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4.0
本书为改革开放30年来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结报告,较为详尽地回顾了30年来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
前言
第一部分 首都基础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一、拨乱反正与初步改革
(一)平反冤假错案,提倡尊师重教
(二)恢复学校领导体制,重新建立规章制度
(三)端正办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恢复重点中小学
(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
(一)“普九”目标的确立
(二)提前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三)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基本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
(五)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进一步发展
三、“三个面向”的提出及其深远意义
(一)“三个面向”提出的背景
(二)“三个面向”的深远意义
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指导意见
(二)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五、“首都教育”的提出
(一)“首都教育”的内涵
(二)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三)“两免一补”和农村学校建设
六、教育科研的深化和发展
(一)教育科研机构的建立
(二)不断探索基础教育规律,加强教育科研工作
七、财政经费投入
第二部分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政策支持
(二)布局结构调整
(三)教师队伍建设
二、学校教育的改进——关注薄弱
(一)初中薄弱学校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二)关注初中薄弱学校的内涵发展
(三)办好每一所学校
三、保障弱势群体享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权利
(一)让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条件
(二)对“打工子弟”一视同仁
(三)关注盲、聋哑和智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三部分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北京市教育行政机构的沿革
(二)北京市教育行政法规政策体系的建设
(三)北京市教育发展规划的编制
(四)北京市招生考评制度的改革
(五)北京市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革新
(六)教育督导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二、办学体制的改革及变迁
(一)办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与动因
(二)北京市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民办公助“转制”学校的发展与成绩
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
(一)校长负责制的探索
(二)教职工聘任制的完善
(三)岗位责任制的确立
(四)结构工资制的推广
四、区域教育管理的创新案例
(一)东城区的学区化管理制度
(二)西城区的教师研修网机制
(三)海淀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四)顺义区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
第四部分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与教学的演进与建设
(一)恢复与规范学校教学
(二)教学改革的全面探索
(三)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四)具有首都特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二、具有首都特色教材建设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
(一)不断聚焦,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教材体系建设
(二)新课程实验以来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全面开发
(三)完善首都基础教育教材体系的思考
三、教研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一)北京市教研机构的成立与变迁
(二)教研工作初见成效
(三)教研工作多维探索
(四)以校为本创新区县与学校教研工作
(五)对首都教研工作发展的思考
四、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含义与内容
(二)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方法及工具
(三)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四)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产生的效果
(五)进一步开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展望
第五部分 教师、干部队伍的建设
一、教师队伍结构的变化
二、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总体规模呈现缩小态势
(二)学历水平总体趋势高移
(三)教师队伍年轻化
三、教师管理与政策
(一)相关政策与管理办法的变化与发展
(二)教师资格考核与“教师资格认证
(三)教师待遇
(四)教师培训
(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四、干部队伍建设与变化
(一)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化发展
(二)干部培训
第六部分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创新
(一)德育规章制度建设
(二)德育内容与方法的创新与推进
二、构建现代、开放、协同的育人工作体系
(一)改革德育机构,壮大德育队伍
(二)贯彻学科德育纲要,实施全员德育
(三)拓展校外教育资源,加强家校协作
三、建设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大课堂
(一)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课堂
(二)创设立体多元的社会课堂
(三)创建交互生成的虚拟课堂
第七部分 首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一、全面恢复与发展时期
(一)基础条件建设
(二)教学资源开发
(三)电化教育在课堂内外发挥作用
(四)电教工作人员培训
(五)组织机构与宣传督导
(六)研究工作初步展开
二、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发展时期
(一)基础条件建设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资源的深入开掘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内外的充分运用
(四)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
(五)组织机构及其他
三、新世纪飞速发展时期
(一)网络建设快速发展
(二)空中课堂——创建特殊时期新型学习平台
(三)教育资源的开发
(四)组织机构及其他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第八部分 首都基础教育的国际化
一、逐渐形成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增进了解促进发展的对外交流与学习活动
(一)国际间的互访与考察
(二)有针对性地派出学习
(三)打开比较研究与合作研究的大门
三、加强国际间的多维合作
(一)合作办学开拓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办国际学校
(三)友好往来扩大办学思路
(四)中外联合组织教师培训项目
(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四、充分利用国外智力资源
(一)制定聘请外籍教师的政策
(二)外籍教师的作用
首都基础教育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78~
后记
《走向优质均衡的30年》展示了中国近年来的变化。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首都北京的基础教育真正快速的发展,也正是从这时起步的。1983年9月9日,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欣然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言简意赅,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把握了时代特征和对世界未来的科学预测,确定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迎接和适应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总对策,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当代中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首都基础教育走过了不平凡的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首都基础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嘱日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都达到了空前的发展水平。~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走向优质均衡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11195422 《走向优质均衡》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4.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60 | 印数 | 1000 |
走向优质均衡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9.21 的主题关于 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北京市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