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私有产权形成与废弃

农地私有产权形成与废弃

杨志文,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探讨了西周早期到春秋末这一时期中国农业社会中土地利用制度所折射出来的耕地价值的变化过程。结果发现,随着人口的长期增长,耕地在人们心目中的确有一个从无价值到有价值的变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思维路径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五节 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农地财产权形成的理论

第一节 产权的定义

第二节 公地悲剧与私有产权的起源

第三节 国家和产权的关系

第四节 模型假定与真实经济环境

第五节 农地私有产权起源模型

第六节 非正式制度与产权的关系

第三章 国家能不能垄断所有不稀缺的可耕地

第一节 什么是财富

第二节 耕地从一开始就是财富吗

第三节 政府能把不稀缺的土地卖出去吗

第四章 西周早期的井田制是土地出租制度吗

第一节 西周早期的土地是不是财产

第二节 井田制中公田劳役的经济性质

第三节 西周封建社会的“分封”本质上是在分土地吗

第四节 耕地财产的形成与井田制的解体

第五节 春秋中后期各国变法的本质

第五章 中世纪早期的耕地是不是财产

第一节 黑死病的降临与罗马社会的崩溃

第二节 人口巨变与土地价值——地租的因果关系

第三节 零地租下的庄园制经济如何使用耕地

第四节 份地制度解体时透露出的耕地归属信息

第五节 财政制度的变革与土地私有产权制度

第六节 农奴可以圈地吗

第六章 东汉末年土地私有产权的废弃

第一节 东汉末年开始的人口大毁灭

第二节 三国、西晋时期的人口密度情况

第三节 三国、西晋的土地制度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

第五节 北魏均田制的产权性质

第六节 唐中叶以前的田制

第七章 唐中叶以后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的重建

第一节 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从无到有

第二节 人地相对价格的变化和财政制度改革的压力

第三节 两税法改革和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的建立

第四节 两税法的失败是贵金属缺乏的结果

第八章 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误用

第九章 结论

后记

内容摘要:

《农地私有产权的形成与废弃:基于人口增长与大规模毁灭的演化观点》基于这样一个思想探讨了西周早期到春秋末这一时期中国定居农业社会中土地利用制度所折射出来的耕地价值变化过程,结果发现,随着人口的长期增长,耕地在人们心目中的确有一个从无价值到有价值的变化。用正统经济学的术语讲,就是由地租等于零,到地租大于零的转变。地租等于零时,意味着所有人对耕地的边际评价都为零,人们就不会买卖土地。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政治运动使得农业耕地集体化后被禁止买卖外,大部分时期都是可以自由买卖的。人类买卖土地的动因,主要是因为交易双方对土地的边际评价不同产生的。边际评价相同,则不会有交易发生。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农地私有产权形成与废弃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4124415
如需购买下载《农地私有产权形成与废弃》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农地私有产权形成与废弃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2.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321.1 的主题关于 农地制度-土地产权-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