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6.0
话语标记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欧美,21世纪以来在中国得到有效推进。作者刘丽艳是在汉语话语标记的研究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比较年轻的学者。本书在对大量汉语口语交际语料进行全面系统考察的基础上,从整个交际过程出发,构建了汉语话语标记的系统理论框架,并将该理论贯穿于对话语标记个体使用模式和功能的分析之中。
第一章 话语标记研究概述
第一节 国外话语标记研究概况
第二节 国内话语标记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项研究的意义、目标及主要内容
第四节 本项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五节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话语标记的界定
第一节 话语标记的特征
第二节 话语标记与其他功能词类的区分
第三节 话语标记的分类
第三章 话语标记的存在动因和形成机制
第一节 话语标记的存在动因
第二节 话语标记的形成机制
第四章 话语标记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语篇组织功能
第三节 语境顺应功能
第四节 人际互动功能
第五章 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和“那个”
第一节 以往研究回顾
第二节 “这个”和“那个”的语用地位
第三节 语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第四节 “这个”和“那个”的位置与功能
第五节 “这个”和“那个”的出现频率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六章 作为北方方言话语标记的“不是”
第一节 语用地位
第二节 语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第三节 “不是”的使用模式与功能
第四节 “不是”的出现频率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七章 话语标记“你知道”
第一节 以往研究回顾
第二节 语用地位
第三节 位置与使用模式
第四节 语用功能
第五节 “你知道”三种模式在口语交际中出现的语境差异及原因
第八章 话语标记“我跟你说/讲
第一节 虚化轨迹
第二节 语用功能
第三节 语篇衔接特征
第九章 汉、韩话语标记的对比研究
第一节 汉、韩话语标记的词汇来源对比
第二节 汉、韩话语标记的功能对比
第三节 汉、韩话语标记的语音、形态变化对比
第四节 结语
……
第十章 跨文化交际中话语标记的习行与误用
参考文献
后记
《汉语话语标记研究》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话语标记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结合汉语的情况,对现有话语标记理论进行了整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该理论。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话语标记对口语交际信道的依赖性、意义的程序性、功能的元语用性以及句法的可分离性等特征,对话语标记进行了重新界定;从口语交际的特点(动态性、互动性和随意性)和目标出发,明确话语标记的存在动因和形成条件。我们认为,口语交际的特点和交际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矛盾是话语标记产生的直接动因,在互动性口语交际中的广泛使用为话语标记的语法化提供了频率条件;《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将语言的元语用意识理论同韩礼德关于语言的功能理论有机结合,全面阐述了话语标记的元语用功能——语篇组织功能、语境顺应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话语标记理论在互动性言语交际活动中对言语的建构和理解等方面的解释力。【作者简介】刘丽艳,女,1972年出生,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话语标记。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副教授。发表有关语用学和话语标记研究的论文若干。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汉语话语标记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1930014 《汉语话语标记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9 × 21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28 | 印数 |
汉语话语标记研究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于201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1 的主题关于 汉语-话语语言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