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5.0
本书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苏联政治的发展与变迁,进而透视苏联解体、苏共败亡的原因。指出:苏联国家政权职能的强化是以牺牲社会职能为代价的。强大的国家政权实行着对社会的渗透和控制,使得社会极度萎缩,社会的职能极度虚弱化。这种不正常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最终只能造成社会与国家的对立和冲突,造成社会免疫力的缺乏,一旦遭遇风吹草动,整个社会的大厦便会坍塌。
1 绪论
2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演进
2.1 西方学者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史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2.3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几种模式
3 苏联国家政权的建立
3.1 作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布尔什维克
3.2 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确立
3.3 “党治制”成为苏联国家政权实际走向的结果
4 赶超型战略下国家职能的强化
4.1 实施赶超型战略的内外条件
4.2 赶超型战略的实施与高度集权体制的形成
4.3 赶超型战略的社会后果
5 国家对社会的渗透和控制
5.1 国家对社会的全方位控制及其表现
5.2 国家控制社会的手段
5.3 高度同质化的社会形态
6 社会与国家的对立和冲突
6.1 社会同质化背后的社会分化
6.2 不被承认的社会分化与现实政治的扭曲
6.3 “小社会”的反抗
7 结语:对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反思
参考文献
郝宇青编著的《苏联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苏联政治的发展与变迁,进而透视苏联解体、苏共败亡的原因。指出:苏联国家政权职能的强化是以牺牲社会职能为代价的。强大的国家政权实行着对社会的渗透和控制,使得社会极度萎缩,社会的职能极度虚弱化。这种不正常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最终只能造成社会与国家的对立和冲突,造成社会免疫力的缺乏,一旦遭遇风吹草动,整个社会的大厦便会坍塌。《苏联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之最终成果。通过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在中观层面上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苏联国家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特殊的国内外环境之下的强化,并详细阐述了苏联国家对社会进行渗透和控制的手段,以至在强大的国家面前最终形成了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小社会”。然而,这种社会的高度同质化并不意味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而是隐含着一种物极必反的政治逻辑。在强大的国家政权面前,苏联民众的隐忍与沉默,这种表面上的“服从”,并不能生产出政治合法性,反而在瓦解着政治合法性。但由于苏共未能从传统的执政方式中走出来,未能形成和谐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苏联解体、苏共败亡原因的一个侧面。 《苏联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由郝宇青编著。【作者简介】郝宇青,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研究领域:苏联政党政治、当代中国政治等。先后主持“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苏共执政合法性的再生产研究”、“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政治信任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八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多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合法性视野下的苏联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参与编著《新中国初期“留苏潮”实录与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等学术著作。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苏联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华东师大新世纪学术著作出版基金 | ||
9787567517233 如需购买下载《苏联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