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研发的战略对策

跨国研发的战略对策

张阳, 丁源,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2.0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将实践、理论和思想结合起来的实用书籍,书中列举了若干著名企业海外研发的做法和经验,然后提供了全球和中国的几个著名研发集群的基本情况,以及若干国家研发政策的基本框架。这些内容可以为企业海外研发实务提供宝贵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本书将跨国研发的溢出效应与企业战略等理论界的最新关键成果提供给读者,使企业跨国研发在战略和管理层面有了指南。跨国研发活动对东道国和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江苏是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重点地区之一,本书以江苏为例,在分析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江苏的战略对策。本书的内容无论对相关政府部门,还是相关的企业,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跨国研发的战略对策:以江苏为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介绍了若干著名企业海外研发的做法和经验,提供全球和中国的几个著名研发集群的基本情况,以及若干国家研发政策的基本框架.这些内容可以为企业海外研发实务提供宝贵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跨国研发的战略对策:以江苏为例》将跨国研发的溢出效应与企业战略等理论界的最新关键成果提供给读者,使企业跨国研发在战略规划和管理层面有了指南.跨国研发活动对东道国和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江苏是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重点地区之一,《跨国研发的战略对策:以江苏为例》以江苏为例,在分析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江苏的战略对策.

内容摘要:

《跨国研发的战略对策:以江苏为例》可供政府部门及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高等院校的师生阅读参考.作者简介:第1章绪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已经成为国际投资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oegndrcnetmet,FDI)输入国之一,同friietivsn时,近年来也已经成为最大的FDI输出国之一.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的数据,中国在2005年吸引外资724亿美元,仅次于英国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同比下降5.7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9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个百分点.尽管吸引外资数量和金额出现双下降,但从下降比例看,引资质量有所提高.一方面,单个企业平均规模较以往变大;另一方面,大量跨国公司开始涌入中国设立研发机构.1.1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历史与现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历程始于1993年,根据商务部的不完全统计,2001年在全国有不到200家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截至2005年,共有750余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近两年每年平均有200多家跨国公司到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2005年作的一项调查,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的首选地.海外研发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起,企业研发的全球化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在中国,外资企业的研发活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随后的10多年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1年,全国有不到200家外资研发机构;2003年年底,达到400余家;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总数已经达到750余家.从区位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区集中了大部分的外资研发机构.从2005年年底750余家的外资研发机构来看,位于北京的有200余家?上海有170余家?广东有140余家?江苏有120余家.可见,在全国来说,江苏是外资研发活动的一个重点区域.调查并分析江苏的外资研发活动,对了解外资在华研发的整体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但在中国,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历史只有10余年,真正有规模的活动也集中在最近几年.2003年年底,在中国设立的外资研发机构已有400余家.截至2006年11月底,外资在华设立的各类研发机构超过800家.粗略估计,2007年在华设立的外资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1.2中国针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政策历程外资在华研发活动的激增,除了依靠跨国公司自身海外研发战略的调整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投资环境,尤其是我国的政策环境.我国对外资在华研发活动的相关政策制定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末期为政策孕育期.这个时期,中国政府开始逐步接触和认识外商投资研发,并开始在相关外商投资的文件中涉及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的说明,地方政府也开始出台相关的暂行规定.例如,研发中心在产业导向上以往并不是非常明确,1995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并没有研发中心这一项,1997年修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时也只是在某个行业提到研发中心.1999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鼓励在京设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暂行规定.2000~2005年年底为政策形成期.这个时期主要是以国家外经贸在2000年4月18号发布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外商投资设立研发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为起点,并以国家“十五”规划的五年期为界.自2000年4月之后,各省(直辖市)相继出台相应的各项政策规定.这些政策主要以鼓励?吸引为导向,明确给予外商投资研发机构各种优惠.例如,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鼓励在京设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规定.(2002年),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关于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若干意见.(2003年),江苏省出台.关于鼓励国(境)外组织和个人在省内设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试行).(2003年)等.2006~2008年为政策调整期.此期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了国家发展新目标.同时,经过近十年的政策的实践与效果评价,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有学者(段军山,2005年)提出现行优惠投资的政策结构不合理,对吸引高新技术的需求的作用不大;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完善,难以诱发高层次的研发行为;研发优惠政策的歧视性和导向性不明晰,难以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等等.为了继续大力吸引外资在我国进行研发活动?更有效率地利用在华的研发投资,增强国家及区域的创新能力,提出合理且切实有效的鼓励政策以及措施是极其重要的.本书通过对我国与其他若干国家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梳理,结合对政策目标与操作细则的比较分析,提出对我国及地方相关鼓励政策的改进建议.1.3本书的主要内容与意义从现有的理论可以知道,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其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又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密切相关.企业的研发活动所利用的人才以及所产生的成果都是企业的资源,而研发活动本身的组织?流程则体现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研发活动对企业来说具有战略意义,而对于跨国公司来讲,海外研发是其本土研发的延伸和补充,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当前,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中国从事研发活动,从表面上看,这体现了跨国公司对中国的重视,但是,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人们却不得而知.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具有什么样的战略特征,对于这些战略特征,现有的战略管理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是否能够合理解释,是本书的出发点.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国外学者对这种行为已经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从过去的事件性质来看,这些海外研发活动一般发生在欧洲国家?美国?日本.因此,过去的理论和文献的研究也基于西方的情境和理论.在中国,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历史仅有十几年,真正有规模的活动也集中在最近几年,因此,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是一个新现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大多来自发达国家,是典型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研发投资,因此,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是一个新问题;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密集?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跨国公司在华研发面临的是一个新的环境,因此,研究这个问题也处在一个新的情境当中.在上述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情境的背景下,本书选择了从案例研究出发,归纳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设立行为的战略特征,然后进行理论分析与解释,对现有理论有一定的贡献,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2章理论背景针对跨国公司海外研发这个主题,所涉及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跨国公司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其中,跨国公司理论,主要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所有权特定优势理论和国际生产折中范式;而战略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战略规划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战略理论.2.1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实际上是一整套针对跨国公司研究的理论,从大类上看,包括基于贸易的跨国公司理论和基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理论.其中,前者包括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理论等;而后者则包括特定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范式和子公司特定优势理论等.从本书的研究目的来看,理论基础主要涉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所有权特定优势理论和国际生产折中范式.2.1.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lifecycletheory)由美国哈佛大学Vernon教授在1966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在区位上存在三个阶段的转移,如图2.1所示.第一,产品创新阶段.发达国家凭借着强大的研发能力,在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方面处于优势,同时,国内的需求也比较大.这时,企业选择在其国内生产,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少量出口到国外.第二,产品成熟阶段.随着产品不断成熟,市场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这时国外也出现了竞争者,开始仿制产品.产品的成本优势越来越重要,超过了差异化优势.为了赢得成本优势,企业开始到国外(主要是其他发达的国家)建立生产和经营机构.第三,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以及相关技术已经标准化,企业没有技术上的优势,在市场竞争的手段上,价格成为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拥有低工资率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了区位优势,为了保持成本优势,企业开始把生产和经营机构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本国则减少或停止生产该产品,而本国的市场需求则通过进口来满足.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生产及经营活动.虽然它在解释发展中国家投资于发达国家的现象上缺乏说服力,但针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活动仍旧是符合逻辑的.2.1.2所有权特定优势理论所有权特定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必须拥有“特定优势”才能进行跨国经营,这个特定优势具有垄断性,也就是所有权(ownership)的概念.这种所有权的特定优势体现在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上,包括物质资产?人力?资金?无形资产?管理能力等多个方面,甚至包括企业所享受的国家政策?市场结构等内容.总体来看,所有权特定优势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优势.这里的技术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生产技术?信息?诀窍等,实际上体现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上面.技术具有隐蔽性?垄断性和内部公共性的特点.其他企业难以在短期内模仿和学习,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垄断的目标,而在企业内部,技术又具有公共性的特点,企业获得了技术,其所有的分支机构都能够以零边际成本来使用它,从而迅速提升竞争优势.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其全球布局的子公司和研发机构中,任意一个拥有了新的使用技术,都可以在总公司或地区总部的协调下,被公司的其他部门使用,并为公司谋求更大的利益.第二,形象优势.与技术相比,企业形象更加难以测量,它包括企业的声誉?品牌?质量?服务等,是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要素.当跨国公司进入一个新市场时,企业形象往往能够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即使企业在某领域已经开始衰退,其过去良好的形象也能够帮助企业延长生存的时间.这种在长期的经营中建立起来的形象比技术更加难以模仿,是企业优势的重要来源.第三,渠道优势.拥有强大的销售渠道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某些海外市场.每个国家的市场结构都有所不同,渠道系统也不同.例如,在中国,总代理和地区代理就非常普遍.跨国公司在中国如果没有本地化强大的渠道作为支持,即使拥有很好的产品,也很难在短期内大规模地进入零售市场,这样就会耽误时间,从而使企业丧失机会.移动通信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反之,如果跨国公司已经在全球重要的市场进行了渠道的良好布局,那么新产品的推广也会非常快速和有效.第四,供应优势.企业的生产?研发等活动都需要资源,特别是原材料?半成品,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等.这些资源的供应体系不是短期内可以建立起来的,因此,对企业来说,拥有供应优势也具有一定的垄断特性.这种供应优势可以来自集群,也可以来自企业自己建立的商业网络.例如,诺基亚和丰田都在自己的生产基地建立工业园,使主要的供应商在地理上与自己接近.而企业在各个国家的中心城市建立地区总部也有助于获取优秀的人才.2.1.3国际生产折中范式(国际生产折中范式internationalproductioneclecticparadigm)是Dunning在1977年提出的,他综合所有权特定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并吸取要素禀赋理论的精华提出区位优势理论.这样,在该理论范式中,有三个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ownrhpavnae)?内部化优势(nenlztodatg esidatgitraiainavnae)和区位优势(.由于综合了三种优势理论,实际上是把三种理论放locationadvantage)到一起形成对跨国公司研究的基础框架,因此,学术界更多地把它称为折中范式,而不是独立的理论.也有文献将此范式简称为OIL范式或OLI范式.该范式解释了跨国公司为扩展自己的优势和利益,从贸易向投资转变的活动,认为所有权特定优势是跨国公司存在的内在必要条件,区位优势是其进行跨国经营的外在必要条件,而内部化优势则是实现前两者的载体.Dunning在著作.国际生产与多国企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跨国研发的战略对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技术战略管理论丛
9787030418777
如需购买下载《跨国研发的战略对策》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16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跨国研发的战略对策是科学出版社于2014.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73.2 的主题关于 跨国公司-技术开发-国际化-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