又一的小说《失踪女》里,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现代的观念和气息,不是用小说表现出来的,而是从文字间渗透出来的。

相对于文学新锐而言。老作家的新探索也同样令人瞩目。王安忆的《骄傲的皮匠》和孙惠芬的《致无尽关系》,都以一种“生活流”的状态,展示了某种“原生态”的场景,似拙实巧,从容大气,属于一种小说的“反修辞”的修辞。叶广芩的《豆汁记》,更延续了她《三击掌》以来的写作路数,家族与血缘,历史与时代,在叶广芩的这些小说中,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关系,与昔日苏童笔下的“南方”恰好构成了某种对照。

范小青的《暗道机关》则营造了一种小说叙述的复杂文本,读之令人扑朔迷离。近年来范小青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都在尝试着走一条删繁就简的路子,而这篇《暗道机关》却又由简入繁,展现了作家风格的多样性。杨少衡是个以写官场见长的作家,社会政治类题材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的叙述语言是典型的官场社交语,把基层官员写得活灵活现,但同时也太过入乎其内了,缺少了更高层次的审视与超越官场的话语资源。而这篇《比铁还硬》写的是间接的官场,写的是官员的磨难与成长,多了些人性角度的透视,相对于他以往的作品而言,可谓是一个突破。

傅爱毛的《天堂门》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小说中的那个丑女主人公。《天堂门》写绝了丑女的内心世界,那般哀婉、自闭而又多情……王十月在2008年里最有影响的小说是《国家订单》,但我却更喜欢他的这篇《白斑马》,因为这篇《白斑马》更文学一些,让我们看到了梦想的力量。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10篇2008年中国经典中篇小说。这些小说有的出自于资深著名作家,但更多的是出自于新锐作家。阅读本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读者的阅读层次及促进读者的审美情趣,使读者可以从精品文本中借鉴、吸收、补充养分,从而丰富文化知识及业余生活。  本书集合了2008年度发表于各大报刊的中篇小说佳作。全书共收小说10篇,包括:骄傲的皮匠;郑袖的梨园;六本书;豆汁记;致无尽关系;暗道机关;比铁还硬;天堂门;失踪女;白斑马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年度中篇小说精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1062723
如需购买下载《年度中篇小说精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天津出版单位天津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年度中篇小说精选是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09.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中篇小说-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