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分担论

侵权责任分担论

王竹,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0.0

书籍简介:

本书阐述侵权分担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提出我国侵权责任分担理论的基本框架。

作者介绍:

王竹,1981年出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品学系,2006年、2009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分别获得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秋季学期获中华发展交流基金会资助,赴我国台湾地区东吴大学法学院交流。2008-2009年度获美国富布赖特基金会资助,赴美国康奈尔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侵权责任分担论的确立 第一节 美国侵权法上统一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的形成过程  一、英联邦侵权法上受害人过错制度与数人侵权责任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美国侵权法上比较过失制度的确立历程与现状  三、美国侵权法上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的近代扩张与现代萎缩  四、美国侵权法上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的形成及其对加拿大法的影响  五、美国侵权法上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的理论意义与不足 第二节 大陆法系侵权法上侵权责任分担相关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大陆法系侵权法上受害人过错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大陆法系侵权法上共同侵权行为适用连带责任范围的扩张趋势  三、两部欧洲侵权法“原则”中的受害人过错制度与数人侵责任制度  四、欧洲各国受害人过错制度与数人侵权责任制度的整合趋势 第三节 我国侵权法上侵权责任分担论的确立  一、《民法通则》上侵权责任分担相关规则的形成及其特点

绪论第一章 侵权责任分担论的确立 第一节 美国侵权法上统一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的形成过程  一、英联邦侵权法上受害人过错制度与数人侵权责任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美国侵权法上比较过失制度的确立历程与现状  三、美国侵权法上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的近代扩张与现代萎缩  四、美国侵权法上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的形成及其对加拿大法的影响  五、美国侵权法上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的理论意义与不足 第二节 大陆法系侵权法上侵权责任分担相关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大陆法系侵权法上受害人过错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大陆法系侵权法上共同侵权行为适用连带责任范围的扩张趋势  三、两部欧洲侵权法“原则”中的受害人过错制度与数人侵责任制度  四、欧洲各国受害人过错制度与数人侵权责任制度的整合趋势 第三节 我国侵权法上侵权责任分担论的确立  一、《民法通则》上侵权责任分担相关规则的形成及其特点  二、《民法通则》以来侵权责任分担相关领域立法、司法与理论的发展  三、杨立新教授提出的“侵权责任形态论”的内容及其重大理论意义  四、我国侵权法应该确立侵权责任分担论  五、侵权责任分担论的基本内容与本研究的范围限制第二章 侵权责任分担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最终责任与风险责任的区分  一、非按份责任形态中损害赔偿责任的异化及其带来的疑问  二、债务与责任的区分  三、多数人债务与多数人责任的区分  四、最终责任与风险责任的区分 第二节 侵权责任分担的正当性基础  一、侵权法正当性基础的论证方法  二、亚里士多德正义理论的古希腊哲学源流  三、侵权责任构成论正当性基础研究的矫正正义传统  四、侵权责任分担论正当性的分配正义基础  五、侵权责任构成论与侵权责任分担论在侵权法正当性基础上的关系  六、侵权责任分担论中分配正义的实现方式第三章 风险责任分担论 第一节 风险责任分担的基本原理  一、风险责任分担的标准与方式  二、参与风险责任分担主体关系中两组特殊概念的关系辨析  三、我国侵权法上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形态的类型化方式 第二节 连带责任形态适用的基本规则  一、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适用标准与类型化  二、主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三、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特殊规则  四、团伙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特殊规则  五、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本规则 第三节 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适用的基本规则  一、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对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适用范围的影响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的法律特征  三、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的特殊制度价值  四、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在严格责任中的扩展适用  五、严格责任领域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及其追偿权的具体设计 第四节 补充责任形态适用的基本规则  一、补充责任形态的概念与特点  二、我国侵权法上安全保障义务的设定及其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形态选择困境  三、我国侵权法上补充责任形态的发展过程  四、补充责任形态的特殊制度价值  五、比较法上类似补充责任形态法律制度的启示  六、补充责任形态在第三人侵权预防义务领域的扩展适用第四章 最终责任分担论 第一节 最终责任分担的基本原理  一、最终责任分担的标准与意义  二、最终责任的承担与不承担  三、分摊请求权与追偿请求权的区分  四、追偿请求权的基本规则 第二节 最终责任份额的确定规则  一、最终责任份额的可确定性  二、最终责任份额确定的基本规则  三、最终责任“比例分担”论  四、最终责任“平均分担”论  五、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最终责任份额的确定 第三节 分摊请求权的基本制度  一、大陆法系分摊请求权的发展过程  二、英美法上分摊请求权的发展过程  三、我国侵权法上的分摊请求权制度及其主要缺陷  四、分摊请求权的理论基础与求偿范围  五、对不具有分摊能力连带责任人份额的再分配方案  六、“事后二次分担规则”的具体规则第五章 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论 第一节 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的基本原理  一、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行为的概念  二、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与独立性  三、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行为的源流与比较法上的发展  四、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行为的类型化方法  五、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的基本论证思路  六、建筑物抛掷物致害的“不赔”与“赔”简论 第二节 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行为与连带责任的适用——以共同危险行为为例  一、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二、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对共同危险行为体系定位的影响  三、客观关联共同说下的共同危险行为侵权责任构成的因果关系结构……第六章 受害人过错论第七章 受害人过错参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论结论 我国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的基本规则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我国现行的侵权法理论主体是侵权责任构成制度,典型的理论结构是以归责原则为统领,构成要件体系为核心,研究侵权责任构成相关话题。而受害人过错与数人侵权责任这两项制度,在理论结构上都是通过比较过错和原因力的方式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损害赔偿责任分担比例,与侵权责任构成制度的理论结构有所不同。矫正正义只能解释侵权责任构成现象,但不能单独解释侵权责任分担现象。应该以分配正义作为统一的伦理基础,整合受害人过错制度与数人侵权责任制度,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上确立与侵权责任构成制度并立的侵权责任分担制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侵权责任分担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法律科学文库
9787300114798
如需购买下载《侵权责任分担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侵权责任分担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3.04 的主题关于 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