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本书从风险资本家和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特性出发,展开对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的研究。
序ABSTRACT第一章 导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运用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四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 五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二章 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简介和述评 一 引言 二 风险投资中介效率的决定 三 风险投资机构的治理
序ABSTRACT第一章 导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运用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四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 五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二章 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简介和述评 一 引言 二 风险投资中介效率的决定 三 风险投资机构的治理 (一)基于绩效的报酬激励 (二)承诺资本的分阶段注入 (三)限制性合约条款 (四)有限寿命和声誉机制 四 风险企业的治理 (一)克服“逆向选择”的事前甄别机制 (二)投资后的激励约束机制 五 风险资本的退出和治理 六 结论第三章 人力资本、不确定性和风险投资的治理 一 引言 二 人力资本特性与企业治理结构 三 专用性、专有性和治理机制的动态化 四 人力资本、不确定性和风险投资中的代理问题 五 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的特征 六 结论第四章 人力资本间接定价和风险投资剩余索取权安排 一 引言 二 相关研究的述评 三 逆向选择和人力资本间接定价基本模型 四 基本模型的扩展 (一)关于能力的信息不对称 (二)道德风险的考虑 五 风险投资合约中剩余索取权配置的特征、原因和手段 六 结论第五章 人力资本专用性、专有性和风险投资控制权配置 一 引言 二 相关文献的回顾 三 模型 (一)模型的基本构造 (二)创业者拥有控制权 (三)风险资本家拥有控制权 (四)最优的控制权安排 (五)控制权相机配置 四 比较静态分析 五 风险投资合约中控制权配置的实证分析 六 结论第六章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分阶段投资 一 引言 二 相关理论的述评 三 基本模型:一次性投资和套牢 (一)模型的基本构造 (二)风险资本家和创业者的参与(或事后效率)条件 (三) 一次性投资和事后的套牢 四 风险企业分阶段投资和“套牢”的解决 五 风险投资基金中的分阶段投资:一种极端情况 (一)基本模型的扩展 (二)模型的均衡 六 进一步讨论与结论 附录: 第七章 退出和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的动态优化 一 引言 二 相关文献述评 三 美、日、德风险投资业的比较 (一)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 (二)风险投资的阶段和行业分布 (三)风险企业的治理 (四)风险投资的退出 (五)风险投资的规模和绩效 四 风险投资的退出和治理: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 (一)退出和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的优化 (二)治理、投资分布和风险资本的退出 五 再论美、日、德风险投资 (一)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剖析 (二)日、德风险投资业的剖析 六 结论第八章 中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的构建 一 引言 二 中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背景、历程与结构 (一)中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形成的背景 (二)中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发展的历程 (三)中国风险投资治理的构架 三 中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的现状 (一)融资阶段 (二)投资阶段 (三)退出阶段 四 中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五 中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总体框架的构想 六 建立有效的中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 (一)风险投资机构的治理 (二)风险企业的治理 (三)退出的治理第九章 总结和展望 一 总结 (一)研究的基础 (二)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的理论研究 (三)应用研究 二 本书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英文文献中文参考文献后记
现有的国内外关于风险投资的研究,缺乏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给风险投资的各种治理手段一个逻辑一致的解释。本书抓住风险投资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本,从风险资本家和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特性出发,展开对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的研究,这是一个重要的创新,也是该书最大的特色。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59552 如需购买下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